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生活垃圾二级分类模式研究

2019-03-04袁璐韫张海华郑仁栋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资源化废弃物

袁璐韫,张海华,郑仁栋

(1.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22;2.杭州临江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2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城市生活垃圾迅速增长,给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巨额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运行费用也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增添一定的阻碍。基于此,推行垃圾分类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还可以提高城市垃圾处置系统的整体效率[1]。杭州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的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自2000年起就不停探索生活垃圾分类。2010年3月率先在37个生活小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经过9年多的实践,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步提升,垃圾分类成效初步显现,但总体分类质量仍然不高。

近年来,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处理发展历程表明,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垃圾进行人为意识的前端分类收集,再进一步通过专用设备筛选分拣,从而保障分类效果,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降低末端设备故障率。基于以上背景,笔者通过分析杭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杭州未来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优化的思路与建议。

1 杭州垃圾分类现状及存在问题

垃圾分类工作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工作,有其自身鲜明特色和内在发展规律,需要政府长抓不懈和社会公众长期坚持。当前,杭州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仍然处于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从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垃圾分类共识尚未形成

近年来,尽管宣传媒体、社区干部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有不少群众尚未形成全社会的垃圾分类共识,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渐进性、反复性认识不足。杭州市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曾对各区生活垃圾 “三化四分”工作情况开展检查,发现问题725处。其中,垃圾错投、分类错误等问题419处,占总数的57.8%。分析原因如下:1)年轻人、出租户、群租户等部分市民及流动人口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参与率较低。2)虽然有些市民支持垃圾分类,但没有将认识转化为行动,没有将“要我分”转变为“我要分”的主动意识;还有些市民虽然会分类,但没有很好地坚持。3)缺乏持之以恒抓落实的韧劲和毅力。国内外垃圾分类的经历表明,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目前,全社会对垃圾分类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有畏难情绪。

1.2 垃圾分类模式欠合理

人们的分类意识需要在易操作的办法和细节中逐渐培养,目前将垃圾分为4类,存在分类细、概念多、操作难等问题。如大多居民习惯于垃圾在家中投放到袋子里,再把装满垃圾的袋子投放到垃圾桶。若要准确分类,意味着应准备4个分别盛放不同种类垃圾的垃圾桶。然而,我国大多家庭习惯的是在厨房、客厅、卫生间分别放置一个垃圾桶,垃圾分类的模式与社会习惯相冲突,必然容易造成分类错误[2]。

1.3 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能力不足

当前,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进度与后续处理设施建设进度不匹配,产生脱节情况。例如:目前所收集到的分类厨余垃圾约700 t/d,但末端处理设施能力只有200 t/d,分类后的厨余垃圾仍然进入垃圾填埋场填埋,影响了前端分类积极性。

1.4 垃圾处理技术尚待突破

垃圾处理技术的缺乏也是垃圾分类不好的原因。目前,垃圾处理技术主要以焚烧、填埋为主。这两种技术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垃圾分类的作用和意义。杭州市近年来探索垃圾分选及生物厌氧发酵技术,对于垃圾分类处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整体工艺路线成功,但后续衍生产物,如塑料、玻璃、厌氧沼渣等的利用尚在探索之中,影响垃圾减量化的效果。

1.5 垃圾回收缺乏经济性

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让垃圾处理产生价值,是实现垃圾分类处置可持续的关键。但我国垃圾回收方式与发达国家不同,多数有价值的废品通过卖废品、捡破烂等形式回收利用,剩下的多为一些价值较低的废物。在对杭州生活垃圾中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可回收废弃物进行人工分拣实验后,发现高回收价值的废弃物含量微乎其微,利乐包、塑料瓶及易拉罐等具有一定回收价值的废弃物占比普遍低于1%;玻璃瓶、硬质塑料等占比不超过2%;最多的是废弃塑料袋占比9%左右。以上废弃物看似可回收,实际上回收成本比生产新产品还高,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居民参与度也难以提高。

1.6 垃圾治理资金来源单一

城市垃圾治理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由于城市垃圾治理一直视为公益事业,其经费来源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虽然每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但仍然难以满足垃圾无害化治理的要求。今后,随着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才能建设足够数量的垃圾处理工程,但仅靠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拨款,很难达到预定目标。

2 总体思路及方案

2.1 城市垃圾二级分类总体思路

1)坚持“干湿分开”,建立适合中国垃圾特点和适应末端处理模式的垃圾分类方式。鉴于垃圾分类兼有主体和客体复杂性,以及公众关于垃圾分类活动的知行不统一,在大多数复杂分类方案实施受挫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垃圾分类类别不宜划分过细,否则无法操作。中国垃圾以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著称,一直以来,我国垃圾末端处理设施都是按照干湿分类的处理模式建设的。因此,垃圾分类应从中国垃圾特点、百姓认知水平、末端处置现状、可操作性出发,由粗到细,“分类投放”尽量简单,居民重点做到“干湿”两分[3]。

2)实施“二次分拣”,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公众参与是垃圾分类能否完成的一个基础和关键因素。垃圾分类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过程,短时间内完全依靠群众自觉性完成垃圾高质量分类,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经验表明,垃圾二次分拣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回收利用二次可用资源,降低垃圾成分中污染环境的因素,也可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了末端处理设备的寿命。因此,在前端居民“干湿”分离的基础上,实施二次分拣,是垃圾分类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3)推进“互联网+回收”,倡导垃圾分类前移和源头减量。当前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最大的瓶颈就是垃圾的混合,原本具备回收价值的废弃物,经混合、互相影响后,回收成本提高,经济性大大降低。结合生活垃圾网与废旧物资网“两网融合”的趋势,实施“互联网+回收”,减少可回收利用废品进入生活垃圾,助推减量化;避免可回收利用废品流入不正规渠道而引起的安全隐患和环境二次污染,达成无害化;结合末端处置设施,高值利用,实现资源化。

2.2 整体方案

从中国垃圾特点和末端处理模式出发,以前端分类为基础,以二次分拣为保障,结合“互联网+回收”,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前端‘2+X’分类投放+后端分选”二级分类处置杭州“三化四分”的新模式。

1)前端“2+X”分类投放:“2”是指“二分法”,是强制分类的底线,即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易腐烂垃圾或湿垃圾)和其他垃圾(干垃圾);“X”是指在二分法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其他垃圾进一步细分成更多类型,将“二分法”拓宽至“三分法”、“四分法”等。“2+X”分类投放模式既能体现强制分类的决心,又能体现因地制宜,是对推行垃圾分类“三化四分”的有益探索。

2)互联网+回收:为实现可回收废弃物回收效率最大化,重点针对废纸、废织物等混入生活垃圾即失去回收价值的可回收废弃物实施分类前移,通过“互联网+回收”实施点对点预约、上门回收。

3)后端分选:杭州市计划实施分类减量综合体项目,以天子岭分类减量综合体为例,包含2 kt/d垃圾压缩转运、200 t/d大件垃圾回收利用、200 t/d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功能。近期,分类后的其他垃圾通过压缩、脱水后,由转运车运送至焚烧厂处置;厨房垃圾经分选后,有机物集中厌氧产沼,分选残渣送至生活垃圾转运车间一并转运至焚烧厂处置;大件垃圾经破碎分选后,金属回收利用,其余破碎物送至生活垃圾转运车间一并转运至焚烧厂处置。从长远发展来看,待废塑料、废玻璃等低价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成熟后,还可开展其他垃圾分选回收利用探索。

3 相关建议

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体系。政府在垃圾分类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要在顶层设计、公共政策制定、宏观调控、激励机制以及公民教育上下功夫。企业是保障垃圾分类取得实效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专业化企业,要在垃圾分类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做好垃圾的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民众是垃圾分类体系的参与者,是实现垃圾分类的基础,应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其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全民参与垃圾分类。

2)加强垃圾处理技术研究开发。针对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重点研究垃圾综合处理技术路线,研究开发垃圾二次分拣和预处理工艺技术,充分回收生活垃圾中的可用资源,保障源头分类,减少最终处置量。加大生物厌氧产沼及低价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优化工艺方案,最大限度地使垃圾分类工作发挥其最大作用和意义。

3)建造固废处理产业园区,完善末端综合处理能力。建设固废处理产业园区是解决垃圾问题、系统推进垃圾“三化”工作的主要抓手,对摆脱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困境,提高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垃圾处理的末端,应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绿色化产业,打造若干固废处置园区,不断完善末端综合处理能力,实现资源集中利用、污染集中控制、基础设施共享,以更好地支撑前端垃圾分类。

4)系统解决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末端产品出路问题,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虽然资源化是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公众的认识不足和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末端产品出路始终面临问题;同时资源化产品还面临着相对于天然材料更高的成本。如杭州目前正在实施的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处置项目产出大量的建筑骨料、废颜料、玻璃等,希望政府能从政策和资金层面系统解决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末端产品的出路问题。

5)出台垃圾分类处置配套政策。建议出台推进垃圾分类处置配套政策,保障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方面根据城市实际,研究特许经营政策,对承担垃圾运输和处置的企业授予特许经营权,核定价费标准,建立调价机制,明确排他性约定等,保障企业利益;另一方面研究制定在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当中配套的鼓励政策,以期对垃圾减量和分类行为起到一个激励作用。

6)以试点推进,由末端分类处置能力确定前端分类试点范围。国内外经验表明,垃圾分类必须强化前端分类与末端分类处置能力的匹配性,如果以前端分类决定末端处理,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就得跟上。但现阶段大规模上末端处置设施可行性较低。因此建议以试点推进垃圾分类,由末端分类处置能力确定前端分类试点范围,在确保垃圾分类质量的同时,随着末端分类处置能力的增加,逐步扩大前端分类范围。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资源化废弃物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NO TIME TO WASTE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