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2-20广东惠阳高级中学

师道(教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思维能力班级

文/广东惠阳高级中学

数学学习是构建在逻辑思维能力前提下的,数学学科固有的特征决定了其学习难度。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换言之,当学生碰到一个抽象化问题之时,可以通过脑海中的加工与思考,将其简化,这就形成了一个逻辑和思维的变化,有助于形成逻辑能力,有益于终身发展。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乐于思考

1.激发思考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他们思维能力的基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完全了解教材,才能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打好理论基础,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科学编排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主动找到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再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比如在班级设置教学园地,或者建立兴趣小组,或者定期开展趣味比赛,对表现优异者加以表扬,使用这种激励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汲取知识过程中提高自信,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有利于活跃自身思维,从而引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2.合理设计问题。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认知到初中生猎奇心较强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提出较为新颖的问题,构建新颖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发现准确答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问题和新理论。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提出问题的难度应合理,尽可能连接新旧理论点,让学生在灵活运用已有的认知与理论基础上延伸出新的知识。

二、学会思考

1.因势利导。所谓因势利导,是指在特定教学内容下,充分挖掘并使用各方面有利因素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并解决问题。比如在负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班级的人员流动加以列举。班级上学期转来3人,说明班级学生数量增多3人,能够通过“+3”加以说明;班级本学期转走4人,说明班级学生减少了4人,能够通过“-4”加以说明。另外,还可利用“温度计”的方法来理解负数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生活常识,还能通过类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确定思考方向。教师应当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防止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出现片面与盲目的情况。在讲授新知识、新理论时,应引领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条件与结论,挖掘问题的本质,明确思考方向。比如在探究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求规则图形的面积入手,学会利用已有的条件和知识储备寻找突破口,才能迅速掌握思考方向。

三、善于思考

1.强化思维训练。人们常说“熟能生巧”,也即说任何问题,只有熟练掌握才能寻求优良的解决方式。所以,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力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与相关数学知识理论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合理的练习,把讲解和练习相融合。其次,训练过程中要合理把握难度,从简单到困难逐渐过渡,让学生逐步适应。其三,训练方式与训练内容应多元化,切勿机械练习,问题的设置也应该多样化,而不是枯燥乏味,比如通过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练习,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引导合理想象。联想思维方法是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的重要桥梁。在研究新问题时,可以在已有知识与新问题之间建立关联,进而在脑海中加以思考,改变思维方式,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通常来说,联想能够分成单向想象与双向想象。比如某些看起来没有任何关系的问题,通过适当的讲解和引导,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中存在的关系。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逆向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思维灵活发散。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引申思维、分类讨论思维等方面的培育,此种培育的力度应合理,按照可接受原则进行思维练习。

思维能力是实现独立思考、讨论问题与解决难题的重要基础,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具备思维能力,那么他就无法自主学习,很难提升自身的学业成绩。初中是中学的开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与培养的关键时期,这对学生终身的成长与发展影响深远。基于此,作为初中教师,要从乐于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等方向,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和条件来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思维能力班级
班级“四小怪”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班级英雄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培养思维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