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近年爱情电影类型及其发展

2019-02-20张雨

视听 2019年6期
关键词:男女都市爱情

□张雨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步增加,电影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在闲暇时光的选择。电影市场逐渐壮大,电影院的观众络绎不绝,于是电影数目与类型也呈现井喷之势。各种类型的电影供观众自由选择,满足观众不同的爱好与需求。在这其中,爱情电影作为众多电影中的佼佼者一直在稳步发展,赚取了大量的笑声与眼泪。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去影院体会爱情的温馨与遗憾。这是爱情的魅力,也是爱情电影的绝妙。

一、爱情电影类型

爱情电影是以爱情为题材,发生在特定环境中男女主人公经历相识、相知、误会或曲折等最终以圆满或离散为结局的电影。爱情电影数量众多,以故事发生大背景为基准,却不外乎分为几大类型,例如校园爱情电影、都市爱情电影以及乡村爱情电影等。这些电影都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由初识到相知、相爱的过程,尽管结局有些圆满,有些遗憾,但都能激起观众情感的涟漪。观众与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在电影中找寻曾经的美好与对未来的期望。

(一)校园爱情电影

众多爱情电影中,校园爱情题材占据了极大比重,例如前几年大火的《同桌的你》《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匆匆那年》等。这些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多相识于学生时代,在穿着校服的日子里遇见懵懂的爱情,在大学里自由地体会爱情,在重重矛盾后无奈地挥别这份爱情。爱情与主人公一起成长,在这成长中他们的爱情也渐渐变得酸涩和苦楚。最初的爱情是害羞与甜蜜,课堂上相视一笑,放学后一起回家,相约考上同一所大学,他们怀着对爱情的期待走向大学。大学的他们却多了更多不可控的元素,爱情中开始出现重重考验,他们开始争吵和猜忌,甚至分手。步入社会,他们终于成熟,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爱情与人生,再次相见他们终能淡淡地相视一笑,或是张开双臂重新拥抱彼此,或是把酒言欢笑谈曾经。例如电影《同桌的你》,周小栀和林一因为同桌的关系而变得渐渐熟悉,他们一起走过初中、高中、大学,在大学里享受甜蜜爱情的同时却也经历着堕胎、非典、异国留学的考验,这对恋人终究向现实低头,最终以周小栀另嫁他人结局。又如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柯景腾因为暗恋沈佳宜而开始逐渐接近她,最终沈佳宜与柯景腾相爱,却在大学期间因为观念的不同开始争吵,最终柯景腾放弃了追求沈佳宜,两人在多年后成为好友,过着各自的生活。在这些电影中,观众见证了他们从青涩到成熟,仿佛自己也完成了一场关于爱情成长的历练。

(二)都市爱情电影

都市爱情电影不同于校园爱情电影,它的故事情节发生在都市生活、工作生活中。男女主人公多在职场相识相恋,经过职场的尔虞我诈与现实生活的潦倒打击而使爱情变得面目全非。他们最终或是释怀再见,或是重修于好。例如电影《失恋33天》《北京爱情故事》《前任攻略》等,男女主人公在职场中叱咤风云,却在爱情中迷失自我,或是被无助抛弃后找回自我,或是悔不当初后得到原谅。与校园爱情电影相比,这类电影更真实也更贴近生活,虽少了些青涩的浪漫,却多了些冷静的剖析,以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爱情。例如,电影《失恋33天》中,黄小仙被抛弃后变得萎靡不振,同事王小贱看似不靠谱却总在她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给予她帮助,磕磕碰碰中两人相爱,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都市爱情电影中的爱情掺杂了更多的现实元素例如钱财、前途等,这都会成为两人相爱的阻碍。对观众来说,都市电影也更为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他们,给予他们不一样的感动与启迪。

(三)乡村爱情电影

乡村爱情电影是故事背景在乡村的爱情电影,男女主人公生活在乡村,淳朴憨厚,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爱情也更为深刻和纯粹。乡村爱情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有着不服输、不放弃的劲头,他们不似都市中的男女一般在爱情上左右忖度,也不似校园中的男女那般羞涩懵懂,他们只知道爱是伟大的,为了爱情他们可以付出一切。例如电影《山楂树之恋》《最爱》等,男女主人公痴痴地追求爱情,爱情在他们眼中超越了一切甚至生与死。如电影《最爱》讲述了身患绝症的赵得意和商琴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结婚却未逃过生与死的分离,最终商琴琴在结婚证的陪伴下离开人世,赵得意挥刀砍向自己的大腿。《山楂树之恋》讲述了静秋去乡村体验生活与老三相遇相爱,最终老三却得病去世,留下静秋一人在山楂树下伤心回忆。乡村中的爱情因为那份淳朴与执着使得观众随之感动,不禁落泪。

二、爱情电影盛行的原因

在电影呈井喷状态的今天,爱情电影能够占据一定地位必然有其特色。爱情电影以其特有的温馨浪漫情节、遗憾苦楚情绪吸引了各年龄层的观众,青春期的学生去影院观看自己向往的爱恋,职场中的人们去观看同龄人的酸甜苦辣,中年人们去回忆自己往昔的爱恋。每个年龄段对爱情不同的解读也使得他们心生不同的感受,爱情电影之于他们而言,是休闲,是期待,是回忆,是感伤。

爱情电影盛行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其题材的特殊性。繁忙的都市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一直处于快节奏中,灯红酒绿间,心里对爱情的原始渴望与期待渐渐消失。爱情中掺杂了越来越多的不可控元素,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心中所想象的那份纯粹的爱情。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使得他们将眼光放在大屏幕,以“纯爱”为主题的电影似乎唤醒了他们最初的渴望,于是更多的人开始走进电影院去体会爱情。

其次,“可以通过电影中的库里肖夫效应进行分析。前苏联电影导演库里肖夫曾给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面部特写,并将这个镜头分别和一碗汤、一口棺材和一个小女孩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分三组放给观众看。观众们说莫兹尤别表现出了饥饿、悲伤和怜爱的感觉。库里肖夫由此指出人在不同事物之间会产生联想,并基于知识积累、主观好恶、过去的观影经验和生活中的经历,形成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观点和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他(她),这也许是深深暗恋的,也许是曾经拥有的,亦是一直相守的。当观影群体看到剧中某一情节或某一角色,和自己当初有一点点相似,便在脑中对记忆中的情节进行搜索,产生怀旧。而且观众会有一种倾向,即使当初真实情节与影片中不尽相符,观影者也会相信这是记忆中真实发生的”①。例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唤醒了很多人心中的沈佳宜和柯景腾,每个男生心中都有一个三好学生“沈佳宜”,每个女生都渴望遇见一个厚脸皮的“柯景腾”,观众在电影里看到的是他们的青春和记忆,电影屏幕灰暗的那一刻,无数人对初恋的回忆却渐渐亮了起来。

最后,近年来爱情电影不仅只是安安稳稳地讲述爱情故事,而是开始注重视与听相结合。视听技术渐渐被重视,歌曲与电影的结合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美感,导演们利用技术手段将电影的寓意提高到另一层次。例如电影《后来的我们》中,林见清和方小晓在重逢后的画面始终是黑白色调,两人的哭与笑、遗憾与无奈都笼罩在一片黑白之中,而当电影结尾方小晓读信之后终于释怀,瞬间屏幕的色彩变成亮色,观众心里的压抑感荡然无存。对于方小晓和观众来说,这都是一个好的结局,而由暗转亮的色调也蕴含着导演和演员的心思,一切遗憾都已过去,未来是明亮的。不仅如此,更多的电影也将主题曲与画面进行了完美结合,众多电影会推出多首主题曲,这些主题曲被穿插在电影中,在主人公悲伤时哀伤的歌声轻轻响起,在气氛欢乐时欢快的音乐更增几分喜庆。不论是技术手段还是音乐的穿插,都为爱情电影赢得了更多观众的喜爱。

三、爱情电影发展问题及对策

爱情电影的层出不穷丰富了电影市场,为观众带来了视听享受,但随着爱情电影的不断发展,一些弊端也开始渐渐显露。例如电影剧情程式化、人物性格固定化、其他元素的扩大化等,这些缺点在爱情电影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存在。因此,如果爱情电影想要长久发展,必须克服缺陷,积极调整发展策略。

纵观近年来大热的爱情电影,不难发现电影中独特的记忆点越来越少,而重复的剧情越来越多。例如大部分校园爱情电影的故事模式大致无差,男女主人公都相识在懵懂的青春期,携手走过高中、大学时光,大学期间经历了争吵与误解,两人变得矛盾重重。这样的“懵懂—甜蜜—争吵—再见”模式开始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除剧情外,人物的设定与性格在爱情电影中也有相同之处。校园爱情电影中的女主人公都有着一颗倔强固执的心,男主人公却犹豫软弱,因而造就了两人的分道扬镳;都市爱情电影中女人大都以“女强人”形象出现,而男主人公也都是具有更强能力的佼佼者或一无是处的懦弱男。例如《咱们结婚吧》中刘涛饰演的田海心为了工作甚至可以放弃孩子,引发了她与丈夫的争吵隔膜;《杜拉拉升职记》中的杜拉拉更是个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女人。这些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物演着各自不相同的故事,使得观众产生了“近似熟悉,却又远离”的感受。随着经济的发展,爱情电影中渐渐掺杂了其他元素例如商业元素,职场上的叱咤风云与勾心斗角丰富了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也使观众过了一把“职场瘾”,但商业元素过多容易引起元素比例的失衡,使得爱情元素比例降低。如《爱情呼叫转移2》中,当主人公聂冰驾驶着本田飞度进入观众视野,奢华和时尚已经无形间让爱情退居次要地位,在经历了与一个个帅男偶遇的闹剧之后,主人公成为被爱情游戏或游戏爱情的小丑,除了付之一笑外,观众似乎并未留下爱情永恒、纯洁的情感体验。又如《杜拉拉升职记》更是用色彩斑斓的消费品、职场高烈度的竞争和朝三暮四的办公室恋情打造着亮丽的故事外壳和商业营销点。②

不论是校园爱情电影、都市爱情电影还是乡村爱情电影,如果想要稳步上升发展,必须找寻新的格式与模式,打破原有的界限,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校园爱情电影首先应贴合现实,不再将距离生活如此遥远的虚构剧情一遍遍重复。例如男女主角相遇的场景不应太过局限于“欢喜冤家”的碰撞,“欢喜冤家见面对打”的剧情虽有着十足的矛盾冲突,但容易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不容易产生代入感。因此,电影剧情应多照顾实际生活,细水长流的平淡爱情也未必不会得到观众的喜爱,毕竟这才是大多数观众心中的初恋模样。其次,校园爱情电影应减少“堕胎”“插足”等环节,号召健康向上的爱情与正能量。近年的校园爱情电影多把焦点放在大学时代,大学时期的无拘无束使得男女主角开始放飞自我,因此堕胎与插足环节应运而生。我们虽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它们的存在,但过多对这种行为的描述会使得青少年观众迷失自我,树立起错误的价值观。因此,电影可以相应减少这类环节的描述。青春爱情的懵懂不应只局限于此,共同进步与共同成长的爱情同样能激起观众心中的涟漪,奋斗的岁月中正能量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最后,男女主角的演技虽是为电影锦上添花,但近年来校园爱情电影中主角演技出现了浮夸趋势,青春脸庞上应有的天真与害羞反而荡然无存。当演技上升到剧情,势必会给整部电影带来不良的影响。演员在进行表达时应多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自然神情上,既贴近生活又能走进观众内心,夸张的表演带给观众的只有疏离感。

都市爱情电影所表现的比校园爱情电影更复杂,不可控元素也更多,但正是因为这些不可控元素,都市电影的弊端也渐渐显露。都市爱情电影应从其独特之点着手来进行改造。首先,应戒掉人物形象的模式化。男女精英的爱情有可观点,但走进影院观影的群众大都以平凡青年为主,挥手万金的剧情对他们来说似乎有些遥不可及。成功女性未婚不一定只是因为性格傲慢,不是每一个平凡的打工男都能感动心中的女神,电影在塑造人物时应使人物性格多元化。其次,应权衡各种元素与爱情元素之间的比重,将电影的重心转移到爱情本身。“以明星颜值弥补剧情不足似乎成为当下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惯用伎俩,从2015年的《咱们结婚吧》和《恋爱中的城市》到2016年的《奔爱》,3部影片中每个角色都选用了明星进行表演,然而观众并没有因此收敛对此类影片的差评,异域风情里的邂逅故事虽然美妙,但巧合的堆砌使得完满的爱情更显荒诞,观众没有被影片中的多层美感抹杀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娱乐之余,我们更希望在合理理性中看到影片对于某些实际问题的呈现与探讨。”③最后,要端正都市电影的价值观。“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性的表达与阐释,它的功能不仅在于将社会问题或不良现象简单呈现给大众,而且在于需要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需要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对观众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在批判和反思的基调中,重新找回偏离或缺失的价值导向功能。”④

乡村爱情电影相对于校园爱情电影和都市爱情电影来说缺陷较小,但也应注意人物性格模式化问题,大部分乡村爱情电影男女主人公以执着、憨厚、淳朴性格为主,编剧想要表现农村淳朴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应给予主人公性格多元化,给予他们的爱情故事模式多元化,才能将乡村爱情电影更好地发展壮大。

四、结语

爱情电影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观众的支持与喜爱,观众在观看多种类的爱情电影的同时既对电影进行了解读,也放松了自己的身心。爱情电影得到支持与喜爱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原因,这是爱情电影的独特之处。爱情电影如果想要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发展自身优势,努力克服自身弊端,为观众服务,为电影市场服务。

注释:

①王庆洋.心理学视角下分析近年青春校园爱情电影为何在中国大陆大受欢迎——以《我的少女时代》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6-87.

②杜彬彬.论当下国产爱情电影“爱情本位”的审美缺失[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60-63.

③④吴晓艳,陈曦.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困境与出路[J].电影评介,2018(1):62-64.

猜你喜欢

男女都市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不谈爱情很幸福
男女有别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