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呵护“小黄人”的四个要点

2019-03-01黄瑞文

大众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理性病理性胆红素

黄瑞文

一次,我在门诊接诊患者,一位眉头紧锁着的爸爸,急切地重复着说:“医生,像我家小宝这样的黄疸,真的不用住院?真的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吗?”我再次告诉他:“真的!我跟您说了三遍了。”再三确认后,这位爸爸终于放心了。

這种情况在我的工作、生活中不胜枚举。经常有身边的朋友会问我:“我的宝宝有黄疸,该怎么办?”在网上回应一些咨询,宝爸宝妈对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发生的黄疸,也常常抱着种种疑问:“到底该吃药,还是该住院?”对宝贝的担心以及各种途径得来的亦真亦假的消息,交错成了种种疑惑,使得人们心烦意乱、手足无措。面对宝宝的黄疸,怎样才是正确的应对方法呢?

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

皮肤黄染在新生儿中很常见,正常情况下,凭我们的眼睛就能观察到有80%~90%的宝宝有皮肤、巩膜发黄的现象。新生儿出现黄疸,首先应该辨别是正常情况下的生理性黄疸,还是不正常情况下的病理性黄疸。这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处理都十分重要。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特有的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排除各种病理因素,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到一定范围的黄疸。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出生后2天~3天出现,4天~5天达到高峰,不迟于出生后14天完全消退。黄疸轻重程度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和巩膜,但不会超过肘、膝关节,粪便色金黄,尿无色或仅淡黄,一般无其他症状。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其血清中总胆红素值,生后24小时~48小时应小于153.9umol/l,生后48小时后应小于220.6umol/l。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多数可以自行消退。早期喂奶,供给充足的奶量,可刺激新生儿肠管蠕动,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肠肝循环,有助于减轻黄疸程度。有些宝宝最初出现黄疸时属于生理性黄疸范畴,但有进一步发展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所以在此期间,家长们应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及有无其他异常情况,如超过生理性范围即应积极处理。

早产儿由于肝功能不成熟、血清中白蛋白水平低,且多易合并许多异常的情况,即使黄疸数值在“正常”范围,也更易发生黄疸相关的脑损伤即胆红素脑病。因此,对于早产儿而言没有生理性黄疸的概念,出现黄疸即应积极干预。早产儿的血清中总胆红素值生后24小时~48小时应小于205.2umol/l,生后48小时后应小于256.5umol/l。

病理性黄疸:尽快住院治疗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情况包括: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在不同的日龄时黄疸程度超标,每天黄疸上升的速度较快或黄疸进行性加重,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值异常,黄疸持续时间过长等。有些不专业的医务人员或有的家长认为,足月儿在出生后14天内的黄疸都是正常的,14天后黄疸没消退才属异常。这是不正确的。如果足月儿在出生后14天内的黄疸数值超过正常,同样也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如溶血、败血症、病毒感染、胎粪排尽延迟等,治疗措施要随病因、病情而定。

如果新生儿黄疸的数值超过上述每个日龄阶段的正常值上限,或者虽然黄疸程度没有超标,但宝宝有嗜睡、发绀、呼吸快慢不一、发热、惊厥、吃奶差、吃奶少、大便颜色浅、小便茶色或酱油色、体重不增、面色苍白等异常表现,或母亲为O型血或Rh阴性血而宝宝为A/B型血或Rh阳性血,说明引起宝宝黄疸的原因挺复杂、挺严重,黄疸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必须尽快去医院住院治疗,做相关的检查来明确宝宝黄疸的原因,以免耽误宝宝。

照蓝光:母乳喂养要坚持

有的宝宝黄疸程度不太高,仅接近正常值上限,但消退延迟,甚至满月了还有黄疸。而有的宝宝,黄疸数值刚刚超过正常值上限。这些宝宝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精神反应好、吃奶好、大便黄色、小便清亮或淡黄色、体重增长好、睡眠好,血常规、C反应蛋白、直接胆红素、甲状腺功能等均正常,经专业医师确认可不住院的话,则可以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适当地给宝宝进行日间蓝光照射来减轻黄疸的程度,同时消除家长们的紧张情绪。

蓝光照射是利用特定的波长,通过光照将胆红素的结构发生异构,绕过肝脏的作用,经光照直接使得体内脂溶性的胆红素变成水溶性的胆红素,通过肾脏和肠道排出体外而减轻黄疸的方法。需要提醒妈妈们,不要道听途说,就把母乳停了,一定要继续坚持母乳喂养。这样既不需要改变宝宝的饮食习惯、宝宝能够吃饱,又不让妈妈担心改为配方奶后宝宝不愿吃而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影响母乳的分泌。当然,如果母乳不够吃,则应该及时添加配方奶,否则宝宝的黄疸可能会加重。

退黄汤药:有可能得不偿失

还可以尝试给黄疸宝宝口服已经临床确认安全的茵栀黄口服液或颗粒、益生菌,通过增加胆红素的排泄达到减轻黄疸的目的。需要注意两点,不给宝宝吃那些通过开中药处方后自己煎煮的“退黄汤”,因宝宝的肝肾功能不成熟,未经临床验证的多种中药混杂在一起,其复杂的毒副作用对新生宝宝娇嫩的机体可能造成损害,得不偿失。有些宝宝吃茵栀黄口服液或颗粒后,肠道敏感,出现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中水分明显增多的情况,则建议停止口服药,以免宝宝小屁屁周围的皮肤变红、糜烂,宝宝会很疼,妈妈也会很煎熬。

新生宝宝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如果宝贝出现黄疸而家长又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话,很难区分是正常状态还是异常状态。宝爸宝妈们应尽早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新生儿专科医生会根据宝宝的胎龄、日龄、黄疸数值等,来确定宝宝是否需要住院以及最佳的黄疸处理方案。

猜你喜欢

生理性病理性胆红素
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疫情防控期间“病理学”教学探讨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刍议临床检验中血液生理性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