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的那边有一座大森林,大森林挨着一个小村庄

2019-02-20宋梦寒

读者·校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画派卢梭世纪

宋梦寒

艺术流派的演变与流行时尚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常常是由保守到张扬再归于冷静理性,由朴素到繁复再到简约,如此循环往复,但每一次循环并非重新回到起点,而会有新的面貌、新的突破。比如,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古典写实主义,在18世纪逐渐被浪漫主义取代,而到了19世纪,写实主义再度成为画家的心头好,但这一次,是真正地面对自然写生的写实主义。

此时的法国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巴黎成为真正的世界艺术中心。不只是繁华的巴黎大都会,就连巴黎近郊也成了艺术家们的聚集地。其中最著名的地方,就是距离巴黎55千米的一座堪称世外桃源的大森林,它的法语名称是Fontaine Bleau,意为“美丽的泉水”,徐志摩把它翻译为“芳丹薄罗”,朱自清的译法则浪漫了许多——“枫丹白露”。

枫丹白露森林在法国美术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非主流”的艺术家就聚集在这里写生和摄影。到了19世纪中叶,枫丹白露已经成为青年艺术家们朝拜大自然的圣地。他们提出“面对自然、对景写生”的艺术口号,以此来反对学院派画家在画室里闭门造车的创作方式。许多到枫丹白露森林写生的画家都住在森林边上一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子里,因此,这个以真实景物为描绘对象的绘画流派就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在巴比松画派出现之前,风景画并不像人物画那样受重视,风景只能作为历史题材绘画的背景。甚至到了19世纪初,评价一幅风景画是否优秀,还要看它是否具有“历史性”。巴比松画派受17世纪的荷兰画派和19世纪英国画家康斯太布尔的影响,追求自然风景中的光线和气氛。虽然同属于一个画派,又都是对景写生,但大家的风格和题材各有不同。他们有的专画橡树,有的专画河上的船,有的喜欢画牛羊,有的喜欢画人物,有的钟情于森林,有的热爱田野,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界内在生命的探索。

巴比松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泰奥多尔·卢梭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裁缝家庭,他在外祖母家受到了最初的艺术启蒙。刚到巴比松村的时候,他只有16岁。虽然因为贫穷,他不能像别的画家那样云游四方,但每天徜徉于枫丹白露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生命之美,拥有无限的创作灵感。他在森林中画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十分重视对光线的描绘,却并不刻意复制自然的真实,他着迷于表现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命力。

《枫丹白露森林的夕阳》是泰奥多尔·卢梭的代表作,近景是交错的枝叶搭成的一个圆拱形状,观众的视线随着画家的引导由近及远、由暗到明,最后豁然开朗,来到了夕阳下广袤的田野。落日的余晖温暖而明亮,牛群在池边悠闲地觅食,草木葱茏,生机盎然。这种镜头推进式的表现手法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身临其境。《奥凡尼的日落》在笔触上要粗放一些,气势上也更加豪迈。天高云低的旷野上,树木被风摇动,远处是金黄的麦田,更远处是起伏的山峦。被阳光镶上金边的乌云背后是湛蓝的天空。辽阔和坚实,是泰奥多尔·卢梭的艺术特色。米勒称赞泰奥多尔·卢梭的画:“有力,首先是有力。”

虽然作品总是表现出史诗般的壮美,但泰奥多尔·卢梭整个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陷在苦闷和绝望当中。家境贫困,生活窘迫,因为妻子发疯而不得不与她离婚,这些痛苦都比不上评论家对他的作品长达20年的冷嘲热讽。只有在野外作画时,他才能享受片刻的安宁。他对朋友说:“在此多么愉快!我愿像这样永远生活于寂静之中!”他很少与人交流,宁愿与自然对话。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创造出幻想以自欺,他以自己的发明作为精神食粮。

除了泰奥多尔·卢梭,出身于贫穷农民家庭的让·弗朗索瓦·米勒也是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被同学嘲笑“土里土气”的米勒在巴比松村一住就是27年,创作了大量表现农民生活的作品,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拾穗》和《晚钟》了。

巴比松画派是由一群对自然、对艺术都无限痴迷的艺术家创造的。他们敢于反抗传统学院派的束缚,开创了艺术的新局面,这为后来印象派的出现做了准备。

猜你喜欢

画派卢梭世纪
人生的最高哲学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大师的弯腰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立体画派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打造画派迟早也要打入冷宫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
画派怎能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