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的长江大桥

2019-02-21芮剑魁

人民与权力 2019年1期
关键词:许世友司令员桥面

■芮剑魁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作为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化桥梁,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中国技术成就的象征,更是承载了一代南京人乃至中国人的记忆。从2016 年10月起大桥全封闭维修,历时27 个月,2018年12月底大桥恢复通车,阔别两年的长江大桥终于回归了,重新成为南京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本文是南京长江大桥第一代守桥卫士的回忆。

1968年3月,当时驻南京的独立二师抽调力量组建了南京长江大桥守护部队,即大桥守护营。我是守护营水上巡逻队指导员,有幸成为第一代南京长江大桥守桥卫士,也见证了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场景。

为了向国庆19周年献礼,1968年9月2日,南京市召开了声势宏大的南京长江大桥施工会战动员大会,南京军民齐上阵,男女老少同奋战,到9月30日,在短短的28 天内,建成了南北8 座大、小桥头堡,铁路桥顺利通车,使南京长江大桥的雄姿在国庆19 周年之夜被彩灯装饰点亮,展现在世人面前。

1968年9月25日下午,大桥铁路桥首次试运行,许世友司令员从新落成的南京火车站上车,向大桥驶来,当列车到了铁路桥南桥头的象山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桥桥下的两边都是欢呼的人群,红旗招展,一片欢乐的海洋。南京人以最自豪的心情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伟大壮举。

大桥建设最后阶段施工会战期间,许世友司令员和当时的江苏省委副书记彭冲同志多次来到大桥工地视察。有一次,许司令员带着几个人来看望住在我办公室对门的大桥施工总工程师王超柱。王超柱是个传奇性的人物,他原是一名普通的桥梁厂的架子工,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勤学苦干,在那个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竟然成为南京长江大桥施工总工程师,中共九届中央委员。我见许司令员突然来临,十分紧张,立马向他敬了一个军礼,然后带他找到王超柱,在我们营部小小的会议室座谈。彭冲同志有一次也是突然来看望王超柱的。那天上午约10 点左右,我见一个50 多岁老干部模样的人,穿一身很普通的中山装,脚穿一双布鞋,独自一人来到我们营部机关门口,我问他找谁,他说找王超柱,我又问他你是谁?他说我是彭冲。我一听是彭冲,赶紧就引他到了王超柱的房间。

最让我难忘的是毛主席视察南京长江大桥。1969年9月20日早晨,我从三楼宿舍出来,就听到二楼值班室的赵参谋给船队打电话,说有中央领导要来参观长江大桥,叫他们派船艇到江北码头接王超柱同志,测量大桥附近的水温水速。为什么要测量水温水速?是不是有人要游泳?谁要在江中游泳?我马上想到会不会是毛主席,因为只有毛主席喜欢在长江中游泳。

吃过早饭后,我要到江北的二连开个座谈会,路上遇见去桥上查哨的一连张指导员,他告诉我今天情况特殊,你可能不太好走。果然,我从桥下到桥上,看到的气氛不同往常,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保卫严密。联想到早晨听到的电话,就猜想一定是毛主席要来大桥了。

为了不错过见到毛主席的机会,座谈会开得比较简单,急急收场后我就匆匆往回赶。大约下午三时左右,我到了江北大堡的桥面上,发现没有车辆人员来往,远远望见公路引桥桥头下的公路上停着一辆又一辆的汽车。我从哨兵那里知悉,原来是封桥了。我独自一人步行在空荡荡的大桥上,返回到南大堡。约下午5时,封桥解除,大桥两边的车辆人员可以通行了。我分析判断,毛主席推迟来大桥了,就急匆匆地返回办公室,放下了挎包和有关材料,去食堂吃晚饭。三口两口吃完了饭,既不回宿舍,也不去办公室,直接上了大桥,唯恐错过看见毛主席视察大桥的机会。

由于毛主席视察大桥绝对机密,事前极少有人知道,所以,我在桥上见到领导和哨兵,也只是打个招呼,不问事由,更不能打听何人来大桥,什么时候来大桥等机密事项。我走进南大堡平台的房间内,见到政委綦克勋同志亲自在那里值班,守在电话机旁。大约晚上8 点多钟,王超柱也来到了大桥上,他还向我介绍认识了同行的许世友司令员的夫人田普。他们的到来,使我更加确信是毛主席要来大桥视察,更坚定了我无论等到何时都要见到毛主席的强烈欲望。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过,大家都翘首盼望着。桥面上白玉兰灯依次绽放。大桥上陆陆续续来了60军团以上干部以及南京军区机关的家属们,他们名义上是欣赏大桥夜景,实际上也是盼望见到毛主席。可能是警戒的原因,也可能是天比较晚的缘故,大桥上人员并不太多,来往车辆也比较少,每当有车辆上桥通过大桥,大家都会情不自禁的探头张望。大约10点钟左右,一辆吉普车疾速上了桥,到了南大堡稍微减速后又向北驶去。我从大桥上明亮的灯光和吉普车摇下的车窗中一眼看见是许司令员乘坐在车内,显然,他为了毛主席的安全,亲自来大桥检查警卫工作。

南京警备区负责同志要求大家集中排队,由60 军团以上干部站在南大堡上游堡这边的桥面上,其余人员则站在他们的后面。我迅速站在比桥面高20 厘米的路牙上,取得了最佳的观望视角。此时,时间已到了9月21日凌晨了。南京警备区负责同志又向大家宣布了几条规定:不准呼口号,只能鼓掌;不准向前挪动位置,必须站在原地;不准照相,不准唱歌等等。

凌晨1 时27 分左右,南公路引桥工字堡处的车灯突然一齐闪亮,接着,车辆一辆接一辆地上了桥,到了南大堡没有停下,继续向北堡驶去。大约10分钟后,车队停在南大堡下游堡的桥面上,只见许司令员快速从车上下来,走到了前一辆车的旁边,打开车门,并用一只手抵住门的上方,十分小心地扶着毛主席下了车。毛主席下车后,用右手握住许司令员的左手,高高举起向大家挥手致意。在大桥上的探照灯的照耀下,在仅距离毛主席七八米远的地方,我非常清楚地看见毛主席头戴浅蓝色的帽子,身穿浅蓝色的中山装,神采奕奕,满面红光,精神饱满。在大家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中,健步向我们这边走来,同前面迎候的部队领导亲切握手问候。几分钟后,许司令员陪同毛主席走向专车,这时,毛主席又转过身来,环视了大家,再次向大家挥手致意。毛主席上车后,车队随即启动,大家一边继续热烈鼓掌,一边恋恋不舍地目送毛主席的车队离开了大桥。我当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21日凌晨1时43分。

这是我终生难忘最最幸福的时刻。为了永久铭记,我从有关资料图片中找到了毛主席视察大桥时头戴浅蓝色帽子,身穿浅蓝色中山装的头像,贴在一张南京长江大桥的照片上方,下面注明我见到毛主席视察大桥的日期:“1969年9月21日1时37分—43分”,以作永久纪念。

同样让我难忘的是1971 年6月5日周总理陪同罗马尼亚外宾参观大桥。那天上午,我正在大桥上巡查警卫。一切似乎与平时没有两样,桥上人流车辆正常行驶着。我突然看到周总理在一群人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由桥北向南健步走来,从我身边走过。我挺起胸向总理敬了一个军礼,目送着总理走进南大堡。印象中,周总理身体十分消瘦,慈祥的脸上满是老人斑。现在想来,文革已严重催残了周总理的身体。我记得一个细节,总理陪同外宾从大堡大厅出来准备离开时,许世友夫人田普同志误上总理的专车,被警卫拦住,这一幕正好被总理看到,他面带微笑地向田普挥挥手,意思是没关系没关系。总理平易近人的风采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许世友司令员桥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桥面板温度效应研究
浅谈简支梁桥桥面连续缝的做法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许世友“生财有道”
空隙形态及分布对钢桥面沥青铺装层断裂行为的影响
许世友五跪慈母
桥面与桥墩
传奇上将杨成武
许世友参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