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

2019-02-19陶天云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主题

陶天云

摘 要:从传统上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一直是对封建私塾的批判,但也有另一种观点是作者对儿时的美好回忆,不具有任何批判的性质。

关键词:文章主题;儿时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题可谓是众说纷纭。其中对百草园的认识可能并没有多少不同意见,关键是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看法。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必须紧扣“先生”这个人物,因为他是三味书屋教学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书屋生活是“有趣”还是“乏味”,都是在他的直接作用下形成的,封建教育的反动性和现实性在文中是通过他的教学活动来体现;作者对书屋生活的态度也是通过对他的态度来反映的。因此,这个人物对正确理解本文主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作者见到先生之前,很明显,先生在作者心中有较高的地位,因为“我早就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渊博的人”,所以很“恭敬”。正因为是“听说”,也正说明先生在众人心中是好的,文中没有提到先生的坏话,表明“我”没有听到,这与先生的优秀品质不无关系。

先生第一次出现是在拜师行礼时。有些大师对先生“心安理得”地接受学生的“拜”大做文章,其实这是我们礼仪之邦的体现。就是今天的社会,学生还在上下课时对老师起立,礼节的形式变了,但所表达的含义却并没有改变。

关于“怪哉”,也确实体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先生不做回答这有先生的道理。至于先生是否知道这种虫,这并不重要。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强迫先生一定要知道这种虫,也不能从先生是否知道这种虫来判断先生是渊博还是“不学无术”,因为我们不仅原谅了数学霸主教学的无能,而且也原谅了巨人牛顿在开猫洞时所犯下的本不可饶恕的过错,先生不告诉“我”,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只要读书”。于是“我就只读书”,这说明孩子理解先生,并没有“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这一方面说明百草园出来的孩子无拘无束成为习惯。另一方面说明先生对这样的孩子并没有放弃。“后来却好起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进步较大。这足以说明先生教学有方。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这位“高而瘦的老人”不会不知道这一点,要不然,他怎么会对孩子到后面园子里去玩态度如此暧昧?他知道劳逸结合的道理,但他更清楚在园子里“捉了苍蝇喂蚂蚁”塑造不出绝世的文豪,于是,“太久了,可就不行了”。

“人声鼎沸”体现了当时的教学情景,更是直观地反映出当时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现在看来似乎是没有用处,而在当时却跟今天的数、理、化一样重要。很多事物都有其时代烙印,这也不例外,难道我们还要先生教孩子电脑知识?谁能肯定今天教给孩子的,我们自认为还十分有用的知识在百年之后还会如此有用?就算先生认识到这些内容的“不实用”,恐怕也还是不得不教这些东西吧?何况先生用这些“无用的知识”教孩子识字、造句、作文,最终孩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有些大师也许会说这些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是当时的教育制度,因为是这种制度决定了教学内容,因此,这是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要想一想,我们到底有没有理由要求“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科学地提出素质教育!

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有人说这体现了孩子“对艺术的追求”。这就说明就在这被人称为“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孩子对艺术的追求不但没有“惨遭扼杀”,而且“成绩却不少”,并且文中体现的孩子对艺术的追求并不是痛苦的,而是轻松愉快的。

由此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位亲切和蔼、教学有方的好老师。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一样有趣。

如同对百草园一样,孩子对三味书屋也一样依恋。但这种依恋又与对百草园的依恋有所不同:对百草园的依恋是无知的、天真的,是对从熟悉到陌生的一种反抗心理的体现,而对书屋生活的依恋则是相对成熟的、理智的。我们也不要把孩子看成是永远也长不大的。通过学习,他们早已没有了进入三味书屋时的那种困惑了。

百草园这个“自由的天地”“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同样三味书屋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我们也不能因为百草园“适合孩子”而让孩子永远待在百草园里“捉麻雀”。因为那毕竟是“我那时”的乐园,如果让三味书屋的“我”再回到百草园,也许那“确凿只不过是一些野草”罢了。

私塾,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今天的一切科学,也正是几千年来“不科学”的私塾教育淀积的结果。文中的“我”还没有看到这种教育的“不科学”之处,就算“我”认识到其“不科学”性,那么“我”还受不受这种教育的毒害?当时哪一种教育是科学的?我们也不过是在半年前才认识到我们的现代教育的弊端而提出了据说是十分科学的素质教育!

本文也是这样,其是对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表现的就是令人心驰神往的童趣,这就是本文的主题。课本选入此文,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私塾教育,学习文章是如何通过绝妙的写景和明白如画的叙述来表现童趣的。

参考文献:

[1]王春菊.浅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J].文学教育(中),2011(6):30.

[2]鞏佩丽.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J].现代语文,2013(4):57-58.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主题
运用典型材料 突出文章主题
初中英语阅读整体性教学模式浅谈
巧用对比 突出人物形象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谈语文趣味教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探寻鲁迅生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