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病是不好好吃饭

2019-03-01李姝晴

大众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暴食神经性厌食症

李姝晴

在许多年轻人喜爱的视频网站“B站”(哔哩哔哩bilibili)上,很多以短时间吃下大量高热量食物为主要内容的视频很受欢迎。在视频里,一个看上去体型正常甚至有些纤细的年轻女孩子对着镜头快速地吃完桌子上几十盘食物。这些“吃播”节目吸引了数百万计的播放量,很多网友在评论里表达了他们的羡慕和质疑:“好羡慕她吃这么多还这么瘦,我也想怎么都吃不胖!”“吃这么多怎么消化,她一定是催吐了!”甚至讨论视频中的主播是否催吐也能引发很多的评论与关注。

某具有高人气的吃播主播被人发现,其社交账号ID同时在百度“催吐吧”里分享自己催吐经验。百度“催吐吧”是4.2万多名进食障碍症患者的聚集地,吧内的500多万个帖子几乎都围绕着如何进食后吐出来以维持体重。事实上,催吐在“大胃王”的圈子里并不罕见,日本媒体也报道过类似的比赛后选手马上去催吐的消息。进食大量食物后进行催吐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行为,关于这种很难被周围人察觉的隐秘问题,师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多巴的心理咨询师、HealSpace创始人蔡健玲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研究体会。

为什么饮食需要这么郑重其事的讨论呢?在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里,食物是基础性的需求,更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人类真正有解决食物短缺的能力,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与吃有关的事,也是动机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你吃自助餐总会不小心就吃多了扶墙而出,为什么工作压力越大你反而越胖?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吃饱了?实际上,饮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并不简单。研究表明,真正让胃有饱腹感的,是食物引起的胃的扩张,而不是单纯的胃的物理扩张。由于胃在不断地消化食物,我们就会有一种连续性的饱腹感觉。文化和个人习惯对饮食影响非常大,有些人不知不觉吃了超高热量的食物,同时还疑惑自己为何减肥困难。另外,肥胖跟心理状况也密切相关。

被掩盖的饮食秘密

说到与进食有关的问题,不得不提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们熟知的进食障碍包括下面三种: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和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也叫狂食症。这里的“神经性”,并不是患有精神病或者是神经系统出了什么问题,这里是用来表达一种心理成瘾的行为倾向。神经性厌食症比较好理解,这是一种极端的节食倾向,我们有时会在媒体上见到一些这类患者瘦骨嶙峋的可怕照片。贪食症患者吃了东西,他们会在吃东西以后,用各种方式催吐、催泻,甚至会称量自己的排泄物。暴食症患者则是过量饮食,没有催吐、催泻等其他极端行为,但是他们仍然因为自己的行为失控而感到沮丧、羞耻、抑郁等等。有调查显示,现代女性中有大约2%的人被神经性贪食症困扰,而暴食症的比例就更高,不同调查显示的比例从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不等。

进食障碍的恐怖之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神经性厌食症对健康危害最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患上厌食症的女性死亡率高达20%。而贪食症女性患者,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很多人身材也很苗条,但她们常常在人后不断催吐。所以最先发现她们秘密的可能是牙医——她们的牙都不太好,因为胃酸大量、不正常地排出,腐蚀了牙齿的珐琅质,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她们的牙和同齡女性的区别。同时她们的胃机能也严重受损,极大影响身体健康。

很多进食障碍患者,同时也有“形体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的问题。很多女孩会觉得自己照的镜子好像是个魔镜,别人看来她们已经很瘦了,但是她们仍然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就是个小胖子。这类似一种强迫意念的症状,旁人往往难以理解,而进食障碍患者也明白自己的执着不太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所以,她们往往把这种仪式性的坚持深藏于心,使得症状更加隐蔽、更加严重。

问题缘于对美的过分焦虑

那么,进食障碍是怎么出现的呢?现代社会人们对自己的形象非常在意,所以也容易产生对形体的不自信。可以这么说,进食障碍与现代社会对“美”不切实际的宣传密切相关。导致进食障碍的最常见原因这样人是追求媒体推崇的形象,进而用极端和错误的方式减肥。媒体常常把身材比例美妙到不可思议的女性形象用来做市场宣传,影响了人们的购买行为。而许多女孩也被激发出“要像她们一样”的动机,进而对自己的身材不满,希望能改善自己的形体。

除了广告形象的刺激,流行文化也有不可小觑的压力。进食障碍多发于20多岁或30出头的女性。按照传统的观点,这些女性正是婚恋市场中的主力军。她们对自己的形象非常在意,所以也容易在形体上不自信。近年来,“只有美才能被挑选”的社会压力,以及很多从原生家庭里带来的“必须证明自己值得爱,才能被人爱”的信念,共同促成了这种压力源。另外,网络上、自媒体上很多“不能管理身体,你还能管理什么”之类的鸡汤文章也会引导大家把胖归咎于不自律,把出现了形体问题当做失败者,也就是loser才会有的问题。甚至连小学生们的父母都会被审视身材,身材不好的家长被认为家里没有成功基因,小朋友也就连带被轻视。这种全社会对于身材的病态追求可以说是进食障碍肆虐的罪魁祸首。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板子都打到社会和文化上。一些创伤性事件,例如失恋、学业或者工作压力大等也会常常让人们特别是女性误入进食障碍的歧途。根据“多层迷走神经”理论,食物也代表了社交,一旦我们的社交活动有缺失,比如失去朋友、失去恋人、失去重要亲人时,我们就可能用食物代替这种感觉。另外,很多现代人在面临困难时会采用回避模式来解决问题,吃东西提供了一个回避现实困境的疗伤形式。人们用食物来调节心情,对于受伤的人而言食物就等于爱。进食障碍和物质成瘾有某些相似之处。如果我们身边有朋友、亲人患有进食障碍,应该对在痛苦中挣扎的他们多一些善意和理解。

猜你喜欢

暴食神经性厌食症
节食?催吐?说说对厌食症的误解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逃不开的痒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食物成瘾者的自我救赎
鉴定出暴食神经元
奇怪心理导致暴食
不要把神经性皮炎当牛皮癣
心情不美丽 皮肤不美丽
吃货的四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