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特殊遇见美

2019-02-20广州市海珠区黄埔小学

师道(教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多动症注意力情绪

文/广州市海珠区黄埔小学

一、学生背景

小廖,男,10岁,五年级学生。小廖早期被诊断为脑内兴奋抑制功能紊乱,经多动症筛查量表测试为多动症儿童,伴有慢性运动抽动障碍,韦氏智力测试显示为轻度智力障碍。与父母和年近80的奶奶同住,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没有稳定工作,经济收入较低。

二、问题概述

小廖刚入学时很不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主要表现在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过激行为,课堂上注意力难于集中,注意力持续不久,会无意识地发出怪异的尖叫,或坐立不安,随意离开座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在班级中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紧张,认知能力明显低于同年龄阶段的儿童。

三、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1.生理因素

小廖由于脑内兴奋抑制功能紊乱,且伴有慢性运动抽动障碍,导致他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绪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因为智力低下,他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低于同龄儿童。

2.心理因素

由于多动症儿童生理缺陷,使他在学习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都带来一定的障碍。他们往往被人冷落或排斥,因而引起他们孤独的性格和一些怪异或过激行为,导致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平衡存在严重的障碍。由于智力低下,学习能力差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二)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孩子成长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小廖父母文化水平低,缺乏对多动症儿童特性的了解,平时不善于读书看报,信息来源狭隘,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和多动行为时,爸爸常常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孩子耳闻目睹,学会了遇到问题没有耐心,动不动就暴跳如雷,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恶化他的人际关系。妈妈和奶奶出于保护孩子,过分溺爱,所有日常事务全部包办,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这样也降低了他的自信心,增加了负面情绪产生几率。

2.学校因素

在多次与家长访谈中了解到小廖是个早产儿,语言发育比较迟,上幼儿园期间,由于小廖多动易怒,课堂常常出现怪异行为,影响了正常教学,老师干脆让他独自在教室外面游荡,放任自由,导致小廖从小没有树立起规则意识,养成自由散漫、不合群的习惯。

刚上小学时,小廖很不适应学校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节奏,情绪波动大,喜怒不定,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时不时离开座位,影响他人听课,不少同学和家长对他有很大的意见,多次提出要将其调离班级。

四、教育策略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离不开家长、教师和伙伴耐心的陪伴、帮助和教导,对于多动症儿童更需要理解、接纳和支持教育。

每学期初我便组织科任老师和家长根据小廖的个性特征、行为表现和学业基础,共同商讨,制定个别化辅导计划,明确学期目标和每月短期目标,确定教育干预策略。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小廖发展变化,扬长避短,为下一步教育提供可贵的参考资料,进一步确定新的教学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调整教学干预策略,逐步建立支持系统。

(一)提供物理支持,增强规则意识

针对多动症儿童注意力持续不久的特点,教师给予物理支持,在座位安排上做了调整,把小廖安排在靠近讲台前排的座位,当小廖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用眼神、手势、语音语调的变化,暗示提醒小廖专注课堂,认真听讲,慢慢培养了他遵守课堂纪律的规范意识。

(二)调整课程支持,提高学习能力,体验成功喜悦

学科学习方面,教师根据小廖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采用结构化教学,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细化,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作业设计和评价标准。让他学有所思,思有所获,学习中体验成功,收获喜悦。

(三)给予友伴支持,提高交往水平,改善人际关系

针对小廖在班级中人际关系比较紧张,口语交际能力低下,安排一个能力强、学习成绩好,又乐于助人的小干部作为他的同桌。小廖遇到困难时,同桌就会及时提醒帮助他,让他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做好。教师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如开学初的“迎新会”,每个月的“生日会”,期末的“分享会”;结合学校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鼓励小廖积极参与,敢于表现,或采用角色转换情境剧表演,让他学会换位思考。

(四)学习方式支持,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控能力

针对多动症儿童情绪波动大的特点,将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资源,我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一起为小廖进行心理辅导,利用沙盘游戏、绘本故事、自画像等形式,通过情感认知,掌握情绪的正确表达和舒缓紧张情绪的方法,帮助他自我成长。主要方法有:A.数数法,当心里紧张焦虑时,闭眼默数五个数;B.利用资源教室的康复玩具,让他拧压玩具,造成手肌肉紧张;C.利用吹气球的办法,学做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减少过激行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五)注重正强化,发现闪光点,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小廖生性好胜,热爱集体,又比较自卑,老师尽量从他身上找闪光点,加以强化,增加其成功的体验,鼓励他多为班级做好事,如:擦黑板、整理讲台、分发作业等,虽然有时会虎头蛇尾,但每次只要有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了他的集体意识。为增强其自信心,提高他的威性,班主任鼓励他参加学校执勤,他在当好执勤队员同时学会了控制自己。站在校门口执勤时,校服整齐,系好红领巾,戴好勋带,昂首挺胸地向老师们敬礼,协助老师维持秩序。渐渐地小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支持,心中充满自豪与喜悦,追求进步的信心大大增强。

(六)争取家庭支持,家校合力共进,充分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

通过家长访谈,我们了解到小廖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感到非常焦虑,刚开始时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态,不太接受学校老师的建议,后来经过老师们多次沟通,为家长提供信息咨询,鼓励他们多次参加关于特殊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对学校融合教育渐渐有了了解,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在对小廖进行全方位的学校教育的同时,老师善于运用QQ、微信、电话、面谈等方式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小廖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和行为表现,商讨适合孩子的教育干预方法。如:引导家长利用代币法,让小廖逐步建立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五、实施效果

在平等和谐的融合环境中,小廖渐渐树立了规则意识,学会感恩,学会分享,情绪趋于稳定,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但持续不久,能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班级里越来越多同学理解、接纳他,愿意与他一起交往,一起玩游戏,同伴和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但是小廖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学习能力有待继续加强培养。

六、反思与建议

我校虽然没有特殊教育和心理专业的教师,但是老师们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极探究,发现沙盘游戏疗法、绘画疗法、代币法、自我暗示法等教育干预值得推广到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的教育中去。让我们继续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遇见特殊,遇见美。人海茫茫,众生芸芸,遇见你,就像偶然中必然的缘,一切那么自然。因为遇见你,我对特殊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因为遇见你,我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感受到健康的珍贵和人性的美;因为遇见你,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多动症注意力情绪
让注意力“飞”回来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