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雨绸缪,避免手机成瘾需从娃娃抓起

2019-02-20刘律廷

妇女生活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宝儿子家长

刘律廷

戒手机,从用心陪聊开始

(苏女士,34岁,全职妈妈)

我家大宝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留守儿童”。我和老公在城里打工,他从2岁起就由爷爷奶奶带養。我们不在身边,老人就把手机当“哄娃神器”。孩子哭了就给手机玩;孩子不好好吃饭,就一边喂饭一边让孩子玩手机游戏。因此儿子对手机特别依赖。我多次跟公婆说不能让孩子毫无节制地玩手机,公婆不以为然:“玩玩手机怎么了?小孩儿哪有不爱玩的?”因为对智能手机不了解,老人甚至认为那是高科技,孙子玩得得心应手,他们还感到特别自豪,说:“我孙子聪明,这么小就会给我们用手机照相。”

大宝因为手机成瘾影响视力,从上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戴眼镜,这时公婆才意识到手机会害人。可大宝已经痴迷玩游戏,无心学习,也不爱跟小朋友玩。大宝上学以后我怀上了二宝,为了养胎,也为了照顾大宝,我回了老家。我发现,大宝连正常的人际交流都存在问题,脑子里只想着打游戏。我稍不留意,他就会拿我的手机玩游戏,还胡乱给游戏充值。一天,他又擅自给一款游戏充值100元,我责怪他,他竟说:“不就是100块钱嘛,你给我一张100元的钱,我去给你复印一大堆。”他都上小学了,对金钱的认识居然如此幼稚,让我无语。

为了帮大宝戒掉手机,我把公婆的手机换成了老人机,自己的手机也随身携带。但效果并不明显,他会想方设法找手机玩,实在找不到就跟我闹,要我的手机。我向他的班主任求援,班主任指点我:“想让他不玩手机,你就得陪他玩别的,比如陪他做运动,陪他聊天。在学校他比较孤僻,经常一个人,不太跟同学交往,这都是手机成瘾的后果,不是一两天就能改变的。你要做好长期陪伴、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在省城打工时,做的是珠宝销售工作,跟人沟通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但陪大宝聊天时却感觉很困难。他只会唠叨、抱怨,说来说去就是:“我想玩手机,你为什么不让我玩?”

我根据班主任的指点跟他好好聊天,尽量接纳他的感受,但不放弃“戒手机”的原则,同时也使用一些交流技巧。大宝内向、孤僻,聊天时我需要平视他,有时甚至需要转换一下角色,适当地向他示弱,把他当哥们儿,“聊效”渐显。

一天,大宝问我:“咱家有钱吗?”我知道他话里有话,反问:“什么叫有钱呢?”他说:“我同学家有4个手机,苹果7随便玩,他家算是有钱吧?他爸爸给他游戏充值几个亿。”我说:“你同学吹牛呢,平常人家里是没有几个亿的,因为几个亿是很大很大一笔钱,你被他忽悠了。”

按说,聊到这儿可以结束了,可我转念一想,他不跟同学交往,又是如何知道别人家的事情的呢?一问,他说是无意中听到的。我就鼓励他:“你不能光听他瞎说,有机会可以去他家做客,亲眼看一看,一看你就知道了。”我想借机让他多跟同学接触。

因为大宝不太关心现实世界的事儿,我就经常跟他聊与钱有关的问题,带他去买东西时有意“货比三家”,挑性价比高的买,让他知道他爸一个人赚钱养家很不容易。我没跟他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让他明白,钱是怎么来的,应该怎么花。

一天大宝又问我:“为什么我们班那么多同学想做有钱人?有钱有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有钱之后就可以天天打游戏,就不用上学念书写作业了?”

我有意将话题引向深入:“举个例子来说吧,在你还没有能力赚钱时,是要靠父母养你的。但如果你考上了初中、高中,假如我们有一定的积蓄,你就可以顺利去读书。如果我们好吃懒做不攒钱,就没有钱供你去上学,你就会失去学习的机会……如果你考上了好大学,学习设计游戏的本领,那么你不仅能打游戏,还能把打游戏变成工作,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大宝听了觉得有道理,明白学习能让他受益,渐渐地有了学习的劲头。

国庆假期,我带他去了一趟省城,让他亲眼看看他爸工作的环境,也看看大城市的繁华。

在苹果手机体验店,大宝问我:“这么大一座楼里的手机都是一个老板的吗?”

我跟他讲了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他追问:“那他是不是很有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说:“乔布斯小时候学习可努力啦。你要是好好学习,以后也可以像他一样有出息。”

大宝认真地说:“爸爸贴瓷砖赚钱很辛苦,我长大了要像乔布斯一样卖手机赚钱,然后给你和我爸买好吃的。”

我以明显夸张的语气鼓励他:“太好了,你好好加油,让我成为中国乔布斯的妈妈吧!”

我们回家等火车的时候,我带大宝去书店消磨时间。他挑了一本最便宜的书。另有一本,他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我建议一起买了。他说:“不要了,省点钱吧,火车上的时间也挺快的。”我欣慰不已。要知道,过去他可是见啥要啥,没有一点节省的概念。如今他能克制购买欲,考虑商品的价格,说明他对现实生活的艰辛有了认识,也在慢慢变得懂事。

现在,我家二宝已经半岁了,我准备在老家自己带二宝到两岁再出去打工。与大宝朝夕相处的这段时间,我不但让他变得爱学习、懂交流,也让我公婆深深意识到手机的危害,以及纠正孩子手机成瘾的艰难。他们再也不把手机当成哄娃神器,经常带二宝去散步、逛街,或带他去跟别的孩子玩。

放下手机,获得“专注的力量”

(李先生,38岁,外企员工)

儿子6岁开始学钢琴,但他经常在练琴时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老师跟我说:“你家孩子静不下来,得机会就玩手机,他这个状态若不加以改变,对钢琴学习十分不利。因为学钢琴必须有个好心态,必须很投入。”

我批评儿子不用心,结果被他戗了一句:“你也天天玩手机,还说我呢!”我只好努力给儿子做榜样,尽量不玩手机,可试了多次,都以失败告终。

有一次,儿子提议我在他练琴的半小时里不看手机,可我只做到三天。第四天,我中途接了个电话后,忍不住又看了看微信朋友圈。儿子见我又玩手机,一脸的不开心,再也无法专心弹琴。

在节制电子产品这件事上,我发现光靠自我控制是不够的。我很多年轻同事都是“手机控”,开会时都忍不住刷刷屏,部门领导不得不让大家安装了一款名为Forest的APP。这款APP有点像种树游戏,运行后会播种一粒种子,种子会发芽,并在30分钟后长成一棵大树,但前提是这30分钟内不能解锁手机。这款程序其实就是利用“种树”的成就感来约束大家远离手机办正事,培养自制力。在这款APP的帮助下,我和同事们在工作时间不摸手机,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最重要的是,我们深深体会到专注的力量——专心致志地工作1小时,效率远超一边玩手机一边工作3个小时。

为了给儿子做榜样,我在家里也开始“种树”——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种棵树、带儿子听交响乐的时候种棵树、儿子弹琴的时候种棵树……妻子笑话我,说:“这不跟闹钟一个原理吗?你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这么缺乏自觉性,需要依靠外部的管制与提醒?”

我必须实事求是地说,作为成年人的各位家长,真的也需要外部力量的约束。以前我一拿起手机来,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如今,我种下一粒种子,发现时间会变长——半个小时可以给儿子讲几个故事,可以陪他很投入地练琴,或者跟他一起用积木搭建一座房子。

当儿子要集中精力做什么事儿的时候,他也模仿我在自己的平板电脑或手机上种一颗自己命名的种子。有些种子会长成大树,有些种子则因为他中途解锁刷抖音而夭折。但他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渐渐延长,不再像以往拿起手机或平板电脑就不愿放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手机对他的吸引力,恢复了练琴时的专注。

随着琴技渐长,如今儿子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也有所提升,知道了“艺术是一种专注之美”。

我深深体悟到,孩子手机上瘾,很多时候反映了家长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当我们更多地带孩子去运动、陪孩子去阅读、启发孩子从事艺术活动的时候,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做事的专注力。

手机上瘾,认清危害早预防

(周校长,小学特级教师)

据《新闻纵横》报道,一项针对留守儿童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显示:接近42.7%的中国留守儿童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超过77.3%的孩子经常用手机上网。农村儿童的上网时间多于城市儿童,部分地区有超过31%的留守儿童暑期每天耗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两小时,更有接近15%的孩子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

孩子们用手机在做什么呢?调查发现,刷视频、打游戏和网聊等三项活动占据了孩子们90%以上的上网时间。

手机上瘾会对孩子造成很多危害。调查显示,连续玩20分钟手机,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手机对视力的伤害远远超过电脑与电视。很多孩子喜欢歪着、躺着、窝着玩手机,会导致颈椎出现異常。手机里充斥着各种声音和光影的刺激,对儿童大脑发育非常不利。

不少小学教师反映,如今的一年级小学生越来越难教,他们静不下心来学习、思考,根本原因是幼儿园时期玩手机太多。在我校,孩子刚入学就戴眼镜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孩子走路都捧着手机玩。这类孩子的共同特点是不喜欢与外界交流,缺乏人际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相处。手机上瘾还会导致各种危险的发生,比如跌落摔伤、交通事故等。

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年幼的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我建议幼儿园孩子每次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要超过15分钟,小学生不要超过30分钟。父母要给孩子规定玩的时间,如果这次遵守规定,下次就还可以玩;反之,下次就没得玩。按照规矩来做,孩子慢慢就会习惯。

2.少让孩子独自使用手机,必须有大人在旁边监督。网络上有各种罪恶的诱惑,年幼的孩子不懂得分辨,家长必须把关,避免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危害孩子。

3.陪伴交流,丰富孩子的生活。很多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从小跟父母进行高雅阅读与艺术学习。因为早早体验到更高层次的乐趣,他们对手机的兴趣会大减,甚至觉得玩手机很幼稚。而那些父母忙碌的孩子,因为缺少陪伴,生活单调,更容易形成手机依赖。所以,家长一定要多陪孩子。当孩子玩手机不愿停下来时,家长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来一场家庭游戏、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和孩子一起画画,或者带孩子外出散步、逛公园等。

4.保护视力,爱护颈椎。家长要督促孩子与手机屏幕保持30厘米的距离。不要让孩子关灯玩手机,以免因背景与屏幕亮度反差过大而引发炫光。炫光可加重眼睛疲劳,增加近视风险。每天尽量保证孩子在户外活动3小时,因为户外活动时长与孩子近视率成反比。千万不要让孩子躺着、歪着、窝着玩手机。

5.自我约束,给孩子做榜样。看到父母玩手机,孩子玩手机的意愿会更加强烈。因此,家长应自我约束,在家里少玩甚至不玩手机,多陪孩子。

前文的两个案例中,李先生意识到孩子不好好练琴与手机上瘾有关后,采取了自我约束的办法,用一款锁屏软件帮助自己。孩子跟着父亲耳濡目染,慢慢纠正了坏习惯。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再一次在李先生与儿子之间得到验证。然而,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的家长依然大有人在,有的家长表面上是在陪孩子,但因心不在焉,陪伴的效果大打折扣。希望这些家长都能向李先生学习,从自我改变开始,真正放下手机,让陪伴变得有声有色,让孩子“忘掉”手机。

另一个案例中,苏女士面对的是一个对手机严重上瘾、与现实生活基本脱节的孩子,她的应对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严格控制孩子与手机的接触,另一方面与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交流。她经常有意识地跟孩子聊天,往大处说是做思想工作,往小处说是对孩子进行生活管理。一段时间后,情况有了改观,孩子有了与人交流的意愿,也变得懂事起来。苏女士还带孩子去看爸爸打工的辛苦,让孩子了解家庭经济状况,鼓励孩子学习成功人士的自制力,在“严格控制”的同时给孩子的心灵空间提供温度和能量。

很多家长采取打骂的方式强制孩子远离手机,也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成效,但戒除与管制很容易,教育与陪伴却很难——被强制放下手机后,孩子一定会空虚、抱怨,与家长激烈冲突。有些家长干脆严防死守,紧盯着孩子,或者报各种培训班占满孩子的时间,结果引发孩子逆反心理,危及亲子关系。最明智的做法,是以理服人,帮助孩子意识到手机的危害,并教他们合理安排空余时间。

总之,帮孩子戒手机必须两手抓,家长除了要做控制监督的“强手”,还要做悉心陪伴、善于沟通、让孩子信得过的“帮手”。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大宝儿子家长
打儿子
鳄鱼大宝
家长错了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