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天鹅》的色彩表意与艺术特性

2019-02-20胡志臻

视听 2019年6期
关键词:妮娜黑天鹅黑色

□ 胡志臻

著名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曾说:“色彩让电影具有生命。”可见在电影的视觉语言中,色彩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电影色彩具有表意功能。色彩与人的各种感觉联结形成冷暖、轻重色等,电影通过对这种联结的运用使电影色彩直接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的观感和理解。另外,电影色彩具有艺术特性,通过服装、环境等色彩的象征,让物化的环境具有了情绪特质,更让人物的性格更加清晰。最后,电影色彩还具有审美功能,电影色彩作为电影表达的一个重要造型因素,通过色彩的搭配使电影呈现出风格化的效果,给人以情绪化的视觉冲击。因此电影色彩在电影中起着其他电影要素无法替代的效果。

《黑天鹅》是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惊悚心理类电影。该片曾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多项提名。主人公妮娜是一名努力、认真、追求完美的芭蕾舞演员,是新舞剧《天鹅湖》中“白天鹅”的最佳人选,但是舞剧需要主角能同时胜任黑天鹅的角色,妮娜极度渴望这个角色,但现实是从母亲到艺术总监再到新出现的队员不断给她施加压力,妮娜在压力下人格慢慢分裂,体内的“黑天鹅灵魂”开始觉醒、示现,最后掌控了妮娜的身体,妮娜在最后的舞剧呈现中实现了她的完美,但与此同时她也走向了毁灭。《黑天鹅》在整个剧情发展中将色彩的这三种功能结合起来,使得色彩深深融入电影,对于电影色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笔者将重点分析《黑天鹅》的色彩运用。

一、色彩表意性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善于通过色彩的变化来交待电影情节的走向以及电影节奏的变化,通过颜色的运用为观众理解故事情节提供了线索,使得电影结构明晰。通过拉片分析发现,主人公妮娜服装白、灰、黑三色的过渡将故事情节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阶段的妮娜服装以白色为主,辅以粉色。粉色的外套、粉白相间的舞鞋、纯白的围巾,淡色主题的着装代表妮娜单纯、稳定的阶段,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对“天鹅舞后”十拿九稳。

第二阶段妮娜的服装以灰色为主,混搭一三阶段颜色,呈现出明显的过渡阶段特点。此阶段前期,妮娜的外套等外显服饰仍以浅色为主,但是灰色成为打底,预示妮娜开始进入不稳定状态。随着外界的不断刺激,妮娜的衣服变为全灰色,妮娜陷入完全的迷失状态,第二阶段达到高潮。第二阶段尾声,妮娜灵魂中的黑色部分开始示现,灰色慢慢成为打底,黑色出现,则成为第三个阶段的铺垫。

第三阶段妮娜的服装以黑色为主,此阶段妮娜完全“黑化”,电影进入高潮,妮娜进入另外一种逆向的短暂的稳定,实现了她的完美同时走向毁灭。影片通过三个主要颜色的过渡表现出主人公稳定—不稳定—稳定的状态,将影片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部分。

二、色彩象征性

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是色彩象征的最基本功能,色彩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与状态,突出其性格特征,实现形象塑造的生动性、立体化与丰富性。《黑天鹅》中的色彩象征主要包括服装色彩与环境色彩两部分。

比如,在表现妮娜的性格与状态时,导演用了大量色彩对比,如在与母亲对话的镜头中,当镜头切到妮娜时,映入眼帘的是妮娜粉红色的上衣、暖黄色的皮肤、白色的窗帘,呈现出了妮娜的单纯、童真,而当镜头切向母亲时,纯黑色外套、冷绿色的背景墙以及偏白的肤色使得母亲强势而传统,颜色的对比下让我们看到了妮娜在一种“被控制”状态下的依赖与拘谨的性格。另外,莉莉首次进入妮娜的生活时,纯黑色的衣着、灰黑条纹的围巾、浓黑的烟熏妆,使得莉莉的气场外漏,充满了侵略性,而此时处于对视状态下的妮娜,纯白色的服装,以及黑暗背景中服装及肤色明度的提高,表现出妮娜内敛、充满防御的性格特点,且在两人同框的画面中,莉莉为代表的重色色彩范围与妮娜为代表的轻色色彩范围形成抗衡状态,但由于黑色处于画面正中央,使得妮娜处于弱势状态。

三、色彩审美性

《黑天鹅》对色彩的运用可谓淋漓尽致,所有的道具、服装、灯光等在不同的色调配合下呈现出独特的色彩美学,而影片对每个情节色彩的把控也给了观众以强烈的情境认同。徐恩玉认为色彩的审美性具有风格化、陌生化、情绪化三个特征,接下来笔者将针对此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风格化

色彩基调是电影风格化的主要元素。色彩基调的形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特定的画面里,主导色彩占据一定面积;二是在一个段落或一部影片的整体效果中,突出某一色彩。第一阶段中,白色的舞衣、白色的外套、白色的床单、白色的围巾,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使得妮娜像湖中央的白天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第二阶段中,灰色的舞衣、灰色的练习厅、灰色的围巾等又给人一种不确定感,让人感到压抑,想逃离这种状态。第三阶段中,黑色的舞衣、黑色的羽翼、黑色的眼妆等暴露出黑暗又刺激的信息,给观众带来一种恐怖的气氛的同时,又有一种吸力在诱惑着观众睁开双眼。这三种主导色彩在电影的三个段落中形成不同的色彩调式,使得电影的风格明晰。

(二)陌生化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指改变传统电影中画面色彩转换的流畅和谐,故意给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从而使画面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如在妮娜工作回家过后,母亲帮妮娜换衣服的画面中,暖黄色成为画面的主要基调,画面显示出了母亲对女儿的爱;而几秒过后,画面变为冷色调,冷白色的墙壁、白色的内衣、暗黄色的肌肤,使得妮娜像处于被虐待的状态。这两个画面高反差的对比,呈现出妮娜所处境遇的急速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母亲对女儿畸形的爱。

(三)情绪化

人物的性格主要是是通过语言、表情、形体动作和行为等来体现的。而在以视觉欣赏为主的电影中,色彩造型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如影片中只有妮娜在情节推动的过程中发生衣服色彩的变化,而母亲、莉莉、托马斯等人物的衣服一直未发生变化,通过颜色的造型使得主角和配角得以清晰地区分开。而对面部装饰的色彩浓重性的区分也起到区分人物性格的作用,如以母亲为代表的淡黑色眼妆,一方面显示出母亲的年龄,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母亲对情感的麻木;而以莉莉、贝丝为代表的人物,浓重的眼妆是她们掠夺性性格的表达;以妮娜为代表的中度眼妆,则显现出妮娜在二者之间徘徊,既有追求自己内心的冲动和渴望,又有来自家庭的压抑。

四、结语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在电影创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与色彩思维的进步,电影人对色彩功能的开发也日益深入,从原始的视觉功能,到参与叙事、渲染环境的表意功能,再到传达电影情绪、形成独特美学风格的情感功能。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当给予色彩更多的重视,同时,在此次拉片中笔者还发现,色彩、音乐和镜头之间的关系很紧密,有时单独拿出色彩的镜头对影片进行解读会有失偏颇,色彩和音乐、镜头之间通过何种方式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妮娜黑天鹅黑色
黑天鹅格里布
除了“黑天鹅”“灰犀牛”别忽视了“大白象”
“灰犀牛”“黑天鹅”
小区里的黑天鹅
黑色食品为什么受欢迎
黑色
漆黑一片
淘气鬼妮娜
对自我的超越:影片《黑天鹅》解读
《黑天鹅》:自恋与完美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