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分别与罗哌卡因复合的硬膜外麻醉临床对比研究

2019-02-21王可心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王可心,陈 鹏,李 静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麻醉科;2.手术室,吉林 长春 130000)

在临床上,硬膜外麻醉属于常用麻醉方法之一,而罗哌卡因在椎管内使用时,具有在低浓度下运动、感觉阻滞分离等特点[1]。临床上常用阿片类或吗啡等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但易出现不良反应。右美托咪啶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高选择性的特点和较强的亲和力。当右美托咪啶用于椎管内时,会对患者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时间具有延长作用。因此,本文选择90例在我院实施下肢手术或是下腹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罗哌卡因分别和右美托咪啶、芬太尼复合的硬膜外麻醉有效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以后3小时、12小时与24小时镇痛的效果,通过Ramsay镇痛评分进行评价。Ramsay镇痛评分分为六个等级,1级为患者躁动不安且表现出焦虑,6级为患者嗜睡,对大声刺激或轻叩眉间无反应。(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麻醉效果。

1.2 方法

对照组复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罗哌卡因浓度是0.75%,剂量是15 mL,复合2 mL 1 μg/kg的芬太尼;试验组复合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啶,罗哌卡因浓度是0.75%,剂量是15 mL,复合2 mL 1 μg/kg的右美托咪啶。

在实施麻醉之前,全部患者都需要禁食与禁饮,当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经采血设备监测血压,同时监测心率与心电图。再将患者的上肢静脉开放,输入15 mL/(kg·h)的乳酸钠林格液以,1小时后将输液速度减低为10 mL/(kg·h),直到完成手术。同时,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在其左侧卧位下进行脊椎间隙硬膜外穿刺,完成操作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并注射浓度为2%利多卡因3 mL。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寒战、瘙痒、口干、尿潴留、呼呼抑制。(2)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3 h、12 h以及24 h时的镇痛效果,通过Ramsay镇痛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以下简称VAS)两项指标进行评价。Ramsay镇痛评分分为六个等级,1级为患者躁动不安且表现出焦虑,6级为患者嗜睡,对大声刺激或轻叩眉间无反应;VAS评分分为10级,0级表示患者无疼痛感,10级表示患者感受到剧烈疼痛,对比两组患者评分。(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麻醉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Ramsay镇痛评分

在研究以后得出,手术以后的12小时对照组的Ramsay镇痛评分趋势为上升,然后逐渐的降低。而试验组在3小时、12小时以及24小时时间段都是降低的趋势,并且在三个时间点试验组的Ramsay镇痛评分都要比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Ramsay镇痛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Ramsay镇痛评分(±s,分)

组别 n 3 h 12 h 24 h对照组 45 2.03±0.75 2.36±0.39 2.21±0.43试验组 45 4.11±0.79 3.62±1.03 3.22±0.39 t 13.502 8.090 12.302 P<0.05 <0.05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试验组清醒的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以及拔管时间都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min)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min)

组别(n=45) 清醒的时间 拔管的时间 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试验组 9.13±2.74 7.54±2.67 3.31±1.04对照组 18.54±4.11 12.36±3.83 8.26±2.18 t 10.434 5.655 11.225 P<0.05 <0.05 <0.05

3 讨 论

近几年,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手术疗法逐渐变成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患者对于手术认识不清,加之,手术过程伴有剧烈的疼痛感,导致患者耐受性降低[2]。而为了提高患者耐受性,目前,麻醉已经变成术前的必备措施,旨在降低患者疼痛感,保证手术正常进行。芬太尼是一类高选择性μ-阿片受体激动药,当该药物与受体结合时就会产生镇痛作用,镇痛效果较为理想,但芬太尼剂量太大很可能引起患者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右美托咪定是一类α2-肾上腺激素受体激动剂,能通过蓝斑与脊髓内的α2-受体结合产生镇痛效果,同时能够对患者起到催眠、交感神经阻滞以及镇静作用,使用该药物能够减少患者芬太尼的剂量,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与程度[4]。右美托咪啶药物可以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并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达到镇静、镇痛的麻醉效果[5]。

罗哌卡因属于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在上世纪末引入我国临床当中,从该药物的化学成分上分析,与布比卡因药物较为类似。但是布比卡因药物对于心脏毒性比较强,并且患者使用后复苏较为麻醉,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也较为明显,患者术后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也比较多,而罗哌卡因则相对较少,因此其在临床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目前罗哌卡因的应用剂量上看,在硬膜外麻醉当中患者的用药剂量一般在10 mg~15 mg之间,药物浓度一般控制在0.5%~0.75%之间[6]。目前,临床上为了提高麻醉效果,提高临床镇痛效果,经常会复合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啶。

此外,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能够充分发挥镇痛的作用,有效提高患者术中的耐受性,继而保证手术正常进行。本次研究中显示,在研究以后得出,手术以后的12小时对照组的Ramsay镇痛评分趋势为上升,然后逐渐的降低。而试验组在3小时、12小时以及24小时时间段都是降低的趋势,并且在三个时间点试验组的Ramsay镇痛评分都要比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清醒的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以及拔管时间都比对照组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与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啶的镇痛效果相对显著,这对于手术的正常进行极为有利。因此,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逐渐变成临床麻醉常用药物,其不仅能够提高镇痛效果,而且能够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综上,罗哌卡因分别和右美托咪啶、芬太尼复合的硬膜外麻醉时,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镇痛的效果比较显著,可以缓解患者术中疼痛感,改善临床指标,可推广。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根据雾气现象判断硬膜外腔导管位置的临床研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