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流感的百年较量

2019-03-01余凤高

大众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流感病毒流感细菌

余凤高

流感大流行,会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从古希腊时期至今,人类历史中记载发生过十几次流感大流行。特别是百年前的1918年,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有杀伤力的一次流感大流行。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场瘟疫穷凶极恶地流行开来,成为人类的噩梦。

不堪回首的1918

1918年2月,西班牙的海滨旅游胜地圣塞瓦斯蒂安,前来度假的很多人没有任何预兆地开始发烧。谁也没有想到这就是流行性感冒,即流感。

4月,法国一些地方也开始发现此病。5月,流感传到了英国,连国王乔治五世都未能幸免。7月,在西班牙,受染的人数高达800万人,包括国王在内;在首都马德里,居民受染的人数甚至达到全人口的1/3。到8月,流感蔓延到了印度次大陆以及东南亚、日本、中国甚至中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这次传染性流感是在20世纪的第一次爆发。流感是一种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急性疾病。当病毒侵入人的机体之后,可有一两天的潜伏期。此后,症状迅速发展,主要有突发寒战、疲劳、肌肉酸痛,体温迅速升至38摄氏度~40摄氏度。3、4天后,体温开始下降,病情逐渐好转,但呼吸道炎症的相关症状,如咳嗽和流鼻涕却更加明显了,而且浑身乏力和虚弱的症状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此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引起肺炎和其他并发症,从而致人于死地。

这次流感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瘟疫大流行,两年里,使全球1/5的居民遭到传染,而且它对人造成的伤害也与过去的几次不同:以往流感杀死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这次受害的却多是20岁~40岁的青壮年。

1918年流行到美国的流感,最先是出现在从波士顿上岸的水手中间。8月28日,有8人染上此病,第2天是58人,一周后增加到了190人。一个月后,波士顿死于流感的就有123人,另外还有33人死于肺炎。在1918年的流感瘟疫中,有28%的美国人感染此病,其中675000人死亡,十倍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人数。从士兵在欧洲的死亡来看,估计有43000人死于流感,超过战斗中牺牲的人数。甚至连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9年到凡尔赛参加为结束战争起草对德和约之时都染上了此病。

难忘的1918年,是战争、流感、死亡、恐怖交织的一年。回顾这一年来的情况,《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于12月28日出版的一期中写道:“1918年过去了:这是人类编年史中最残酷的战争终止的重要年份,是标志着一个时期里人毁灭人的一年,是出现招致数百万人死亡的最具传染性的疾病的不幸的一年。”

怀疑与验证

对于这场瘟疫大流行,起初因为不知疾病的性质,但正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些人便怀疑,可能是正在节节败退的德国人施展的最后伎俩。他们猜测,德国的阿司匹林是具有世界声誉的镇痛良药,从1899年开始,一直都是德国拜耳公司的专利产品。一定是德国人将病菌掺进了药片!也有人说,有德国人随身带着装有病菌的小瓶子,乘坐一艘伪装的潜艇进入美国,在波士顿港口上岸后,四处奔走,将病菌散播……这些流言甚至被刊登在报纸头条,直到发现这一瘟疫具有世界性的传播流行之后,人们才觉得不可能,从而开始对流行病的本性进行切实的研究。

像别的传染病一样,人们本能地认为流感这种传染病的发生是出于遥远无际的天体的原因,也许是彗星、行星、流星的作用,或者太空中弥漫着的有毒气体,或是地震或火山爆发喷出的毒素,完全没有想到此病的传染性。

直到1793年美国的费拉德尔菲亚城发生流感大流行时,罗伯特?约翰逊第一个设想,此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毒素传播的”。不过,多数人都不相信。

1889年~1890年,流感在英国流行,当时人们只知道有细菌,至于对后来发现的比细菌还要小得多的称之为“病毒”的微生物,根本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可想而知,科學家们最初都只想从细菌的领域去寻找引发流感的病因。

189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里夏德?普法伊弗尔,从流感病人的呼吸道中分离出一种细菌,把它称之为流感嗜血杆菌,也被称为“普法伊弗尔流感杆菌”。根据著名的“科赫假设”,应该可以通过实验证明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确实能够引发流感。但在实验中,这一所谓的流感嗜血杆菌,并不能使实验动物得病。

病毒最先是俄国的微生物学家德米特里?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的。伊凡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应用一种“过滤法”分离细菌时,发现一种极微小的感染性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即便在高倍显微镜底下也无法看见,但能透过设计来获取普通细菌的瓷质滤器,因而称它为“滤过性病毒”。这就证明,的确存在一种比细菌小得多的微生物,也就是病毒。以后的研究发现,病毒的直径只有80微米~120微米。大约一万个流感病毒并列才达到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基于这一认识,科学家开始从病毒领域去了解流感的病原体。

“罪魁”现身

1918年流感流行的时候,美国有些地方的猪也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疾病,并且迅速大批死亡。从此之后,这种猪的流行病就没有停息过。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在洛克菲勒研究院的传染病学家保罗?刘易斯手下的理查德?肖普觉得,这种猪流感似乎与人的流感有一定的联系。

研究的第一步,是应用“科赫假设”的方法,将只存在于患有流感的猪呼吸道里的细菌,一种极像“普法伊弗尔流感杆菌”的菌液,滴到一头健康的猪的鼻腔里。结果,这头实验动物真的病了,而且病情也很像人的流感,如出现流鼻涕等症状。可是第2次、第3次实验就不行了,而且以后的很多次都没有使实验动物得病。

流感真是一种奇怪的疾病,它虽然与别的传染病具有很多相同的性质,却又有不少不同的特点,其中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就是许多动物对它都不敏感。

15年后,当流感在伦敦流行的时候,英国的国家医学研究所由威尔逊?史密斯、克里斯托夫?H?安德鲁斯和帕特里克?莱德劳组成的3人小组,将从流感病人喉部洗下的液体,经过滤后殖入白鼬的体内。2天后,白鼬的确是病了,表现出发烧、流鼻涕等典型的流感症状。进一步的实验也符合罗伯特?科赫设定的检验有关病菌实验的“科赫假设”。

3人小组的工作得到很多科学家的肯定,就连流感流行病学和病毒研究的权威C.H.斯图尔特-哈里斯都坚信:“再也不可能怀疑,只有这一种病毒,而不是任何别的细菌伴生物会是这次全国性流感流行病和1933年以后的大部分流行性流感的病因了。”他们的实验,证实了人的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这就是甲型流感病毒。

随后的研究发现,由于流感病毒也像其他生物个体一样,总是因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遗传差异或环境因素的关系而在改变自己的结构,也就是“变异”,说明流感病毒还有其他类型及其亚型等多种。

时机成熟了?

接下来的是如何有效避免遭受流感的传染,这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研究者发现一个问题,在1918年春季比较温和的流感流行中感染而没有死亡的士兵,等到这年秋季第2个激烈的传染高潮到来时,都没有受到流感的攻击。即使受染,病情也非常轻微。这种情况让科学家们考虑到自然免疫功能的问题,并继而联想到当年爱德华?詹納通过给人接种牛痘使其获得对天花的免疫能力。如果能够弄清1918年的流感的基因,就有可能通过流感血清的接种,使人获得对流感的免疫能力。

瑞典出生的约翰?胡尔廷受到一位病理学家的启发:如果流感致死的尸体埋藏在北方的永久冻土层中,其肺里的病毒就有可能仍旧存活;如果这些病毒能被带到实验室使其复活,科学家们就可能进行研究并制造出针对这种病毒的疫苗。

胡尔廷把寻找永久冻土层的地点锁定在美洲大陆西北端、三分之一面积位于北极圈内的阿拉斯加,当年流感曾在这里严重流行。

到达阿拉斯加后,胡尔廷等人找到一个叫布雷维格的理想的小镇。征得村民们的同意后,他们开始挖掘墓地。4天里,他们每天连续工作16小时~18小时,挖出一个1.8米长、1.8米深、0.9米宽的大坑,又花了两天半时间,挖出4具尸体。他们剪断死者的肋骨,打开其胸腔,从每一叶的肺中取来5厘米见方的样本。

早在1936年,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在鸡的胚胎中培育流感病毒的方法,将流感病毒注入鸡胚胎周围的羊膜水中,病毒会在鸡胚胎肺中生长、繁殖。8年后的1944年,美国的科学家已经能进一步地将在鸡蛋中培育出来的流感病毒经过灭活,使它不能造成感染,作注射使用,成为在历史上首次使用针对流感的免疫疗法。胡尔廷以鸡或啮齿动物的胚胎来培养活的流感病毒,可惜一次次的培养都未能获得成功,而从布雷维格带来的样本却已经用完。但失败没有使胡尔廷灰心,他在等待时机,等待科学进一步的发展。

真相大白

1997年,72岁的胡尔廷再次来到布雷维格,另外找了一处墓地,挖出一具年约30岁的女尸,取得了又一个冰冻肺组织的样本,把它交给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陶本贝格。

杰弗里?陶本贝格是德国人,是生物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他想也许有些当年死于大流感的年轻人的肺组织至今还存有流感病毒的片段,他们或许能应用最新的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反应,来重建这病毒的密码,确定它的身份。

1995年,杰弗里?陶本贝格博士和同事们在电脑中输入关键词,发现有70名死于1918年流感的患者标本都有一小块肺组织被保存下来。他们经过仔细研究后,从6名患者中确定了罗斯科?沃恩的肺组织作为这一研究的突破口。

1918年9月21日,美国第三机械部队的陆军二等兵罗斯科?沃恩在开往西线的途中发病。病情急速发展,沃恩于9月26日死亡。尸检发现他的肺明显有积液,左肺表层有出血点,肺泡内也充满渗液。这一切证明沃恩是被体内的积液阻塞而死的。

两年之后,陶本贝格又得到胡尔廷的样本。他的工作组应用这两份肺组织的样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流感病毒片段,并最后于《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向全世界宣告了存留在当年死者肺组织中的大流感的病毒基因的证据。这就意味着他们最终能够知道流感病毒内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大流感血凝素的序列;利用这一血凝素基因,制药厂生产出了疫苗。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科学家的探索,即便有流感的大流行,也不会像1918年那么可怕了。

猜你喜欢

流感病毒流感细菌
流感大作战
小心,流感来了
流感病毒为何肆虐冬春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细菌大作战
冰箱里的细菌会被冻死吗
小心!流感来了
为何要如此重视H7N9型禽流感
细菌惹的祸
“流感”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