APP下载

创设“愤悱”情境,教活中职语文

2019-03-04黄玉梅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项链中职语文

摘要: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意愿、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语文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动力。中职语文教师应加强激趣引导,利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理念中“愤悱”情景创设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活中职语文课。

关键词:中职语文;愤悱;情景创设;《项链》教学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职学校的语文学科逐渐沦为边缘学科,学生学习语文多处于应付状态,要想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师的激趣引导相当重要。中国传统教育中有许多宝贵的理念和经验值得我们效仿。启发式教学的最早倡导者孔子就提出了“愤悱”这一理念,他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未解决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指导学生打开思路就是“启”。“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思考清楚,处于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将其所想表达出来,就是“发”。把这种思想运用于教学中,除了在把握启发诱导的时机上紧紧抓住受教育者“愤悱”的契机外,还要求教师多创设“愤悱”情境,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思考的最佳状态。当学生表现出“欲思不解,欲言不能”时,教师方可诱导启发,帮助学生“开其意”“达其辞”。

笔者在教授小说《项链》一文时,便有意识地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在各个教学环节创设“愤悱”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趣”激“愤悱”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激发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教学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以受教育者的兴趣、志愿为前提。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持久,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会“想一想”,但稍有难度就会觉得“没意思”而放弃进一步思考。因此,在执教《项链》这篇课文时,我没有按常规程序开展教学,而是先设问引趣,提出如下问题:大家是愿意一辈子过平静安稳的生活呢,还是愿意拿青春和命运赌一把?赌输了怎么办?想知道《项链》中女主人公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吗?如果你们是她会怎么办?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来了兴趣,急于知道答案,此时,再布置他们预习课文,全班学生个个捧着课本,积极探究,欲罢不能。

二、“质疑”出“愤悱”

质疑就是要让学生“生疑”。“疑”是思之端,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群疑并兴乃能聚进。古人讲的“学则须疑”、“解惑”、“于不疑处生疑,方是进矣”等观点都说明“疑”是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心理学研究也证明,“疑”是可以引起定向和探究反射,具备了此种反射,思维便能应运而生。由此可见,“疑”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有疑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才能有新的创见。一个善教者,不但要善于答疑,更要善于启迪学生“质疑”,要根据所学知识提供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启发学生“于不疑处生疑”,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这也是“愤悱”情景的创设。在讲授《项链》这篇课文的主题时,我先提出传统教学中似乎已定性的结论:“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讽刺女主人公的虚荣心。”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大家能否在小说中找到一些作者对女主人公不幸遭遇冷嘲热讽的语句?学生快速浏览后说:找不到。我进一步引导:大家从小说中找一找,作者对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持一种什么态度?学生找到“她也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 “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的一种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从这几句话,得出结论:作者对女主人公的态度更多的是同情、惋惜。我再引导:小说谴责讽刺的主题成立吗?学生一致认为不成立。一步步地的质疑,推翻了传统权威的结论,学生都很有成就感。

三、“激思”引“愤悱”

古人早已懂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现代认知教育理论也表明:学生有疑,仅是起点,有疑不问不思,终不能解,更谈不上获取新知识、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仅善于激发学生“生疑”还不够,还要做到“激思”,即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认知系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现实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运用“激思”的方法引“愤悱”时,不能只顾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而应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做较为充分的思考和积极地探索,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使其知识、思维水平不断向前发展。在分析《项链》女主人公的丈夫路瓦栽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对他初步定位:一个对妻子唯唯诺诺的小职员、小男人形象,并告诉学生这也是传统教学中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定性。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质疑:路瓦栽先生对妻子唯唯诺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学生仔细研读思考后得出结论:是因为他爱他的妻子。我再激思:路瓦栽先生在妻子丢失项链后为她所做的一切体现了他怎样的人品?學生根据课文描述研判:诚实,勇于承担责任,选择与妻子患难与共;沉着冷静,在不知道丢失的项链是假的的情况下,一步步策划安排,想方设法购买了一条与丢失的几乎一模一样的真钻石项链归还给失主;忍辱负重,心胸宽厚,为帮妻子还购买项链而欠下的巨额债务,十年时间日夜劳作,无怨无悔,没对妻子有过半句怨言。此时,我再问学生:在大家眼中,路瓦栽先生还是唯唯诺诺怕老婆的小男人吗?学生们一致认为,路瓦栽先生非但不是一个小男人,反而是一个勇于承担而又有君子风度的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四、“煽情”创“愤悱”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教学产生“共鸣”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自身感情丰富,讲授内容直观形象,富于极强的感染力、表现力,善于抓住激发学生情感的“热点”,做到情理交融,以情感人,让学生心悦诚服,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这才更有利于“愤悱”情境的创设。执教《项链》,有学生问我最喜欢这篇小说中的哪个人物时,我借机发表了一段“我喜欢她”的短小演讲:我喜欢她的美丽动人,古人说,相由心生,一个人的美丽除了天生丽质之外,也离不开后天的经营养护,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我喜欢她的诚实善良,丢失了珍贵的项链,她没有撒泼耍赖,躲藏失踪,而是勇敢面对,赔上青春,还清债务;我还喜欢她小小的虚荣心,为了在一个舞会上出一下风头,尽情展现一下自己的美丽,在丈夫面前撒娇耍嗲,要衣服,要项链,好一位充满生活情趣的小女生形象;我更喜欢赔上十年青春还清庞大债务的她,漫长的十年时间,她没有因为当初一时任性而导致的后果怨天尤人,沉沦堕落。此时的她,虽然手脚粗壮,美丽不再,但心境平和,梦想依然……我的这段小演说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也针对小说中的另外几位人物分别发表了类似的演说。由于师生感情互动,使得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有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加深了其对文本的理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使“愤悱”情境的创设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作者简介:黄玉梅(1968—),女,广东省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讲师,主研方向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及内地新疆中职班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项链中职语文
Blowwom
可爱的冰项链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情景创设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开展实践尝试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情景创设的作用和策略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真项链,假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