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教学理念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

2019-02-19吴泳诗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物

吴泳诗

摘 要:STEM教育理念整合初中生物教学,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课为例,引导学生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的活动构建,获取知识,从而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利用深度等级工具测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关键词:STEM;生物;适应与影响

一、教材分析

“STEM”是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英文名称的简称,STEM教育通过使用各种基于活动的学习模型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快速深入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创新力。

本节的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在前一节“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以后“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基础准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能力目标

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2)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重点和难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小侦探家

创设情境:小丽有一只宠物小鸟,她忘记把鸟笼关上,小鸟飞走了。经过寻找,确定了小鸟躲藏的范围,拍下了图片,你能从图片中找到小鸟吗?(教师展示图片)

学生通过图片寻找小鸟,从而引出保护色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1)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保护色?请举例。(2)保护色除了帮助动物躲避危险,还有什么作用?(3)除了保护色,动物还有哪些生存技巧?而植物又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4)通过想象和查找资料,思考这些生存技巧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回答,把关键词写在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展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做归类、总结,得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

3.活动:我的动物,我做主

(1)教师展示活动任务和评价表

任务:每个小组将会抽到一个动物形象(可能真实存在或想象)。各个小组需要分析这种动物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设计生存环境。

材料工具:画笔、画纸、颜料、棉花球、胶水、树枝、小石子、胶带、叶子。

(2)分析动物特点,设计环境制作方案

教师展示材料用具。学生以小组形式抽取一个动物的特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并形成统一方案。教师巡堂,并启发学生思考:它是什么类型的动物?它的嘴、耳、前肢、后肢有何特点?它的体型如何?是白天行动还是夜间行动?它以什么为食?它有什么天敌?设想它的样子。它有什么生活习性等。

各小组把环境制作方案、要使用的材料和小组分工写在设计图上并標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容易联想到某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应该和其外表颜色、生活习性息息相关。完成设计图的小组交给老师确认后开始制作。

(3)制作动物生存环境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动物生存环境,然后思考问题:生存环境有哪些因素?如何描述其生存环境?除了环境,其他生物会不会对它产生影响?它会影响其生活环境吗?

学生根据问题思考,完善制作,展示本组作品和讲解,展示完后对报告进行修改。

4.除了适应环境,动物还会影响环境

教师播放关于生物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学生说感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到,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在影响环境,在众多生物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最大,思考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保护生物的家园。

5.总结归纳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适应环境和进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成了今天的生物圈。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结合STEM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物圈的重要基本观点。

在课堂导入中,以故事引导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方向连续思维。在组织生物生存环境的活动中,活动时间较难把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能力,在课前进行合理分组,预测学生的完成度,准确把握时间,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保证教学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且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发现不明生物
史上“最黑暗”的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