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污染治理模式

2019-02-21浙江省金华市农业农村局321017严光轶

新农村(浙江) 2019年7期
关键词:保洁员金华市垃圾桶

浙江省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321017) 严光轶 何 婕

浙江省金华市自2014年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以来,已有145个乡镇、4 369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09%。共发放农户垃圾桶2368 843只,公共垃圾桶74 983只;配置普通清运车4 037辆,分类清运车6 909辆,大型垃圾清运车340辆;聘请保洁员(分拣员)12 920名;建设阳光堆肥房2 275座,购置快速成肥机器101台;投入各类资金5.8亿元。全市垃圾污染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经验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全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培训会在金华市召开。

1.基本做法

金华市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基本做法,主要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六条,具体如下。

(1)建立一个终端 对于分拣出的可腐烂(有机)垃圾,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堆肥处理模式。一是多数采用太阳能辅助堆肥房(以下简称阳光堆肥房)堆肥。各村普遍单独或与邻村联建阳光堆肥房,至今全市已建成阳光堆肥房2 275座,覆盖3 224个行政村。二是部分采用微生物发

酵机器堆肥。全市共计101座,覆盖行政村1 054个,用于较大规模村庄及周边村居分拣出的可腐烂垃圾的快速处理。

(2)推行二次四分 首先由农户按能否腐烂为标准对垃圾进行一次分类,分成“会烂”和“不会烂”两类。然后,村保洁员(分拣员)在分类收集各户垃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一方面,纠正农户分类中的错误,另一方面,对不会烂垃圾以能否回收为标准,分为“好卖”与“不好卖”两类。会烂垃圾就地进入阳光堆肥房,好卖垃圾就地由可再生资源公司回收,不好卖垃圾按原模式经乡镇转运后由县(市、区)统一处理。这种分类方法易学易用、易记易分,很接地气,适合农民特点,切合农村实际。(3)主抓三支队伍 一抓农村妇女培训,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保证源头分类效果。二抓村保洁员(分拣员)队伍的建立与规范,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保障二次分类效果,实现长效管理。三抓再生资源回收队伍建设,确定统一回收再生资源公司,明确职责,对分检出的可回收物品,进行“上门、定时、兜底”回收,探索解决市场上不予回收的废旧塑料等的出路问题,实现垃圾减量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4)坚持“四可”原则 按照“农户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原则,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整体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如可腐烂垃圾处理方式的选择,垃圾分类方法的确定,各项长效管理制度的制定,推进举措的实施,都严格贯彻“四可”原则。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也产生了“四可”的效果:垃圾分类没有触及农民利益、没有增加农民负担,只是行为习惯的改变,农民可接受;垃圾分类政府投入并不大,财力可承受;垃圾分类方法简便,做法和体制适应农村特点,可复制性强,面上可推广;垃圾分类符合老百姓利益,随着一整套长效管理制度的施行,长期可持续。

(5)实行五级联动 在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中,金华市高度重视,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广泛开展宣传发动,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力求做到市、县、乡、村、户五级联动,上下合力,全域推进,促进了垃圾分类减量的快速广泛推行。

(6)实施六项制度 总结出六项制度:即县级两项,垃圾分类工作分级考核制度、可再生资源回收制度;乡级一项,保洁员(分拣员)评优制度;村级三项,卫生费收缴制度、环境卫生荣辱榜制度、党员干部网格化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施行,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促进了全民参与。

2.存在问题

(1)分类覆盖没有完全到位 虽然行政村覆盖率高,但部分自然村还没有覆盖,有些乡镇、村的企业外来人口集中,也还没有覆盖。根据调查,分类好的村有效分类农户能达90%,而一般村只有50%左右,个别村农户没有进行分类。

(2)设施配备及管理不到位 垃圾桶配备上,垃圾桶容量小、破损、投放不方便,影响了分类效果。如,有的农户厨房在楼上,而分类垃圾桶在院子里,投放不方便;有的垃圾桶容量小,只能自行用混装垃圾桶解决;有的公共场所如池塘边没有配备垃圾桶,丢弃的菜叶、动物内脏等不便投放。部分县(市、区)终端堆肥设施没有配备到位,已建阳光堆肥房日常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或多或少存在长久没有使用、垃圾量少、没有实施技改或破损等问题。同时,前期建设的阳光堆肥房,在设置上也有不合理性。部分堆肥房当时为了运输方便,采用单村建设模式,原料量少导致堆肥温度不够,影响处理效果。同济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对金华市实施蹲点调研后指出,阳光堆肥房温度在4个月后降至45℃左右,达不到55℃无害化要求,出料时间拖延越长,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3)减量效果不理想 按照理想化测算,有机垃圾占60%~70%左右,可回收垃圾在15%左右,但目前很少村能达到这个减量效果。群众普遍反映,可回收环节没有跟上。目前定点回收的一般只回收旧报纸、纸箱等,而多数可回收垃圾如塑料、橡胶、玻璃、金属、皮革、衣物、旧电器、旧家具等,没有专门的投放点和回收体系,导致这类垃圾乱堆乱放成为陈年垃圾,严重影响村庄环境。

3.主要对策

(1)进一步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是一件小事,从讲政治角度看,它是总书记关心的民生实事,是全国推广浙江经验金华示范的大事;从现代文明角度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对提升农民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看齐意识具有深远意义;从新农村建设角度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对建设美丽中国、提高资源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持续深入开展宣传培训 加快《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发动,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在干部层面,真正认识到此项工作易反弹易反复,需要长期抓、反复抓的理念。在农民群众层面,分类意义、分类方法入户到人,提升知晓率。要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农村垃圾分类技术指导手册等宣传品的发放面,提高垃圾分类的正确性、规范性。

(3)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 财政要增加预算,增加长效经费投入,在目前保障保洁员工资基础上,把每座阳光堆肥房的菌种及灭蝇费用等列入财政补助范围,提供资金保障,确保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长期可持续。

(4)加强对设施的配备和维护 围绕全市自然村全覆盖目标,配套新建垃圾分类减量各类设施。增加有机垃圾终端资源化处理设施的配备;增加户内分类垃圾桶,有条件的每户配备两只分类垃圾桶,厨房一只,院子一只。对现有垃圾桶进行改进,采用可烂垃圾容量大于不可烂垃圾容量的分类垃圾桶,从而方便群众源头分类,提升分类效果。

(5)全面建立可回收体系 各县(市、区)要建立起系统的回收体系,配备合理完善的投放、回收点。可采用政府适当补贴的形式,对回收价格进行提价或采用以物换物的形式,增强此类垃圾回收的积极性。

(6)加大考核推动各项制度的落实 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加大考核权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合力。继续大力推行六项制度,切实持续执行制度,认真兑现奖惩,真奖真罚,促进垃圾分类长效运行。加大各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明查暗访力度,建立媒体曝光制度,运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力量,强化督促检查,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猜你喜欢

保洁员金华市垃圾桶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飞进垃圾桶
保洁员受伤,保洁公司该不该兜底剩余损失?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把报道做“正”,把新闻做“亮”,把传播做“热”——金报集团金华市2018两会报道回望
难过
服务农民工 关爱保洁员
——西安市莲湖区总工会开展 “五个一”系列活动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