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课堂小练笔低效现状与对策

2019-02-20中山市三乡镇文体教育局

师道(教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文本课文

文/中山市三乡镇文体教育局

课堂小练笔融读写为一体,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既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的能力。然而,当下课堂小练笔的现状,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容乐观,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境。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画蛇添足。有些老师喜欢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安排总结性小练笔。这类总结性小练笔,学生往往写的都是不痛不痒的套话,既缺乏个性化的解读、体验,也没有明显词语、句式的运用和增量。第二,信马由缰。有些老师设想运用想象性小练笔,让学生展开想象。但是,由于老师没有找准练笔点或选择时机不恰当,小练笔偏离文本。第三,生搬硬套。有些老师喜欢运用教材经典的片段,设计仿写性小练笔。但由于老师没有进行细致指导,出现了不少“套公式”的现象。

如何扭转当前课堂小练笔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困境,真正地落实有效的课堂练笔,让每次小练笔都能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依托课文,找准练点

1.文本空白点

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留下空白的地方。小练笔就可以找在空白点,引导学生填补空白。如《生命 生命》中“飞蛾求生的欲望”课文没有写。我们可以设计小练笔:“假如你是那只飞蛾,你被杏林子抓在手中时,心里会怎样想?”

2.拓展延伸点

拓展延伸点是课内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引申类似的现象,或链接相关的事件。如教学《果园机器人》,教完果园机器人的作用和特点,让学生自己写一写“果园机器人的自述”,以“我的自述”成为支点,由仿到创,将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典型迁移点

打开课文,我们会发现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精彩。教学中,把这种特别“典型”的地方找出来,并付之于练笔,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结构清晰,写作方法明朗。我让孩子们仿照这样的结构写校园的四季。

4.情感爆发点

语文教材体现着浓厚的人文性,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老师就要化情感爆发为练笔点,延伸文本的情感。如《生命 生命》一课,当教学进行到引入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但她凭着坚强的毅力,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老师可以巧设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二、依据文本,精选内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总的理念、目标和要求。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文本特征,选取最有价值练笔的内容。如《中彩那天》一课,文章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十分逼真,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孩子们学习的好材料。老师可根据文本,学习表达方法,针对性地设计小练笔:“擦去“K”字,父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呢?心里想些什么呢?”把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具体细致地写下来。这样一来,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水融相交。

三、巧搭平台,授之以渔

如果老师将小练笔抛出后,没有指导学生练笔方法,学生的思维就跳不出文本的影响。所以,练笔时,我们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及时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找出文本语言规律和特征,加以有效的引导。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流露作都对双龙洞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我们可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学习各种修辞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具体。课文中“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等句子,老师可以引学生揣摩其中的表达规律,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灵活运用对比、比喻等表达方法。接着,老师再出示相关的小练笔:1.那棵松树十分粗壮。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学生在老师有效的引导下,掌握语言文字规律和语言表达特征,做到学中练,练中用,走出了文本的束缚。

我们从热闹中沉静下来反思,理性认识小练笔,将低效、无效的小练笔赶走,回归语文本色,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得扎实、轻松、有效,进而幸福地徜徉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