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两类运动老人做起来要小心

2019-03-01王健

大众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膝盖太极下肢

王健

太极虽好,容易练伤

太极拳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年间它主要用来搏击以及防身等。时过境迁,如今太极拳主要用来养生了。凡是空气清新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太极拳爱好者的身影。可是,许多太极拳初学者,在练习太极拳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腿部和关节疼痛。膝盖越练越疼,原因在于不规范的动作使膝盖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膝关节在重压之下不断磨损,便出现疼痛,甚至造成软骨磨损、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等问题。

所以,要避免受伤,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太极拳拳架的准确性十分重要(需专业教练指导练习)。

1.膝盖痛,练习前先问医生

在练习太极拳时,膝关节最容易出问题。但大部分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问题,练习太极拳会不会雪上加霜?

这取决于膝关节退化的程度。如果膝关节X线检查显示,膝关节只有轻度的骨质增生,而关节间隙正常,就可以练习太极拳。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掌握并练习准确的拳架,不但不会加剧关节损伤,还可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下肢肌力、骨质情况和关节软骨营养,有助于缓解膝关节疼痛。

练习时,老年人要把拳架适当放高,尽量减少下肢关节的压力,尤其在跺脚、劈叉、重心转移时,要量力而为。如果膝关节严重退化,已经发生了畸形或关节间隙狭窄,则应到医院就诊,不宜练习太极拳。

2. 泡泡温泉,耍耍太极

由于太极动作往往需要半蹲完成,相当于把膝关节不好或下肢力量不足的人直接拒之门外。而利用水的浮力,能一定程度清除这个障碍。温泉太极,因此而来。当水位到达人体肚脐高度时,人的体重会减少50%,到颈部时可减少90%。相对而言,下肢的负荷小了,运动会更自如。

水中太极对负重能力下降、平衡能力较差、下肢关节损伤的人群效果最佳,适用于运动损伤、骨折、颈肩腰腿痛、关节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风偏瘫、脑瘫等病人的康复。首先,医生会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做专业评估。病人的肢体平衡能力必须达到2级标准以上才能做。这个2级标准,指的是病人能够不借助任何工具,独自在水中站立,并小范围行走。这样的病人,往往在地面上仍无法平稳走路。

其次,水中太极还有一个硬指标:能够在水中坚持微蹲两分钟。另一个前提条件是,病人要不畏水,并且肺活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温泉太极一定要在严格控制温度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水温在35摄氏度以上,便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缓解肌张力;但若水温太高,反而会消耗体力,加上运动,更容易造成虚脱。

需要提醒的是,温泉太极必须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常踢毽子可能让关节早“退休”

踢毽子娱乐性强,属于全身配合性的运动,对心脏功能、呼吸系统均有益,但它对膝盖的损伤却比较大。对四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不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

1.站立的腿易受伤

踢毽子时,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踢毽子,膝盖会左右旋转。两条腿的膝关节均有可能受伤,临床最常见的损伤出现在站立的那条腿。因为人双腿站立,两个膝关节承受上半身所有的重量,踢毽子时,一条腿离地,负重腿的膝关节独自承担了这些重力。加上踢毽子时,站立负重的腿也会相应移动旋转,使得全身作用力增加。因此,站立的腿易受伤。

而踢毽子的腿,同样有可能受伤。人的膝关节习惯做前后屈伸动作,并不擅长踢毽子时的左右两侧旋转。当踢毽子的动作幅度大、强度大时,容易损伤膝盖的外侧副韧带。

2.长期踢毽子可诱发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踢毽子除易造成膝关节急性损伤外,长期踢毽子还是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诱因之一。人的膝关节功能在40岁之后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若不注意运动方式,长期让膝关节承受过重的压力,會使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出现的年龄提前。

踢毽子时,一条腿在运动状况下承受大重量,又做让膝盖并不擅长的左右旋转动作,容易损伤膝盖的减震装置——半月板,使两个关节面接触、磨损机会增加,同时会损伤固定膝盖的那些韧带。这便是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踢毽子造成的膝关节损伤,运动者当时可能感觉不到,在运动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才会出现不适,如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障碍,无法下蹲,蹲下去后起不来,上下楼梯动作无法连贯,得一步步往上挪,或用手扶墙壁等。此时就要抓紧处理,千万别以为这是运动后的正常反应,强忍疼痛,继续运动,这样会加重损伤。

猜你喜欢

膝盖太极下肢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膝盖夹硬币
下肢最怕“凉、麻、痛”
按压穴位自己治病
练太极100%安全吗?
面试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一条毛巾护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