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
——以南京某高校为例

2019-02-19徐梦玲信莹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马丁职业规划

□徐 明 徐梦玲 信莹莹

一、新媒体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核心载体的必然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受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当代高校大学生职业目标模糊,缺乏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对自我、对社会认知也存在偏差。大部分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通识性教育课程,以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但由于可获得的职业生涯规划信息资源和渠道有限,学生在职业方向、目标选择上仍处于茫然状态。缺乏自我认知,不能科学全面地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影响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价值的充分实现;缺乏职业认知,对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脱离实际或过于简单;缺乏社会认知,未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影响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

(二)传统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以独立的选修课或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组成部分的形式实施,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在形式上,固定的授课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兴趣;在氛围上,学生教师课程互动不足,无法得到积极反馈,仅为单方面的灌输。在成效考核层面,传统授课模式对预期达到的培养目标缺乏客观、完善考核评估标准与体系,因此不能很好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教育培养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新媒体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独特优势。一方面,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交互性,突破了传统的单向传输授课模式。新媒体平台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运用,使得学生与职业指导教师能够充分实现互动交流,有效提升了双向沟通效率,促进双方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是当代大学生的特有标签,而这种个性化也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关注的因素,新媒体形式很好的迎合了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新媒体平台中可以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多种个性化教育模式,这种个性化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就业思维,进而在未来“职海”中保持理性,高效、准确地对职业生涯进行判断、评估和取舍,做出最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发展选择。此外,新媒体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即时性就业指导服务,即及时更新、获取职业生涯规划优秀案例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即时地根据自身情况作出职业生涯规划调整。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模式创新

为进一步探索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创新路径,本研究调查了南京某高校开展的《马丁的早晨》微信栏目,《马丁的早晨》栏目设计了反馈问卷进行有关数据分析。《马丁的早晨》是一档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的优秀人物专访栏目,该栏目旨在通过优秀案例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思路,明晰对未来的规划,变被动认知为主动认识,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马丁的早晨》推出三季以来,共计策划了58篇推送,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5个专业,涉及考研、保研、考公、出国留学、就业、创业共6个领域的优秀校友专访。

(一)样本特征。本次调查以某高校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146份问卷,回收问卷146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样本性别方面,女生占70.5%,男生占29.5%;户籍方面,城镇户口学生占66.4%,农村户口学生占33.6%;调查对象专业来自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五个专业。

样本特征计数列数%年级大一146100.0%性别男4329.5%女10370.5%户籍城镇9766.4%农村4933.6%专业人力资源管理3524.0%行政管理2013.7%土地资源管理5336.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215.1%劳动与社会保障1611.0%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Q7:在看《马丁的早晨》之前有过对未来的规划吗?次数百分比有效的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保研3221.921.921.9考研5034.234.256.2就业2315.815.871.9创业85.55.577.4考公74.84.882.2出国117.57.589.7没有想过1510.310.3100.0总计146100.0100.0

问卷结果显示89.7%的被调查者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但仍有10.3%的被调查者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此外,尽管有89.7%的被调查者能够在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中作出选择,但对职业发展具有明细的规划和发展路径的仅占8.89%,80.81%的被调查者只有职业发展的大致方向。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特别是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明晰路径尤为重要。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成效。

Q11:看过《马丁的早晨》后,你的规划是否有转变?次数百分比有效的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对原来的规划更加清晰5940.4140.4140.41有了新的想法但还是不确定7752.752.782.2规划发生改变32.12.184.2依然没有规划70.040.04100.0总计146100.0100.0

调查显示,有40.41%的被调查者对原有的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相比未观看《马丁的早晨》之前增加31.52%,而依然没有规划的占比下降至0.04%,可见《马丁的早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此外,78.8%的被调查者认为《马丁的早晨》推送的优秀案例中的经验方法值得学习,但仍需结合自我情况进行修改调整。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的选择上,34.9%的被调查者倾向于开展如《马丁的早晨》式的线上平台指导,但仍有33.5%的被调查者更青睐传统专业的指导课程及线下的各种主题交流活动。

3.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职业规划指导模式改进。基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知,《马丁的早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平台,增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但仍可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精细化、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在推送内容上,可增加专业知识的推送,均衡不同职业发展板块的推送比例,还可推荐一些有利于就业专业方向的书籍或指导等。在设计形式上,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如增设针对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开发“自动文本回复”功能或引用“第三方自动聊天机器人”,除智能回答学生的问题外,还可定制有关职业规划的模块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职业发展信息,以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增加平台的黏度。

三、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路径

(一)贴近大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交互平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要求以全方位的视角透视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方向,贴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发展眼光创新职业规划教育。除构建微信公众平台外,还可结合专业特点、职业发展需求和资源配置情况开发设计职业发展指导APP等,根据大学生个体情况定制面试技巧和问答咨询,满足更加深入、复杂的职业发展信息查询和互动功能需求。

(二)“线上—线下”有效融合,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渠道。传统职业生涯规划授课等形式并不会因新媒体的出现而被完全取代,两者可实现相互结合,各取所长。依托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推送仅是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的创新手段与工具,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优秀经验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素质竞赛、联合社会力量打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等线下形式同样必不可少。因此,以新媒体平台唤醒学生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视,使之有一个初步了解,再以传统授课等形式详细讲述职业规划中的问题,以方便学生深入学习,确立自身目标。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优化与升级。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优化离不开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建设。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就业率为首要衡量标准,功利化的教育体系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因此,新媒体视角下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要求全国高校协同合作,实现优质教育专家资源的共享与合理配置;同时指导团队中还可吸收具备专业指导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师、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等,通过学习交流和互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并应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在日常通识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咨询服务等,系统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优化与升级。

四、结语

新媒体视角下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拓宽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视域,符合当今科技创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各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过程中都应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一个需要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去达成的一个又一个小目标,最后达成的终极目标。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也不是临近毕业时才做出的仓促选择,而是经过对自身兴趣和能力的综合考虑后的慎重决定。因此,新媒体时代下提升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不仅需要学校的建设,更需要大学生个人的努力,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加强对自我的认知、对职业的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马丁职业规划
阿斯顿·马丁Valkyrie Spider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神笔马丁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维马丁的诗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