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

2019-02-20广州市第二中学

师道(教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批判性语篇文本

文/广州市第二中学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培养十分必要。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子技能,针对不同语篇类型融合批判性阅读技能,且结合泛读教学以促进学生形成批判性阅读的品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

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采取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外化,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语言掌握程度,同时判断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精确性、逻辑性、深度、广度等。提高问题的思维含量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1)问题设计的类型、层次与比例

Thorpe(1992)把问题分为四类:总结和定义型问题、分析型问题、假设型问题、评价型问题。要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应该问学生分析型、假设型和评价型问题,而不是总结和定义型问题。

总结和定义型问题着重捕捉特定信息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适合放在第一阶段理解文章时使用。评价型问题着重让学生从已理解的信息中建构新的观点,适合放在阅读的最后阶段使用。四种类型的问题遵循认知和思维的规律,层层递进,不可随意颠倒顺序。另外,在设计阅读课的问题时,尽可能兼顾多种类型的问题,也要合理分配各种类型问题的比例。

(2)问题的预设与教学目标的生成

阅读问题的设计只是一种预设,但课堂终究是动态的、生成的。特别是对假设型问题和评价型问题,学生的回答会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应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指引,判断学生的回答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如问题的预设未能促进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师应通过追问,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或引导学生纠正思维过程中的缺点,真正体现问题的思维特性。

(3)思考问题的时间

思维的过程需要时间,越高层次的思维过程需时越长。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和思考,让学生切实参与实践、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一些不经意的坏习惯也会剥夺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比如有的教师在学生阅读时会不断地给予学生提示,或者不断在教室里走动,这都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贯性,甚至使学生无法安心阅读。教师应当改变旧观念,改掉坏习惯,把阅读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达到阅读与思考的目标。

再有,阅读课堂上常会有结对子或小组活动,如何提高结对子和小组活动的质量呢?国外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Think-Pair-Share”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首先每位学生思考问题,整理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结对子或组成小组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答案;最后在全班上进行分享。

2.精准解读语篇,培养批判性阅读技能

不同学者对批判性阅读技能有不同的分类,笔者根据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初中学段的思维培养要求,归纳出初中阶段较常用的七种批判性阅读子技能:预览、质疑、概括、分析、贯连、想象、评价。

(1)预览

预览指的是在仔细阅读文章前,对文章的内容大意和结构有大体的了解。预览能激活学生的背景图式,将过去的知识与现实阅读情景建立认知联系,也让学生能快速了解文章大意,通晓文章行文结构,从而为发展更高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打下基础。

(2)质疑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就阅读的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这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进行提问:阅读前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来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做到主动式阅读;阅读过程中也可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印证自己的猜测和假设;阅读后学生对文本主题、写作目的、作者写作风格等提出问题,做到对文本高层次的理解与赏析。

(3)概括

概括要求学生辨别文本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文本的结构和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正确地表述原文的重要内容。

广州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课文The World Is in Danger是一篇结构严谨的说明文,文中首段提出了全文主旨,然后列出三个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砍伐森林、生活中的坏习惯,最后给出建议,号召人们保护环境。在设计阅读教学时,笔者考虑到温室效应的形成、作用、危害应是本节课的难点,且该部分采用了cause-effect的语篇组织形式。因此,笔者把其中一个阅读环节设计成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阅读课文The Greenhouse Effect部分后,概括出温室效应的主要信息,学生以大学教授身份通过做图辅助,以课文中获得的主要信息来简介温室效应;第二步让学生思考作者在介绍温室效应时使用的语篇组织形式,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4)分析

分析指的是从陈述、问题、概念、描述以及其他旨在表明信念、判断、经验、理由、信息或观点的各种表达形式之间中,识别出所意向的或实际的推理关系。分析还包括三个子技能:检验观点、识别论证、识别理由和主张。分析的核心过程是学生要识别文本相关信息,并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关系,不可凭自身经验或主观推断脱离文本进行分析。教师必须在平时教学中给予有效的指导。

(5)贯连

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本与自己的经历联系,把文本与另一文本联系,把文本与媒体联系,把文本与世界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异同及其本质特性,保持文本推理判断的客观与公正。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把所学文本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实现文本与真实世界的交流,真正做到深度阅读。

(6)想象

想象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在阅读中,读者不断地根据文字进行解码,根据语篇内容在脑海里形成相应的画面。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该过程可以具体描述为“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我看到……我想象到……我闻到……我尝到……我听到……我感觉到……”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语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在脑海里形成思维图像,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后续质疑探究、分析评价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7)评价

评价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作者观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语言使用、篇章结构等。评价并不等同于批评,也可以是欣赏、拓展延伸、对比等。

3.针对语篇类型,融合批判性阅读技能

针对不同类型的语篇特征,教师应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渗透恰当的批评性阅读技能,融合批评性阅读技能的教学,达到学生深度、高层次、个性化阅读的目的。广州版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课文主要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下面笔者阐述如何针对语篇类型融合批判性阅读技能教学。

(1)记叙文语篇阅读教学

记叙文可以从事件主要要素、人物性格特征、主题、文本语言特点、修辞手段、作者写作方法、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深挖。在读后促写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批判性阅读策略与写作技巧进行整合,迁移到写作内容、段落组织、遣词用语、写作手法等方面。

(2)说明文语篇阅读教学

说明文可以从文本组织结构、文本语言风格、作者写作目的、写作技巧、衔接与连贯手段、论证质量、论证可信度等方面设计问题与活动。教师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技巧是提供话题相同但观点或阐述不同的两个文本,让学生对两个文本的内容、组织形式、论述方法等进行讨论,甚至辩论,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结合泛读教学,形成批判性阅读品质

批判性阅读品质应包括批判性阅读的兴趣、习惯、价值、体验。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品质的目标是学生在自我阅读时,能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不迷信权威但尊重他人,不满足现成答案,有独立见解,乐于思考,头脑开放。笔者结合校本课程开展泛读教学,以《典范英语7》和《21st Century Teens》等课外资源为载体进行教学实践。

在激发学生批判性阅读的兴趣方面,笔者从内容、形式、策略上引领学生成为主动的求知者。《典范英语7》的故事生动有趣、可读性强,《21st Century Teens》的文章紧贴生活、话题多样,都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库。另外,笔者还根据课本的话题和内容,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供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在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习惯方面,笔者布置学生每周阅读一期《21st Century Teens》,选取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有感悟的文章进行点评。点评可以针对文章观点、内容、写作手法、组织结构等进行评价,也可以联系生活和自身经历写感受。

在导向学生批判性阅读价值方面,笔者引导学生挖掘《典范英语7》故事里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增强学生批判性阅读体验方面,笔者鼓励学生对文本中自己喜爱的内容做出个性化反应,对文本留白的内容进行富有想象力的理解,对文本的内容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形成自己的评价、阅读心得,能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能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

猜你喜欢

批判性语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