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学生养成教育的三大举措

2019-02-20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中心小学

师道(教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村镇行为习惯评价

文/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中心小学

我校是由原仙村镇中心小学、仙村镇碧潭小学、仙村镇潮山小学等几间农村小学合并而成的一间小学,属于农村小学。全校共有学生1100余人,是仙村镇规模最大的一间学校。但由于学校合并而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加上许多家长放松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所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以课堂教学为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一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主张,最终都必须通过课堂来予以推动和落实。缺乏课堂的有力支撑和有效行动,那么,再完美的教育理念与教学主张,都将因主阵地的失去而成为无本之木,最终沦为“两张皮”。

课堂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场所,同样是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的主阵地。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比如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对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一声“请讲”“请坐下”,对回答问题紧张的学生给予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和启发,要求学生规范书写,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都是一种无言的感染与浸润。身教重于言传,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的却是爱护环境、讲卫生、做文明人的道德因子,长期的熏陶下,孩子们好的德行便在悄无声息中日渐养成。

此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各科教师都可以依据所教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结合所教科目知识的内容,寻找契合度高的养成教育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相机渗透养成教育,在学校真正形成“科科有德育,人人讲养成”的良好氛围。比如英语科在教授《traffic rules》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入身边一些不守交通规则的不良现象,从而教育学生应该牢记交通标识的含义,并养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二、以活动开展为养成教育的主载体

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言教多过身教,没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没有直抵内心的体验,德育教育不被孩子们喜欢便自然而然,其效果的低微、效率的低下、效益的匮乏便无法避免。其实,学校的德育教育完全可以生动一些。有鉴于此,我校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活动开展作为主要载体,让孩子们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养成好习惯,塑造好品行。

比如针对现在孩子们受网络游戏和手机上网的影响,沉迷网络无心向学的不良现象,学校开展了“网络文明”主题月活动,通过主题征文比赛——写一写沉迷网络的危害,主题演讲比赛——说一说文明上网的感悟,主题辩论比赛——辩一辩正确对待网络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在学校营造出正确对待网络与手机的良好氛围,进而引导孩子们养成正确对待使用网络与手机的好习惯。

此外,学校还根据师资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组建了武术社、书法传情社团、缤纷小世界社团等数十个兴趣爱好社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自主报名、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这些社团在相应教师的指导下定期举行各种活动,一方面发展学生们的兴趣特长,另一方面,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三、以评价改革为养成教育的主动力

没有评价,就没有标尺,就没有方向,也就没有动力。

小学生因其年龄较小的原因,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好动,好胜心强,渴望得到肯定。所以,当学校和老师对他们提出相应的行为习惯和品行修养的要求与标准时,多数孩子都能第一时间接受,并且按照指令与标准去执行。但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对待困难的韧性不足,其行为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所以,在他们身上,好习惯的养成,好品性的塑造很难一劳永逸、一蹴而就,而往往是一曝十寒。因此,正确地使用评价的手段,通过动态的、全方位的、多主体的评价来督促、矫正、引导,使孩子时时、处处、事事都坚持好的标准,那么道德养成便会因持久而内化于心、外显于形。

比如对待孩子们的日常规范评价,我们应该少用甚至不用定性评价,而尽量使用动态评价,并及时向孩子和家长反应评价结果,从而督促孩子向好向善。再比如,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不能什么都由教师来主导,因为教师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而接触的场合也多数是在课堂,这时,就应该按照一定的分值比让同伴、家长、学生自己都参与到评价中来,尽可能通过多视角、多层面、多主体来综合考量孩子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村镇行为习惯评价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