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教师主导性与小学生注意力的相互影响

2019-02-27姜文秀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相互影响主导性注意力

姜文秀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及非言语行为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教师的主导地位、素质修养和实际教学能力具有了绝对的重要性,但是教学这种由教与学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组合而成的实践活动,我们要注重研究教、学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 主导性 小学生 注意力 相互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194-01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及非言语行为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于学习的主体——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这样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素质修养和实际教学能力就具有了绝对的重要性,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教学这种由教与学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组合而成的实践活动更不可以仅仅从教师方面单向地加以考虑和实践。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并注重研究教、学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1 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受小学生注意力的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有各种形态的表现。我发现在教學过程中学生注意力的变化常常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通常情况下,都是因某些小朋友说话、做小动作或走神儿导致教师偏离既定的教学程序,采用某种方式对他们的注意力变化作出反应。尽管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是常见的、自然的,然而它毕竟多少影响或妨害了教学目标的实施,如果教师纠正问题的方式不恰当,这种影响就会超出一堂课的范围。可以这么认为,教学是教师注意力影响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活动,二教师如因学生注意力的变化影响自己的注意力,至少是教师主导性作用的一定程度上的失败。

因此,导致学生注意力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教师的应对措施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并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

小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听课,有的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有的比较容易开小差;有的阶段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有的阶段则有总体性的涣散,原因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相当复杂,很难一概而论。我认为,从教师的角度老看,对这两种注意力变化的情况,教师有责任去把握和调节:一是一节课里学生注意力自然的时段性的变化;二是教学内容本身导致的学生注意力变化。

经过调查和不完全统计,一节课的40分钟里,学生的注意力有各自然的变化曲线:开头一二分钟还处在下课玩耍内容的兴奋回顾之中;接着的10至15分钟比较集中饱满地进入教师的思维;在教师回头重复强调教学内容时,大部分同学全懂或半懂地开始抵触这种重复强调,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注意力的变化,通常教师也会在此阶段开始改变既定的教学程序而去应付学生变化了的注意力。可以说,这时是学生注意力的变化改变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主导也失去了最大价值。

在实践中,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主导性的贯彻实施,有教训,也有一定的心得。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细微地体察、分析小学生注意力在课堂上的阶段性变化,采用“变在前面”的方法吸引、左右学生的注意力。即:在大多数学生神思疲乏、有意力涣散倾向之前,及时调节讲授的内容及角度。低年级语文以朗读和写字为主,如果读一节课或写一节课无一是不科学的安排,一般在指导完朗读后,学生开始松懈以前,就让他们自学生字字音,为了保证效果,最后以赛读等形式来检查。学生对比赛的好胜心是强的,这就触动他自学的时候要认真对待,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情绪尚未跌落前,又被激起了一个新的兴奋点。由此不断地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大力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调动他们创造欲望和动机,无疑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动画片、讲述有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参与等方式,以改变已经让学生疲乏的教学节奏,让他们获得新的兴奋点。实践表明,这种预前的主导性安排比之后于学生注意力变化的“主导性”批评处理更能体现教师主导性的真正内涵,它是积极而又弹性的,教与学都能获得愉悦。

2 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受到教师主导性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应该符合学生学法的规律,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就是让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特点的个体差异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学生都有所发展。同时教师应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还可以通过与其它学科相整合,传授给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在上每一堂新课前,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尝试练习,为学好本堂课的知识打好基础。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练习的布置上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我们的教育应当适应我们的学生,不应该是让学生适应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资源的同时,鼓励学生敢于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有选择地吸收丰富的校外资源,在社会环境中学会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教师不恰当的主导设计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常常会被忽视。其实,这是在课堂上经常发生的。因为语文课的知识涉及广泛的社会生活现象,这些现象本身就具有被想象的可能,加之培养小孩子的想象能力又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因此,孩子们自然就会因这些知识内容、因教师主导设定的想象性空间而高度兴奋,想象力倒是驰骋开了,却往往神游八极,收之不回了。特别是在说话课上,学生随心所欲,想到哪就说到哪,扯了半天还在主题外打转。这就是因教师的主导设计而导致主导作用的受损和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对自己的主导作用就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要充分考虑到激发学生想象力可能引起的兴奋和失控,从而使主导设计更精巧更有效,能适时地控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幅度。做到收放自如,终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猜你喜欢

相互影响主导性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