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2019-02-26余燕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资政

余燕

一、课标要求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二、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是教育部所编写《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第三课。本课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共同组成了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近代化的时代巨变中农民阶级也从他们的角度开眼看世界,在抗争中探索自己的生存之路。本课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连接起来,顺畅对接第4课《洋务运动》。

本课有三个子目,即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南京、天京陷落。三块内容紧密联系,呈现了太平天国运动从兴起、全盛到失败的整个过程。在内优外患和民生痛苦中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14年,猛烈地冲击了清朝的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多数学生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洪秀全领导的起义,部分学生还观看或阅读过与太平天国运动相關的影视作品或书籍,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是他们不知道《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也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是不全面、不客观的,有的方面甚至是不真实的。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概括和独立思考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道洪秀全并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衰亡的基本史实。通过时间轴梳理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到天京陷落的过程,对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形成整体感知。

2.通过阅读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中关于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相关史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进一步掌握从史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图片的能力。

3.通过学习太平天国反抗清朝腐朽统治的相关知识,感受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求生存的抗争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天朝田亩制度》

(依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2.教学难点: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依据: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以及全面、客观地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难度较大。)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讲述关于洪秀全的历史故事。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某个小组,要求“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资料,编写一个关于洪秀全的历史故事”,并选派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3分钟的历史故事讲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编写和讲述历史故事,锻炼语言表达和概述能力。)

(二)新课讲授

PPT展示:与洪秀全相关的4幅图片。

教师补充:略。

(设计意图:教师预设好洪秀全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历史故事讲述情况,配以图片适当进行补充。通过学生讲述、教师补充的方式,整体感知本课的重点历史人物——洪秀全。)

1.争取生存的机会——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教师陈述:我们跟着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PPT展示:

材料1:洋货的普遍涌入进一步加剧。广州受害尤为严重,因为它具有最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和最广泛的对外接触,当地的家庭手工业被摧毁,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遭到了瓦解,那些受其负面影响的人成为潜在的动荡根源。

材料2:政府官吏的特征是知识浅薄、得过且过和不负责任,对民众福祉漠不关心甚至全然忽视。官场中的不负责任也反映在肆意卖官鬻爵和强索钱财,出银3,000两可捐得一知县之职,这样一个捐取官职的人,鲜有不在其任内设法捞回这笔买官的钱。

材料3:鸦片战争的败绩更暴露出王朝的军事衰落。秘密会社和怀抱野心的汉人得到鼓舞,加紧筹划反满民族及种族革命。

材料4:19世纪40和50年代发生了许多自然灾害,比较重大的有1847年河南的严重干旱,1849年湖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长江沿岸四省的水灾,1849年广西的饥荒,1852年山东境内黄河自行改道淹没大片地区。几百万人受这些自然灾害的困苦,官府的贩济充其量也是敷衍了事,其中的大笔资金在发放时就被贪污掉了。受灾民众愤恨绝望,很容易被鼓动去参加叛乱或起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学生阅读材料,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某小组代表进行总结:略

教师补充: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统治腐败、清政府武备松弛、自然灾害严重。

(设计意图:提供较为通俗又出自同一本书中的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文相关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教师讲述:与以往的农民起义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列强侵略的加剧和西方宗教的影响。1843年,通过接受、借鉴、移植西方宗教,洪秀全将平等、平均思想发扬光大,创立了拜上帝教,基本满足了当时中国农民阶级的精神需要。拜上帝教使贫苦无助、流离失所的农民看到了生存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1851年1月,洪秀全37岁生日时,发动革命以庆寿辰,爆发了金田起义。

2.在抗争中求生存——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学生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太平天国全盛时疆域图》,指出太平军的进军路线并利用时间轴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学生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太平天国全盛时疆域图》,指出太平军的进军路线并利用时间轴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3.保障生存的探索——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教师陈述:为保障农民的生存、巩固自身的统治,1853年,洪秀全亲自参与制定并颁布了一个平均分配土地的制度——《天朝田亩制度》。

教师提问:阅读课文第15页第三段内容以及第15页“材料研读”,小组讨论: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研读: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学生阅读材料,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某小组代表进行总结:略

教师讲解:第一是它的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第二是它的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社会财富,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只能是一种根本无法实施的空想。

(2)《资政新篇》

教师讲述:为了重振太平天国,洪仁玕向洪秀全上呈了《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资政新篇》没有得到整个太平天国政权领导层的认可,加之又没有涉及土地问题,得不到农民阶级的支持,以及当时太平天国处于战争环境,缺少相应的条件,因此《资政新篇》只是纸上谈兵。

教师过渡:探索保障生存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无法实施,生存危机再一次降临。

(设计意图:提供材料,助其突破重点和难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通过阅读、讨论,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教师用讲授法介绍《资政新篇》。学生运用史料去解读历史,构建自己看待历史的观点。)

4.生存危机的再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1:拜上帝教完全违反基督教教义,从头至尾违反基督教教义。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上帝创造一切。而天王他们用迷信的手法,大肆宣称“下凡”和“附体”。天王自称上帝亲子、基督胞弟下凡,杨秀清、萧朝贵则自称天父天兄下凡……造神问题导致天国内部的权力纠纷,尤其是杨秀清和洪秀全。

——李扬帆《晚清外交的风云人物:晚清三十人》

材料2:舍粤不顾,直前冲击,扦江而东,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

——《太平天国》丛刊

材料3: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教师讲述:略(“材料2"与其他材料相比,难度较大。教师针对不同的学情,适当给予翻译、解释。)

学生阅读材料,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各小组代表发言:略

教师补充: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战略失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设计意图:提升阅读史料,并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

1.争取生存的机会——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在抗争中求生存——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3.保障生存的探索——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

4.生存危機的再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九、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人——洪秀全,一件事——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成千上万的中国农民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奋起反抗,靠着求生存和宗教信仰汇聚的强大力量横扫大半个中国。可惜他们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也提不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当梦幻般的天国空想与儒家伦理道德、封建皇权等现实激烈碰撞后,信仰瞬间崩塌,生存危机再现。虽然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多难兴邦,多难的中国也必将赢得雄健的民族精神。而这雄健的民族精神就融于你我的血液当中,你感受到了吗?

十、课后作业

制作太平天国运动大事年表。

注:本教学设计为海南省省级课题核心素养在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训练中的运用(课题编号:QJH201810045)研究阶段性成果。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资政
宋 文彦博 行书与安抚资政启帖
洪秀全为何承认“下凡”
洪秀全何时得到《劝世良言》?
神剧——太平天国运动
天国影帝杨秀清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历史课堂教学视角的选择与实践——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
刘兆玄又当“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