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后稷形象的演变

2019-02-20吴婉婷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神话

内容摘要:后稷作为周朝始祖的形象出现在史料记载中,他的生长生活带有浓重的神话色彩,在其一生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明显分出三个不同的时期,从最初的弃子,到农官再到享受祭祀之礼的神。其中人物变化的特点与他的经历、贡献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关键词:神话 后稷 形象演变

中华民族作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和西方一样有着丰富系统的神话体系。中国的神话最早出现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时期,它表达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认识的强烈渴望。中国的上古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学最早的源头,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故事,向我们描绘了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后稷作为上古神话人物之一,在《诗经》、《史记》、《国语》、《烈女传》、《尚书》、《山海经》等诸多古典文献中都可以看到关于他的典故。作为周族史诗之一的《诗经·大雅·生民》就最早详细记录了后稷的生平事迹。在父系氏族社会定型之前,人类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只知其父不知其母”的蒙昧时期。氏族部落争相夸耀自己祖先的非凡来历,对先祖大加赞美歌颂。[1]48后稷被认为是周朝的始祖,在整个周民族社会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祀之神,因此他的形象就在演變过程中逐渐强大并神圣化。把握后稷神话在历史发展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探究后稷形象的发展,可以揭示后稷形象在各个时期的作用及成因。

一.显赫身世与弃子之身

《诗经·大雅·生民》这样描述后稷的诞生:“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2]278

同样在《诗经·鲁颂·閟宫》也有:“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2]349在《史记·周本纪》中就直接告诉我们:“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姜媛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3]54

这些文献都说明姜嫄生了后稷,而姜嫄正是炎帝的后代,她的丈夫帝喾是黄帝的后代。帝喾是一位伟大的君王,也是三皇五帝之一。相传他四位夫人分别生下了后稷、帝挚、帝尧和契。后稷的父母都是部落领袖式的人物,他的兄弟也都有着非凡的才能。后稷也从出生起就流淌着家族高贵的血统,这样高贵的出身并没有给后稷带来万千的荣耀和福分,相反因为后稷是姜嫄在外出时踩了上帝的脚趾印怀孕生下的,姜嫄认为后稷是无媾和而孕的不祥之物,遂弃之荒野。

这便是《诗经·大雅·生民》所记载的:“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2]279也是《史记·周本纪》叙述的:“弃之隘巷,马牛过着皆避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3]54

后稷足月出生,并无灾害、身体健康。“三弃”后稷,说明姜嫄对后稷的不屑与厌恶,“三还”证明了后稷的灵异和奇特。姜嫄抛弃后稷的真正原因并无明确记载,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说法,集中在“贱而弃之说”、“彰显灵异说”、“避乱说”等,其中清代学者马瑞辰根据《毛诗正义》对“先生如达”的解释,达生,如达羊之生。来推测说人未出生的时候在母亲的体内是由一层胎膜包裹的,生产时是裂胎出来,坠地啼哭。只有当婴儿与胎膜一起出生的时候不会造成胎裂,母亲也不会感到痛苦,故生之较易。所以后稷出生时的样子应该是卵状的物体,根据“居然生子”的“子”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佐证,在《诗经》中“子”和“卵”有相近的意思,如《小雅·小宛》中的“螟蛉有子, 蜾蠃负之”这里的子就是螟蛉的卵。因此可以理解为姜嫄看到后稷出生的形体,感到没有正常生命的形态,就抛弃了后稷,直到第三次后稷破膜而出,发出了正常孩子的哭声,这才让姜嫄看到了后稷的生命特征,重新将后稷抱回。后稷带着荣耀而生,一出生就经历生死的考验,在这样的经历中后稷存活了下来,就注定了他荣耀非凡的一生。

二.农业之祖与农官之职

姜嫄三次抛弃后稷,后稷得到自然万物的庇护得以生还,种种磨难突显了后稷伟大的神力,让他得到姜嫄的重新审视,姜嫄想到自己曾经都要抛弃三弃于他,就给他起名字为弃。在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弃母姜嫄》中记载:“姜嫄之性,清净专一,好种稼穑。及弃长,而教之种树、桑麻。弃之性明而仁,育其教,卒致其名。” [4]7这里所说的后稷稼穑是姜嫄传授的。在姜嫄认识到后稷的灵异之后,就对他青睐有加,将自己的才能都教授给后稷,这也玉成了后稷在农业上的非凡才能。

在《诗经·大雅·生民》中就详细记载了后稷种植成就:“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2]279拥有出色种植天分的后稷,更是成就了更多的人民。《孟子·滕文公上》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治焉。……后稷教民稼墙,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5]69

我们知道后稷处在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阶段,在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时代,生产力处于低级水平,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农业的种植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先掌握成熟种植技术的是后稷,他不仅掌握了种植技术,满足了自己的生活所需,还无私的将这种种植技术传授给广大民众,使更多的人得以生存发展,在他的带领和领导下,黄河流域的广大土地开始了农业的生产发展。当时按照后稷传授的种植方法种植的农作物,都获得了丰收,从而后稷也获得了大家的敬重和爱戴。

后稷传奇的出生经历,高超的种植天赋,精湛的种植技术,让百姓脱离不安定的生活,依靠后稷,得到后稷的保护,就会拥有更多的收成、更好的生活。这样后稷就逐渐成为百姓的心中的依靠和寄托,自然就被百姓推举为农业始祖。

“稷”:《说文解字》解释为“五谷之长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统治者也意识到了这种重要农作物对社会安定民族富饶的重要性,后稷就自然得到重视。

据《尚书·尧典》记载:“(尧)帝曰:弃,黎明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6]24在《史记·周本纪》也有同样的记载:“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3]54后稷的才能得到认可,拥有了官职,也获得了封地和封号。这记载在《烈女传·弃母姜嫄》中:“尧使弃居稷官,更国邰地,遂封弃于邰,号曰后稷。”[4]7

狩猎时期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充分的保障,农耕的出现能让人民获得安定的居住环境和充足生活保障,这是发展农业、稳固民心、维持国家安定,非常重要的举措。任命后稷为农师,说明统治者也需要农业来维护统治,农耕文明的出现只需要人们去渴求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和安定平和的社会环境,人们不会为了食物为了生存发生大规模的部落战争,这就保证了统治的稳定性。后稷被授予农师,掌管农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他的功绩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他的崇高地位就成了权威的存在。

三.神化之人与祭祀之神

后稷本身具有神、人重合的二重屬性。作为人,他是周民族的始祖,是发明农业种植的先驱被史学家所记录,作为神,他又是历经磨难而最终成为华夏先民崇拜的稷神,被历代庶民君王顶礼膜拜于祭坛。[7]1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帝后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 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8]312这也说明后稷是帝王的子孙。《楚辞·天问》中有:“稷维元子,帝何竺之?”[10]110点明后稷是帝王的孩子,却遭抛弃的事实。甚至在《山海经·海内经》中还提到了后稷的归葬:“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也,后稷葬焉。”[8]343

后稷作为人的出生、成长、死亡都被记录下来,他的尊崇还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后稷在西周时期就被其子民所供奉祭祀,《诗经·周颂·思文》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2]328这是祭祀后稷配天的乐章,说明周代有祭祀后稷的宗教仪式。

后稷享受了祭祀之礼,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转化。后稷因为在农业上的重大贡献被人崇敬,在那样的时代,后稷的贡献被无限的放大,人们开始相信给自己带来温饱带来安定的并非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神。对于谷物的强烈依赖和极度渴望,使更多的人想到教给他们稼穑能力的后稷,后稷就被人们神圣化,来保佑他们获得更好的收成。能够庇佑一方百姓的肯定是一个拥有巨大能力的神人,周民族的人民对后稷的神化,也是在获得安定生活之后对自己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的表现。

《左传》亦有记载:“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11]2047这就使后稷被祭祀的时间更向前推。后稷为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帮助人们渡过饥饿的岁月,人们就开始祭祀后稷,乞求丰收。《左传·襄公七年》曰:“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孟献子曰:‘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也。”[12]1104这里,讲到鲁国在夏季三次郊祭占卜都不吉利,孟献子说郊祭就是祭祀后稷,惊蛰节祭祀之后才开始耕种,现在已经耕种了再举行郊祭,不吉利是应该的。对后稷的祭祀是关乎国家的生存之计,容不得半分差池,说明后稷对农业的掌控在他去世之后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是后稷农业之功绩很好的侧面反映。

《白虎通义·社稷篇》云:“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12]83所谓“五谷之长”,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谷物。因此“稷”作为农神的符号加以祭拜,名曰“稷神”代指谷物神、农神。而后稷就是稷神的象征。

《史记·封禅书》曰:“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3]1357之后中国古代的历代封建王朝,都要在国都的西门外建立稷坛,又叫先农坛,用来祭祀农业始祖后稷。

随着社会进入文明的历史时期,之前的经济体系尚未瓦解,氏族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承了下来。后稷被人当成农神享受祭祀之礼的时候就由周族的氏族神转化为国家的神。后稷作为周人的国家保护神的神权主要体现在:一是周代等级森严的祭祀制度中,只有周王才有权祭祀他们的始祖后稷;二是郊祀后稷以配天,即在郊祭昊天上帝的大典中以后稷配享;三是社稷之祭成为普天之下共祭的神抵,从王室到各诸侯国,“左祖右社”的建制说明社稷的地位与祖先等,正因为如此“社稷”才演变为国家的代名词。所以,周人的稷祀并非简单的稷神崇拜。[13]228

远古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一些现象得不到充分解释,人们就对万物产生了敬畏和崇拜,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其中祖先崇拜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先的尊敬与爱戴。祖先崇拜使更多的人关注自己民族内部的问题,在加强氏族团结,维护等级秩序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后稷应时而生,他的的诞生、成长,都具有传奇的色彩,最后被当做农神享受稷祀之礼,这使他的形象更加鲜明。从弃子之身到农业之祖再到稷神。后稷人物形象的演变反映了从氏族社会到封建国家的变化,同样也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统治,让他的形象独具文学、政治、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路沥云.<大雅·生民>姜嫄“弃子”原因考[J].殷都学刊,2016(4).

[2]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2.

[4]张涛.烈女传译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5]朱熹.孟子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6]王世舜,王翠叶.尚书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7]于静.<诗经·大雅·生民>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8]方韬.山海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9]陈桐生.国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0]汤炳正,李大明,李诚等.楚辞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1]郭丹,程小青等.左传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2]陈立.白虎通疏证[M]. 北京:中华书局,1994.

[13]曹书杰.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作者介绍:吴婉婷,陕西理工大学2017级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神话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神话新世界
獨占神话
女娲补天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6)
富士通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