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声吟咏的力量

2019-02-21李海青

中国三峡 2019年1期
关键词:木心倒影哥伦比亚

文 |李海青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先生的散文著作,分为上辑和下辑,共有十八篇文章。上辑录入的散文,《童年随之而去》《竹秀》两篇遗失在文革时期,后来木心凭记忆重新撰写;《林肯中心的鼓声》诞生在木心初到美国时的一个鼓声阵阵的夜晚;《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则是木心爱惨了的散文,也是被人所熟知的名篇。下辑有六篇文章,都是写上海,总题为《上海赋》。曾有一个老上海人写信给木心:“先生,写《上海赋》的您,简直比上海还上海。”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在早期的几篇散文中,木心写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木心的家坐落于幽僻的水乡古镇,茅盾故居与他家相距甚近。1940年,乌镇先遭轰炸、掠夺,后来就沦陷了,由汪伪政府组织的“维持会”来撑局面,百姓过的是近乎亡国奴的生活。在《童年随之而去》一文中,木心写抗日战争爆发了,他不能去学校上学。家里请了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他作文得当堂交卷,苦苦“混”到十四岁,“明里五绝七律四六骈丽,暗底写起白话新体诗来。”

在《竹秀》一文中,木心回忆少年时,自己读书积累,曾上莫干山隐居,闭门写作。那时,山上有成片成片的竹,有大雪,有虎。三篇长论文《哈姆莱特泛论》、《伊卡洛斯诠释》、《奥菲司精义》就在寂寥的莫干山写成。

可见,少时的木心已经倾心于写作。到了中年,木心遇见了创作的“二度青春”。1984年,台湾要创制《联合文学》,主编提议推出一个“作家专卷”,包括散文个展、答客问、小传、著作一览,要在短期内完成,即付快邮。木心在“灯光与黎明之间写作”,名篇《明天不散步了》《哥伦比亚的倒影》相继刊出。

阅读《童年随之而去》《竹秀》,读者恐怕会误以为木心是个富家子弟,文弱无力。但是,他写文章,历来有骨气,文如其人,“玩世不媚俗”,“嫉俗如仇”。散文《明天不散步了》《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自己颇为满意。这两篇文章,文体凡例流转自如,与“俗”相悖,常有惊喜之处、得意之地。

哥伦比亚的倒影

木心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版

鱼丽之宴

木心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

《鱼丽之宴》是木心先生的答客问总集。木心对文字一向苛刻,访谈也不例外。他有自己的招式,回答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处处显现他的哲思、洞见、讥讽、俏皮话。访谈似望远镜,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木心的经历和观念也通过《鱼丽之宴》得以系统地呈现。

所谓“俗”,意在写文用字、用词、用调方面。但是,在内容上,木心写散文,写的恰是常识。先生自言:“我写《上海赋》的意思是俗可俗,非常俗。”《上海赋》写从前的上海人、弄堂风光、吃食、澡堂、亭子间,华丽地道,俗却亲切。

民间生活正因为俗,所以可爱。伯伯家总有几句顺口溜,外婆家总有几个好故事。《纽约时报》评论先生的文字:“木心的素养,形成一种在遐想中低声吟咏的力量。”“低声吟咏的力量”可以说成“柔韧的力量”,用来形容先生的人生经历也尤为契合。先生曾言,江南有两种作家,一种是没骨鲠,一种是有骨鲠,鲁迅先生在有骨鲠的江南作家行列里赫然醒目,木心认为自己也属于后者。

木心曾经写了一句俳句:“一个人难得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这可谓是先生一辈子的写照。干净的活着,便是自救,而不是“穷凶极恶地怕死”。在《哥伦比亚的倒影》一文中,先生便写了这类能“干净的活着”和抗拒“俗”的人。

猜你喜欢

木心倒影哥伦比亚
漫画
倒影
木心《从前慢》
哥伦比亚的五彩河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倒影之美
那个写从前慢的木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找倒影
YiyiGutz 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