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康复治疗改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预后观察

2019-02-21冯丽霞

关键词:稳定性心脏冠心病

冯丽霞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内二科,云南 昆明 650031)

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稳定性冠心病属于常见病,但若患者并发糖尿病,则会进一步提升其死亡率[1]。而在治疗合并糖尿病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康复治疗,以改善其各种不良症状,如心绞痛,进而提升其疗效[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将其分为2组,各20例,即对心脏康复治疗改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预后做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将其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6~76岁,平均(62.4±1.5)岁。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47~78岁,平均(63.7±2.1)岁。两组基础信息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基于此采用心脏康复治疗观察组,具体为:①合理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将生活习惯、运动、日常饮食等知识告知患者。②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以提升其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③安排专业人员陪同患者每周完成心脏康复运动,注意保持中等强度,且运动期间需做血压监测和心电监护,具体包括柔韧性训练、阻抗运动、有氧运动等。④结束治疗后,需定期随访,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以提升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预后疗效,包括HbAlc(糖化血红蛋白)、最大运动量、并发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t值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干预前HbAlc、最大运动量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并发症率10.0%(心绞痛、心律失常各1例)较对照组25.0%(心肌梗死、心衰、心律失常各1例,心绞痛2例)显著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HbAlc(%) 最大运动量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0 7.5±1.2 6.0±0.2* 5.8±1.2 8.4±1.6*对照组 20 7.4±1.3 7.3±1.1 5.6±1.3 5.8±1.2

3 讨 论

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因冠心病而住院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占比53%,且面临着高血压与心肌缺血的双重威胁。通过分析此类患者发病机制,原因为患者受到多种心血管因素影响,且机体多器官因过氧化应激发生亚急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同时心肌缺血发生后,可直接转化葡萄糖为游离脂肪酸,从而降低前者利用率[3]。因此治疗该病症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血糖。而采取心脏康复治疗则可达到这一目的。原因在于适量运动可增强心肌功能,可增加心脏灌注量,减少再灌注损伤,且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升其葡萄糖转换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4]。本文的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10.0%较对照组25.0%显著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取心脏康复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采取心脏康复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稳定性心脏冠心病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