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城市依托“三区”共建共享

2019-02-19秦焕升

城乡建设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三区城乡园区

■ 秦焕升

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辖13处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5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20万。2018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05%;2019年,中心城区人口将突破50万人,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近年来,诸城市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依托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整合要素资源,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以生活社区为单元,以生产园区为支撑,以生态景区为底色,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试点“三区”共建共享新路径,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

一、坚持规划引领

以“规划引领、示范带动、项目支撑、突出重点”为原则,科学优化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 “三区”融合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中心城区—镇街驻地—新型社区—自然村”“四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搭建起城乡融合发展大平台。

一是规划引领,标准导向。坚持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完善社区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园区、景区建设规划,全面统筹农业农村空间资源。聘请高端专业机构,科学研究制定地方标准,明确“三区”建设、运行、发展规范标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调控作用。目前,诸城市已制定出台《推进“三区”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三区”共建共享地方标准、推进路径和工作措施。

二是示范带动,有序推进。注重典型引路,集中优势资源,扶持打造一批“三区”共建共享示范样板,着力增强示范带动效应。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组织实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稳妥有序有力推进。目前,已成功打造乔庄、大源、土墙、合乐等34个“三区”共建共享示范区。

三是项目支撑,融合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细化压实责任,强化督查考核,加快项目落地见效,以重点项目建设新突破,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已培育起农业“新六产”示范项目28个。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推进“三区”融合、“三农”融合、“三美”融合,在全方位深层次融合中实现共建共享。

四是突出重点,打造特色。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不搞统一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挥优势、打造亮点,既考虑共性要求,更凸显个性特点,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特色鲜明的共建共享发展道路。

二、统筹融合发展

以“三区”共建共享、深度融合为抓手,发挥县域经济强、龙头企业多、城镇化程度高的优势,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产城融合、共融共生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在县域内过上市民化的生活。

一是着力建设新型生活社区。针对传统农村大量空心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成本过高、覆盖人口有限等问题,创新探索“多村一社区”建设模式,有序推进合村并点,推进基层组织和村集体经济同步振兴。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下移、经济功能拓展和聚合居住区建设,将农村社区打造成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和社会管理平台。逐步将条件成熟的自然村合并到已建成的41个农村新型社区中去,目前已约有1.5万户、5.6万人完成聚集,实现了就地就近城镇化。同步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推进农村闲散建设用地集中利用。

二是着力建设特色生产园区。立足农业产业化优势,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2018年流转土地12.7万亩,建成500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7个,为41个已建成的农村新型社区提供了2100多个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探索“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特色园区+种养农户”模式,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行“大区域多主体”“大园区小农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培育潍坊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41家、家庭农场1630家、农民合作社2728家。

三是着力建设优美生态景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利用诸城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社区景区化、园区生态化,全面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美丽家园。打造了南湖常山、龙都恐龙花海、枳沟红色文旅等5个示范片区,建成年画村、桃花源、蔡家沟等50多个特色村,发展精品农旅线路11条,构建起“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全域旅游格局,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就业15万多人。开展“十河共治”“绿满龙城”行动,完成造林面积3.9万亩。目前,已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三、完善保障机制

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产城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动“三区”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推动组团发展。打破区域界限,采取区域联合、典型引领、龙头带动、资源共享等模式,在更大范围内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实现串点成线、扩线成面,构建全域发展格局。

二是推进互联互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统筹规划建设道路、水电、通信、热气、污水管网等,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实现园区、社区、景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完善。

三是强化保障支撑。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加快推进涉农项目和扶持资金统筹融合,导入“三区”共建共享。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工商资本活跃、社会广泛参与、农民踊跃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优先支持“三区”共建共享项目建设发展。

猜你喜欢

三区城乡园区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城乡涌动创业潮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汽车智能三区空调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