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2019-02-20珠海市第四中学

师道(教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武术中华民族中学生

文/珠海市第四中学

一、研究背景

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对我校高一年级全体同学进行体育课选项教学意向调查。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从所开设的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5个项目进行选择。统计结果显示,高一年级总人数800人中选报武术项目学习的同学只有16人,占总人数的2%。

二、武术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存在问题

首先,受到竞技武术的影响,中学武术教材呈现竞技化,表现在武术素材繁、难、杂、枯燥等特点;

其次,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协调性、力量性,使得学生入门难、学了烦;

第三,淡化了武术技击的本质,缺乏“实用”,学生很难通过武术的练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2.对策分析

要不断丰富武术校本教材内容,可精选一些流传较广、有一定影响力的武术拳种,节选部分简单实用的动作进行教学。

学校还可根据本校师资和学校的情况编制校本教材,以丰富武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宜过难,要遵循“一看就想学,一学就上手”的原则。

出于安全,一般情况下回避或者淡化了武术技击这一重要的本质。但如果淡化或者回避这一本质,那么武术和中小学广播体操的作用是一样的。“实用性”与学生生活实际需要相联系,是学生平时有感受和有经验的内容。比如说,学了武术散打,遇到突发事件,可以防身自卫,保护自己,还可以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这就是与生活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存在问题

中学武术课堂教学的方法运用不当,采用训练专业武术运动员的模式和方法,不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需要,是武术不受学生喜欢的根本原因。另外,学习内容选用太难,有时候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没有兴趣。

2.对策分析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核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应该与训练少数人的竞技武术运动员应有很大区别。在中学要对那些竞技性很强的武术项目进行节选改编,使其更加适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用简单、实用、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这样,武术课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三、中学武术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培育、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优秀成分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武术文化,其发展史与民族发展息息相关,是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以驰名中外的少林寺为例,少林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中历史最为悠久、内容最为丰富的武术派系,为中华武术事业的发展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武术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武林志士的生动的爱国事迹,或放映一些像李小龙传奇、大侠霍元甲等的影片,使学生在学习武术技能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振奋民族精神。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武术文化传承向中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精神意识、较高的民族精神素养、较好的民族精神品格,使其更好的传统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二)培养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竞争心态

武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礼让的竞争观,讲究不为人先,先礼后兵的大将风度。中学生通过武术练习和对武术文化的了解,提升了人文素养,使其面对竞争保持良好的心态。

通过武术文化熏陶,使中学生领悟武术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精髓,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宽以待人,尊重他人,认真为他人与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易经》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和反抗压迫精神,以及不断学习、前进、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过去把练武术称之为“练功夫”。所谓“功夫”,一方面指做一件事所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另外,也指在某一事业上的造诣和本领。习武者如此强调“功夫”,致使“功夫”成了武术的代名词流传于世界。中学生通过学习并将其应用于学习,以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有关习武精神的经典名句,对培养学生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当前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存在问题

当前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正在被边缘化,武术在中学的普及和推广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一支奇葩,也是在中学体育课上仅存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它同时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

武术师资力量匮乏,技术水平不足,不能保证武术课能达到理想的成效;武术教学技术化倾向严重,武术教育理念没有彻底的变革,没能按照新课程标规定把武术技术和理论贯穿于武术教学之中。武术在中学体育课中所占比例整体偏小,在素质教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得武术在中学发展受限,前景令人担忧。

(二)对策

武术老师应注重对中学生的武术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双重培养。在中学武术教学中,技术化倾向严重,在平衡这一点上,武术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师对学生不但要授之以武术技能,而且要恰当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对武术理论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对武术从表象的认识过度到武术本质内涵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文化的传播。

充实学校武术师资力量。在中学武术课中,武术师资力量是影响武术教学开展顺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时应该注重大学时是武术专项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对武术教师进行武术培训和学习,使中学体育教师自身的武术技术水平和武术论知识得到提升,进而全面提高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加强同一区域武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支持武术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学习和交流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博采众长来拓宽武术教师视野,不断丰富自己,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做到学用结合、按需施教,以此来更好的提高武术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武术运动在中学的良好开展。

猜你喜欢

武术中华民族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