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2019-02-21张宇汇

关键词:注射用溶栓心肌梗死

张宇汇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以后形成的血栓有关。血栓的形成会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进而让心肌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点,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1]。而传统的普通尿激酶溶栓,效果并不明显,难以在短时间内使梗死的血管恢复畅通,预后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本文选取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研究了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0.3±2.4)岁;观察组男46例,女20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0.5±2.8)岁。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②知情同意,且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②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以常规溶栓治疗为主,使用肝素注射,取150万U,在100 mL生理盐水中溶解,30 min内完成滴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10003),取20 mg,在10 mL生理盐水中溶解,静脉注射。然后取该药和生理盐水,以1:3的比例混合,持续静脉滴注,时间30 min[2]。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评价标准根据TIMI分级标准评定,显效:短时间内造影剂能够进入并充盈冠状动脉,然后能迅速清除为TIMI3级;有效: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但进入速率、清除速率比正常水平低为TIMI2级;无效:冠状动脉远端仍没有再灌注和血流,血管不通。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和心脏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长。急性心肌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多发,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在治疗当中,重点在于对心功能对改善,以及对血管再通的恢复。目前公认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之一就是静脉溶栓治疗,通过对血栓的快速溶解,使患者血管再通,恢复心肌组织功血,改善缺血缺氧状况。而在药物的选择上,与传统的溶栓药物相比,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效果。重组人尿激酶原,是人体尿激酶的前体物质,对纤溶酶合成活化有促进作用,同时能对尿激酶原向尿激酶的转化加以诱导,加快转化速度,发挥溶解栓塞血块的作用,进而提高溶栓效率[3]。有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和就诊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在静脉溶栓治疗后,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采取有效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预后情况的改善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另外,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后,患者发生出血、心脏事件等并发症的机率也更低。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提高总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注射用溶栓心肌梗死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