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悟发现教学模式”的解析与应用途径研究

2019-02-20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州大亚湾小学

师道(教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花小明创设

文/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州大亚湾小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只是沉默地面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或无奈地应对教师抛出的各种问题。学生的任务即接受教科书的观点,学习的方式即记忆教师或教科书的论断。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会抑制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既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有别于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效率的价值取向,“引悟发现教学模式”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提出疑问-联结猜想-验证猜想-感悟生成”,注重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过程,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生成知识,生成智慧,达到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引悟发现教学模式”由“置境设疑、联结猜想、验证猜想、发现生成”四个环节构成,其中,“置境设疑”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即教师精心创设一个新奇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产生疑问,诞生解决疑问的欲望。此时,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发起者、解决者,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问题的引导者、梳理者,是课堂的主导。

“引悟发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问、好问。教师需引导课堂的走向,及时评价问题,梳理问题,鼓励孩子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诱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其设疑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创设情境,诱导学生质疑

如教学小学语文《惊弓之鸟》一课,教师创设如下情境:“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议论纷纷——用箭射,用枪打,扔石头等。至此,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锋一转,说:“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只使用弓,不需要箭,‘嗖’的一声就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你相信吗?”

这个问题立刻遭到学生的质疑,学生相互讨论,联结猜想,再阅读课文验证猜想,最终生成了对《惊弓之鸟》文章的理解。

又如小学数学《看日历》一课,教师可这样创设情境:“小明和小花是一对好朋友,每次小明过生日,小花都会送一根笔给小明,每次小花生日,小明就会送一盒蛋糕给小花。10年过去了,小明一共收到10根笔,小花一共收到2盒蛋糕,同学们,你们觉得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吗?”

学生纷纷表示怀疑,教师可邀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相互质疑、辩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来寻找答案、验证答案,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培养。

二、开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

教师可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提出问题。如小学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中,教师可出示牛肚子的图片,请全班齐读标题,提出问题:“读了这个奇妙的标题,你肯定有许多疑惑,谁来大胆地提出疑惑呢?”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一一解答学生的疑问,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小组讨论法。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讨论,学生通过组内协作,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这样,经过小组讨论的筛选,就能得出相对有意义的问题。

2.分类合并法。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跳出“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的僵化模式。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可暂不回答,而是继续让其他学生提出新的疑问,然后教师将问题整理合并,最终得出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

3.详略得当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疑问的重要程度,进行详略得当的不同处理。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可详细答复,或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对于一些较为浅显、偏移中心的疑问,教师可简单讲解,或引导学生提炼,或暂时搁置,请学生课后与教师详细讨论。

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在“引悟发现教学模式”的起步阶段,可能会出现课堂效率不高的情况。此时,教师不应知难而退,而是要迎难而上,耐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锻炼学生清晰表达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小花小明创设
每一朵小花都应该尽情绽放
小花
小明照相
无名的小花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