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

2019-02-20罗定市围底镇中心小学

师道(教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詹天佑课外教材

文/罗定市围底镇中心小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部分。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且心智不够成熟,而即将踏入到更加紧张的初中生活,对写作的反感度大大增加,一提到写作就不知如何下笔,既没有华丽的辞藻积累,又没有行云流水的文风和思路。不少小学生认为写作是自己个人的短板,基于此,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激情去写。

一、利用教材积累作文素材

在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还是不能满足学生们发展的需要,这直接导致了作文写作的空洞性。为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六年级的语文教师更要注重以基础教材为切入点,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被录入到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章必然有其可圈可点之处,学生若能够从中吸取知识和经典语句并将其应用于个人的写作中,能够快速提升写作水平。语文教师是写作教学的组织者,利用好教材并吸取其中的精华,是提升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在讲解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注重词汇的拓展,运用生字组词帮助学生拓宽词汇量,学生理解和记忆完毕后能够将其应用到作文当中。除了词汇的拓展外,语文教师可将课文转换成学生写作的案例,或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句以起到文章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一文时,这篇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有许多好词佳句能够应用到多个题材的写作当中,可以是“合作”的题材,也可以是“友谊”的题材,其中的“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升华主旨和内涵的句子,积累此等佳句并让学生写作时巧妙地融合到个人作文中,能够展现个人写作的能力。又如,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一文时,标题就是最直观的、最值得积累的写作素材,适用于类似“学会质疑”“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话题写作中,是文章中能够吸引眼球的佳句。

二、以教材为基础引入课外知识素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但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扩散,将一些相关的知识融入课堂当中,使之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一方面,课堂教学实现内容的突破,另一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教材之外的知识,能够游刃有余地和写作题目有机结合,创作出新颖的、有个人风格的作文。应用课外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写出的作文逃离模板的局限,在丰富个人素材库的同时提升作文的精彩度。脱离了教材而贸然引入课外知识,学生的信息内化程度不高,以教材为基础引入课外知识素材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除了要让学生学习到课文里描绘的詹天佑在设计京张铁路时的严谨工作态度和身先士卒的精神,还要介绍一些教材中没有涉及的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背景。事实上,在接手京张铁路工程前,詹天佑已经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工作了近二十个年头了,在耶鲁大学学成毕业后,国外给予詹天佑足够吸引人的条件以吸引他为国外铁路事业做奉献,但詹天佑毅然决然的回国,投入到铁路事业当中,即使是在不宜施工的冰雪天地,詹天佑也毫不懈怠,用一腔热血和爱国之情终生奉献给铁路事业。从课堂内的基础知识到课堂外的知识拓展,学生对詹天佑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能更有层次地体现其伟大成就,将其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可以使整篇文章更有亮点,体现着个人的知识面,也就是古人常说的“肚子里有墨水”。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作文素材

生活处处是写作的素材,需要语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发现,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并积累写作素材。诚然,仅仅依靠教材进行素材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写作本身就是源自于生活的艺术,学习语文也是为了更好的感知生活和观察生活。在生活情境的观察中可以培养小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身边发生的小事出发,哪怕身边悄然绽放的一朵花,都可能是学生写作的良好素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发现、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例如可以布置作文作业“发现生活中的美”,学生就会下意识的从身边获取写作灵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学生会观察农民伯伯田间劳作的情景,这就是写作的切入点之一,以此为素材展开作文写作能够防止作文“假大空”。一些学生还会观察源于乡村风景的美好,或者不同季节的美,以视觉上的观察获取美的体验,针对某一细节进行细微的刻画和描述,从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或事物出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素材,将其合理地加工引入到作文的写作当中。

猜你喜欢

詹天佑课外教材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满课外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詹天佑修建铁路的故事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AECOM荣获第十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