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唱剧《解放》:新的女性主义,新的舞台前沿

2019-02-20雍朝鑫

视听 2019年6期
关键词:解放说书人舞台艺术

□ 雍朝鑫

一、引言

说唱剧《解放》运用新颖的舞台艺术样式讲述一个中国民众家喻户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殇——缠足。三十年前,冯骥才写了《三寸金莲》,通过一针见血的文字讲述了这一历史糟粕下两代人在缠足一事上的思想碰撞。而在三十年后,导演张继钢把这一历史话题搬到了舞台上,通过直接的人物表演来表现。面对过去人们的生活,应该用何种态度去阐述这种文化之殇,是这部剧所应呈现的关键所在。

二、《解放》呈现出独特的导演艺术风格

作为说唱剧《解放》的总导演,张继钢在自己的舞台艺术作品中延续自己的独特视觉风格,或者说独特的舞台叙事表达。张继钢导演曾经提出“核心视觉形象”的概念,核心视觉形象在他看来,是一部舞台艺术作品在其叙事美学、舞台形象表达等层面具有抓人眼球的独特能力,“核心视觉形象”所关注的是,能够用一种很明显的舞台形象元素概括整个舞台艺术的独特性,表达其最本质、最深层次的内涵。

作为舞蹈《千手观音》的总导演,张继钢运用的核心视觉形象即是以演员的定点不动的舞台调度并结合演员的双手舞动的视觉形象把中国传统的观音形象——端庄优雅表达出来,这是《千手观音》所呈现出来的舞台核心视觉形象。在说唱剧《解放》中,张继钢导演的舞台思想一以贯之,运用说书人的情节贯穿,没有让女主自己去解释内心变化,而是化为男女舞蹈的缠绵、山西民歌中对土地的热爱,种种舞台意象化元素服务于总的舞台思想——解放。这便是说唱剧《解放》中所呈现出来的张继钢导演的“核心视觉形象”思想。

三、《解放》呈现出舞台艺术的前沿性

(一)找准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

李叔同和曾孝谷都曾认为,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才是文艺研究的最高境界。《解放》运用了太多艺术元素,如说书、戏曲、舞蹈、民歌,而导演把这些纷繁的艺术形式组接在一起,形成了舞台整体表象。

首先是说书。老说书人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人物的一切心理都是过去式的。说书人的出现,将时间和空间架空,让观众以一种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人物行动和人物心理变化,间离方式的运用让舞台上的时空变得遥不可及。说书人的运用,恰好做到了历史问题和现代思想的融合。

其次是舞蹈。这是《解放》得以大放光芒的元素,舞蹈是身体的艺术,缠足是身体的文化、身体的历史,因此该剧势必要以舞蹈为中心去表达女性身体的多变性。在天足一幕中,利用女性的双脚为观众展示了最自然的身体美,原始的、未经奴役的双脚在灯光和音乐的配合下释放最纯粹的美。

最后是民歌。《解放》中所呈现的山西民歌比比皆是,如《樱桃好吃树难栽》《割莜麦》《杨柳青》《桃花红、杏花白》等,民歌此起彼伏,让观众始终记得这部剧是关于民族的,是关于农耕文化中的女性的,是历史的。

《解放》中多种艺术元素各取所需,依靠自己独有的表达能力作用于作品思想的整体表达,不牵强附会,舞台资源的合理运用、舞台形式的优化处理使该剧成为内容与形式合理融合的典范。

(二)找准艺术性与历史性的相互关系

郭沫若的历史剧具有时代性的精神表达,他曾说:“我主要并不是想写在某些时代有些什么人,而是想写这样的人在这样的时代应该有怎样合理的发展”。不论是他的《屈原》还是《虎符》,重要的都不是史实,而是在于对历史事件的表达之后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

《解放》中的小小,其人物不是独立的个体,她存在于两代的隔阂之间,存在于男性和女性的隔阂之间。这种文化存在于两性之间,而具体的施行又存在于两代之间。导演找准了缠足产生的人物关系,这种人物关系是需要具体的情感维系的,而情感的维系在舞台剧方面需要发生冲突才能产生出戏剧化的效果。因此,要将历史性的冲突转化为舞台戏剧性的冲突,从而用一种客观的历史呈现导演所要传达的人性价值,历史和艺术之关系由此递进呈现,这种从郭沫若的历史剧中就产生的戏剧现象在新的时期有了新的表达。

四、《解放》所呈现的核心思想价值

对于一种历史,需要用一种悲剧性的还是喜剧性的方式去讲述,剧中人物关系要怎么发展,都需要导演细心揣摩。例如在话剧《金锁记》中,曹七巧是一个有着压抑、变态的人格心理的人物,剧中要展示的是在封建社会之下对于人的心灵的压迫,使得在年轻时便饱受压迫的女性成为了压迫下一辈的人,角色从受虐者转化为施虐者,而这一切都基于曹七巧之前所受到的恶劣待遇,人间的恶导致了人性的转化,这是基本的社会因素。

在冯骥才的《三寸金莲》中,戈香莲清楚裹脚在这样的社会中对女性意味着什么,利用裹脚提升她的社会地位,满足她的好胜心,虽然这样仍是依靠男性走向社会顶层,但是戈香莲的强烈的个体意识让她可以拒绝为她的亲生女儿裹脚,利与弊全在她的判断之内。而在《解放》中,亮亮的离去让小小心中的“根”失去了,她不清楚回来的亮亮是否会继续喜欢不裹脚的她,亦或她拒绝缠足的意义已经失去,她始终不是为了自己,仍是为了男性而选择,女性的个体意识在这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解放》,本该是人性在个体意识下的大解放,但是在古代男权社会的重压下,在千百年封建礼教文化的积淀下,女性不自觉地仍然依赖于男性的话语权,其反映的实质与《金锁记》并无二异。

五、结语

张继钢导演的《解放》创造了一种典型的、新颖的舞台模式,运用多种元素的拼合间离性地在舞台上展现出中国人一千多年的缠足文化。其运用历史的纵向冲突和社会的横向冲突在舞台上进行碰撞,展示出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下女性的个体意识,以及其个体意识的觉醒和依赖于男性话语权的强弱性,创造性地表达出导演所要展现的人性解放的深层内涵,即人的解放是独立意识的解放,是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解放,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历史文化的拼接构成《解放》在舞台上所呈现出的强烈的艺术前瞻性。

猜你喜欢

解放说书人舞台艺术
严凤英舞台艺术整理研究及当代意义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Max讲故事——说书人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师陀《说书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