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共享的集团化办学

2019-02-26刘菲菲

湖南教育·A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智慧课程课堂

刘菲菲

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是长沙教育人矢志不渝的追求。2018年4月,承载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仰天湖教育集团应运而生。经过充分讨论,我们确定了智慧教学、智慧办公、智慧管理的实践方向。在仰天湖教育集团的行政架构图中,以学校管理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为节点,编织人力资源的“纵横坐标”,实施智慧治理,建构师生成长的“多维智能”,打通各自为政的壁垒,剖析与解决“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集团化办学智慧教育云平台,促进了“抱团发展”的内涵生长,构建了集团化办学的良好生态。

112位教师在线听评课,5891个孩子的课堂表情分析与互动反馈,6211份阅读分析报告的“精准推送”,“1+N”课程研发中心,走进“非遗”网络课堂,芬兰教师站在了学校讲台上……这些都是发生在仰天湖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的故事。经过大力推进,5个校区、112个班级、326名教师、5891名学生,网络空间使用率达到99.24%。这组数字的背后,是智慧学校建设的深耕历程。

一、“1+N”课程研发中心

2018年“六一”这一天,吴桂英副省长做客仰天湖教育集团课程研发中心,与孩子们一起体验“PDC”课程。她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晓峰和佳顺两位小朋友的湘剧《补锅》,当她询问晓峰小朋友湘剧学了多久时,晓峰骄傲地昂起头,指着屏幕说:“我学了3年了,您看,我还带了不少小徒弟呢!”此时,网络联校正在线直播湘剧课堂———集团内另外4所学校的59个孩子,在一体机屏幕那头兴奋地扬起小手,在各自的教室里“咿呀咿子哟”唱念做打。通过网络直播,“小戏迷”们每周都能向“非遗”传人湘剧大师周帆学习。

仰天湖教育集团倡导“1+N”课程集结模式,融合提升办学活力,集团五所学校6217名師生可以共享集团课程研发中心的全部课程。“1”是指学生身处一所学校,“N”是学生能享受到集团内其他学校的师资、课程、活动、硬件资源,体现了集团的教育张力。探索学区、集团内优秀教师跨校“走教”,特色课程共享辐射,借助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集团内优秀品牌课程的辐射共享,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同样的好课。

晓峰和佳顺两位小朋友是课程研发中心湘剧“PDC”项目组的牵头人,他们和24个小朋友编写的新版湘剧、开发的“湘剧棋”、设计的湘剧动漫、组合的“湘剧管乐团”等作品展示在课程研发中心里,引来不少小伙伴的点赞。

PDC教育是一种理念,PDC是英文单词Project(项目)、Drive(驱动)和Create(生成)的简写。可以解读为:用项目驱动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实践和体验、思维和意识;通过驱动生成学生的经验与技能、素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强调的是一种育人观念的转变,通过项目驱动方式达成育人目标,以此让孩子完成对生活和世界的价值构建,成为一个具有生存和生活能力的幸福的人。而今,仰天湖教育集团课程研发中心共有PDC项目156个,涵盖了语言文化、数理逻辑、科技探秘、艺术修养、运动健身、心理健康等领域,这些课程都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向集团所有学生开放。

不管是课后三点半,还是双休日、节假日,课程研发中心里都充斥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它面向集团内在校学习的每一个学生,让孩子在特色场馆中了解知识、掌握技能、激发探究热情。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提升科学态度。156个PDC项目927件展品的设计都源于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体验,既直观,又生动,以不同的形式分布在馆内各个区域。借助智慧教育云平台的课程众筹超市,课程的传播不再是单向传递,而变成了双向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人士之间,通过互动加深印象,注重普及性、互动性与渗透性的统一。经由课程评价大数据分析,还能快速查询每个孩子基于核心素养六个维度课程学习的“雷达图”。

二、112位教师在线听评课

又是一个加班的深夜,路过一年级办公室,我因为一阵哭声停下了脚步,推开门一看,原来是新来的莫莉老师在为第二天的公开课发愁。她哭着说自接到通知起,她就为此夜不能寐,却始终毫无头绪。我有点好奇,问她:“你怎么不找找其他老师或者网上公开课学习呢?”她愣了愣,说:“大家都好忙,再说,这种新版教材资源怎么可能找得到?”这个回答让我沉思了许久。莫莉所在的仰天湖桂花坪小学原本是一所农村小学,2016年7月改扩建之后,迅速扩张至27个教学班,新进临聘教师数量为63%。对于学校发展而言,“师资队伍”是一道坎。而与之拥有相同困境的还有仰天湖中建小学、仰天湖赤岭小学,代课和新教师数量高达70%。如何让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无缝对接”?这是大家共同求解的问题。

而作为集团龙头校的仰天湖小学名师云集,汇聚了各个学科的市区级骨干教师,这恰恰为探索打破学校界限、跨校教研提供了便利。为了有效解决优质教师资源共享问题,我们和技术公司一起研发了集团智慧教育云平台。平台让教师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跨越时间、空间,完成相关的备课及研修任务。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进行网上研讨,教师或者备课组在上传一个教学设计后,通过网络教研的形式开展跨校、跨时空的网上讨论。教师通过手机APP,就能参与实时听评课。

集团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了112位教师利用平台开展在线听评课活动。在这场活动中,仰天湖小学语文学科首席名师简丽梅和桂花坪小学新进教师莫莉同课异构,全集团语文老师围绕同一个话题评课议课。这次在线听评课实战交流,在平台上留下了276条评论、129个点赞、95条教学建议锦囊、79个同课异构教案、31个说课稿,海量资源信息激活了老师们的“解题化”思维。

打通了交流渠道后,一线教师最期待的教研活动就是在线听课评课。作文教学方法的衔接、写字习惯的培养、英语拼读法的教学……就在一次次交流和辩论中,理清了新教师和名师的学理“脉络”。在线听评课过程中,不同学校不再“各自为战”,而是不断携手寻求突破口。目前,已首先在“语数外”三门学科中探索在线听评课,今后将进一步推广至“音体美”等其他学科,还包含心理疗愈、班级管理活动等一系列课题。

我們还进行了智慧课堂的探索。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课堂自动无感考勤、表情行为分析及实时互动反馈。采集课堂中每名学生的行为数据,通过对学生面部表情识别,掌握学生专注度及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课堂动态、情绪变化及心理特征,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实现对学生针对性指导。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手势识别,采集学生参与互动和随堂测试数据,并进行实时反馈与分析统计。

当然,衔接不仅限于课堂。平台在为教师提供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可以迅速将教师们的教学研究成果转换为教学资源库,系统自动抽取教师的教学教研过程数据,自动形成教师个人发展档案袋,为教师发展性评价提供依据。智慧课堂采集大量学生课堂考勤、学习行为、课堂互动、随堂测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便于老师实时掌握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从结果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

三、“个性化”定制阅读

“校长,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去学校‘金麦田阅读馆挑选一本她自己喜欢的书籍。”一条来自家长的微信悄悄跃上我的手机屏幕。子璇是一个随班就读的残疾孩子,她有语言交流障碍,性格也比较内向,腼腆的她几乎寸步不离教室座位。

“为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而设计”,成为集团学生发展中心的攻关课题。阅读力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力、思想力和创新力,更是这个社会的凝聚力、幸福力、竞争力。集团“智慧阅读”平台创造性地将互联网与智能硬件相结合,提供了一整套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

而今,在开放式选书系统面前,子璇娴熟自如地自助通借通还。图书馆里的大屏体验,让她便捷查阅到偶像彭懿老师的绘本《巴夭人的孩子》;伴随着好友推荐悄悄话菜单,她读到了校长妈妈给她的电子阅读赠言:“孩子,我想告诉你,成长中永远有依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不了的问题。谁都有怯懦的时候,如果有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们一起去迈过这道坎。”

她的父母通过手机APP参与阅读日记和亲子互动,浏览子璇同学的2018年上学期阅读统计报告。阅读指标体系里,子璇的“阅历值”在不断攀升,而学校图书馆的家长书香网络学校,也邀约子璇的父母参与制定个性化阅读计划,推进亲子共读。

子璇每天离开图书馆回家,滑动墨水屏,完成当天的读书测试,还总不忘浏览“书虫朋友圈”,查找同伴读书的情况。熠彬读什么,读到哪儿了?浚哲的绘本创作进度如何?宇翼还给她发来线上“挑战”:“阳光姐姐伍美珍为什么说‘老天爱笨小孩?”

大数据个性诊断与精准推送经由深度阅读让读书群落生机勃勃。根据智慧阅读平台采集的图书借阅、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数据以及阅读测试数据,分析学生阅读习惯,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阅读提供个性推荐,开展探究式阅读活动。同时,通过阅读者的线上交流和同伴关系的建构,推进了学生阅读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互联网+”智慧阅读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通过“阅读引导-过程检测-结果统计”,实现阅读全流程信息监控,建立个性化阅读方案的长效机制。创新“三位一体”阅读培养理念,实现“云端、系统、硬件”服务一体,“教师、学生、家长”角色一体,“阅读、写作、朗读”功能一体。

“技术正在改变教育的整个生态。”仰天湖教育集团每一个人都深切感受到这种“深刻的变化”:学习从知识传递转向认知建构,教学从教学资源设计转向学习程序设计,学习场所从教室延伸到一切可能的地方,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正在互补融合,尊重个性的个体化学习正成为主要方向,让因材施教成为了可能。

(作者单位: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

猜你喜欢

智慧课程课堂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欢乐的课堂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