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2019-02-19佳,阎平,翟伟,姜

草业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玛纳斯变型种数

刘 佳,阎 平,翟 伟,姜 洁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植物区系是植物界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特别是在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发展和演化的结果。它以种群的方式存在,组成各地植被的实体,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反映和环境变迁的鉴证或依据[1-2]。新疆的荒漠类型很丰富,主要包括低山荒漠、砾石荒漠(戈壁)、冲积平原荒漠、盐土荒漠和沙漠,而在玛纳斯河流域这5种类型都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新疆荒漠植物的特点。平原荒漠和地下水位较高的盐土荒漠,由于多年的开荒遭受了较严重的破坏而萎缩,而沙漠和低山荒漠相对保留较为完好。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在许多低山荒漠也开始进行绿化工程,这使得低山荒漠原有的生态环境正被打破,因此对低山荒漠的物种调查很有必要。经前期对新疆各地的考察发现,位于天山北坡与准噶尔盆地的山地交汇带的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很有特色,其物种多样性丰富,具有代表性,其核心区位于玛纳斯河中上游两侧,西至石河子14~15 km,东延伸至玛纳斯 4~5 km,南北宽 10~20 km,海拔 550~1 000 m。截至目前对该区植被的调查研究甚少,马真等[3]对石河子绿洲-荒漠区十字花科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区十字花科植物共29属41种;杜珍珠等[4]对石河子绿洲-荒漠区菊科植物的多样性有过单科方面的相关研究,而对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整个植物区系目前尚无较系统的研究。

为此,对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进行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和鉴定,确定该区的植物种类,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植物区系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该地区植物区系的科属组成、地理成分和植物生活型及生态型等特征,以期为干旱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荒漠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于2003-2005年、2010-2013年及2016-2017年的春、夏、秋季,先后对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同时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进行GPS定位并详细记录了采集地点、形态特征及生境分布。借助《中国植物志》[5]、《新疆植物志》[6-7]、《新疆树木志》[8]等相关工具书对所采集的标本及石河子大学标本馆历年积累的该区相关标本进行准确鉴定,确定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植物种类[9]。在形态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植物地理学,植物区系学以及相关文献资料[10-12],同时结合吴征镒等[13]对中国种子植物划分的分布区类型和《中国植被》[14]对植物生活型的划分,通过统计、比较,分析研究该区种子植物的科(属)组成特点、生活型、生态型及地理成分特征,以期为该区物种多样性保护及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共有44科174属294种,分别占新疆种子植物科的34.92%、属的19.59%、种的6.67%(表1)。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科、属、种数的2.27%、0.57%、0.34%,被子植物43科173属293种,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科、属、种数的97.73%、99.43%、99.66%,被子植物占优势。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39科148属253种,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科、属、种数的88.64%、85.06%、86.05%,单子叶植物4科25属40种,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科、属、种数的9.09%、14.37%、13.61%,双子叶植物优势明显。其中菊科(Compositae)、藜科(Chenopodi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禾本科(Gramineae)和豆科(Leguminosae) 是该区种子植物中的较大科,为该区系的优势科,猪毛菜属(Salsola)和黄耆属(Astragalus)是该区含种数最多的属,为该区种子植物的优势属。

表1 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种类组成Table 1 Composition of low mountain desert seed plants forming a hierarchy in the Manas River in Xinjiang

2.1 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科属组成特点

2.1.1 科的组成特点

科常被认为是植物分类学中较自然的演化单位,因而分析某一个区域植物区系的科是揭示该地区系特征的重要途径[15]。对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44科种子植物所含的属、种数进行统计 (表2),结果显示,较大科 (21~50种) 有5科,如菊科(27属 45种)、藜科 (16属 42种)、十字花科 (22属33 种)、 禾 本 科 (20 属 28 种) 和 豆 科 (9 属 23 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11.36%、总属数的54.02%、总种数的58.17%,无论是在属级还是种级水平上都是该区系的优势科[16];中型科 (11~20 种) 仅 1 科,为紫草科 (Boraginaceae) (8 属 14 种),分别占该区总科、属、种数的2.27%、4.60%、4.76%;寡种科 (2~10种) 有21科,如百合科 (Liliaceae)(3属10 种)、唇形科 (Labiatae) (6属9 种)、蓼科(Polygonaceae) (2 属 8 种)、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5 属 6 种)、蔷薇科 (Rosaceae) (5 属 6 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 (4 属 5 种)、 罂 粟 科 (Papaveraceae)(4 属 5 种)、 玄 参 科 (Scrophulariaceae) (4 属 5 种)、柽 柳 科 (Tamaricaceae) (2 属 5 种)、 旋 花 科 (Convolvulaceae) (2 属 5 种)、 茄 科 (Solanaceae) (3 属4种)、景天科 (Crassulaceae) (3属3 种)、蒺藜科(Zygophyllaceae) (2 属 3 种)、 苋 科 (Amaranthaceae)(1 属 3 种)、伞形科 (Apiaceae) (1 属 3 种)、锦葵科(Malvaceae) (2属2 种)、 败 酱 科 (Valerianaceae)(2 属 2 种)、大戟科 (Euphorbiaceae) (1 属 2 种)、列当科 (Orobanchaceae) (1 属 2 种)、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1 属 2 种) 和 茜 草 科 (Rubiaceae) (1 属 2 种),寡种科分别占该区总科、属、种数的47.73%、31.61%、31.29%;单种科 (含1种) 有17科,为麻黄科 (Ephedraceae)、榆科 (Ulmaceae)、荨麻科 (Urticaceae)、马齿苋科 (Portulacaeae)、小檗科 (Berberidaceae)、 山 柑 科 (Capparaceae)、 牻 牛 儿 苗 科(Geraniaceae)、骆驼蓬科 (Peganaceae)、白刺科 (Nitrariaceae)、芸香科 (Rutaceae)、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报春花科 (Primulaceae)、白花丹科 (Plumbaginaceae)、 萝 藦 科 (Asclepiadaceae)、 川 续 断 科(Dipsacaceae)、莎草科 (Cyperaceae) 和石蒜科 (Amaryllidaceae),单种科分别占该区总科、属、种数的38.64%、9.77%、5.78%。

单种科和寡种科有38科,占总科数的86.37%,比例最高,但种数仅占总种数的37.07%;较大科和中型科合计只有6科,仅占总科数的13.63%,比例最低,但种数占总种数的62.93%,是该区系的基础和主体。

将该地主要科与新疆植物区系[6-7]相比较发现(表3),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科中,藜科占新疆藜科的28%,十字花科占新疆十字花科的15.64%,而禾本科仅占新疆禾本科的8.62%、菊科占新疆菊科植物的7.65%,豆科占新疆豆科植物的5.75%;而该区含种数较小的紫草科占新疆紫草科植物的13.59%,百合科占新疆百合科植物的10.42%,唇形科占新疆唇形科植物的6.72%。

表2 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科的组成Table 2 Composition of low mountain desert seed plants family forming a hierarchy in the Manas River in Xinjiang

表3 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主要科的比较Table 3 Family order of low mountain desert seed plants forming a hierarchicay in the Manas River in Xinjiang

2.1.2 属的组成特点

对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174属所含的种数进行统计(表4),结果显示,主要有单种属(含1种)、寡种属(2~6种)和较大属(11~20种)3个类型,而中型属(7~10种)和超过20种的大属都没有。其中单种属共有115属[如,麻黄属(Ephedra)、榆属(Ulmus)、荨麻属(Urtica)、角果藜属(Ceratocarpus)、樟味藜属(Camphorosma)、绒藜属(Londesia)、梭梭属(Haloxylon)、假木贼属(Anabasis)、对叶盐蓬属(Girgensohnia)、小蓬属(Nanophyton)、马齿苋属(Portulaca)、卷耳属(Cerastium)、硬骨草属(Holosteum)、蝇子草属(Silene)、繁缕属(Stellaria)、唐松草属(Thalictrum)、侧金盏花属(Adonis)、角果毛茛属(Ceratocephalus)、牡丹草属(Leontice)、秃疮花属(Dicranostigma)、海罂粟属(Glaucium)、紫堇属(Corydalis)、山柑属(Capparis)、群心菜属(Cardaria)、厚翅荠属(Pachypterygium)、菥蓂属(Thlaspi)、荠属(Capsella)、绵果荠属(Lachnoloma)、舟果荠属(Tauscheria)、鸟头荠属(Euclidium)、脱喙荠属(Litwinowia)、四齿芥属(Tetracme)、离子芥属(Chorispora)、异果芥属(Diptychocarpus)、丝叶芥属(Leptaleum)、四棱荠属(Goldbachia)、念珠芥属(Neotorularia)、亚麻荠属(Camelina)、播娘蒿属(Descurainia)、合景天属(Pseudosedum)、瓦莲属(Rosularia)、瓦松属(Orostachys)、绣线菊属(Spiraea)、单叶蔷薇属(Hulthemia)、委陵菜属(Potentilla)、栒子属(Cotoneaster)、槐属(Sophora)、胡卢巴属(Trigonella)、车轴草属(Trifolium)、骆驼刺属(Alhagi)、野豌豆属(Vicia)、老鹳草属(Geranium)、骆驼蓬属(Peganum)、 白 刺 属 (Nitraria)、 蒺 藜 属 (Tribulus)、拟芸香草属(Haplophyllum)、锦葵属(Malva)、苘麻属(Abutilon)、琵琶柴属(Reaumuria)、胡颓子属(Elaeagnus)、点地梅属(Androsace)、补血草属(Limonium)、鹅绒藤属(Cynanchum)、天芥菜属(Heliotropium)、软紫草属(Arnebia)、假狼紫草属(Nonea)、勿忘草属(Myosotis)、异果鹤虱属(Heterocaryum)、糙草属(Asperugo)、欧夏至草属(Marrubium)、青兰属(Dracocephalum)、扁柄草属(Lallemantia)、鼠尾草属(Salvia)、黄芩属(Scutellaria)、枸杞属(Lycium)、天仙子属(Hyoscyamus)、野胡麻属(Dodartia)、婆婆纳属(Veronica)、方茎草属(Leptorhabdos)、缬草属(Valeriana)、新缬草属(Valerianella)、蓝盆花属(Scabiosa)、白酒草属(Conyza)、花花柴属(Karelinia)、絮菊属(Filago)、苍耳属(Xanthium)、千里光属(Senecio)、刺头菊属(Cousinia)、 顶 羽 菊 属(Acroptilon)、 大 翅 蓟属(Onopordum)、斜果菊属(Plagiobasis)、珀菊属(Amberboa)、 菊 苣 属(Cichorium)、 蝎 尾 菊属(Koelpinia)、小疮菊属(Garhadiolus)、异喙菊属(Heteracia)、鼠毛菊属(Epilasia)、乳苣属(Mulgeium)、头嘴苣属(Cephalorrhynchus)、还阳参属(Crepis)、齿稃草属(Schismus)、羊茅属(Festuca)、偃麦草属(Elytrigia)、披碱草属(Elymus)、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赖草属(Leymus)、剪股颖属(Agrostis)、落芒草属(Piptatherum)、画眉草属(Eragrostis)、虎尾草属(Chloris)、狗牙根属(Cynodon)、稗属(Echinochloa)、孔颖草属(Bothriochloa)、苔草属(Carex)和鸢尾蒜属(Ixiolirion)],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66.09%、总种数的39.12%,可见单种属在该区系中所占比例最高。寡种属共有57属[如,鹤虱属(Lappula,6种)、木蓼属(Atraphaxis,5种)、蒿属(Artemisia,5种)、独行菜属(Lepidium,5种)、藜属(Chenopodium,5种)、顶冰花属(Gagea,5种)、碱蓬属(Suaeda,4种)、柽柳属(Tamarix,4种)、蒲公英属(Taraxacum,4种)、蓼属(Polygonum,3种)、阿魏属(Ferula,3种)、荆芥属(Nepeta,3种)、滨藜属(Atriplex,3种)、绢蒿属(Seriphidium,3种)、蓟属(Cirsium,3种)、鸦葱属(Scorzonera,3种)、地肤属(Kochia,3种)、苋属(Amaranthus,3种)、庭荠属(Alyssum,3种)、涩荠属(Malcolmia,3种)、芨芨草属(Achnatherum,3种)、粉苞苣属(Chondrilla,3种)、菟丝子属(Cuscuta,3种)、葱属(Allium,3种)、驼绒藜属(Ceratoides,2种)、盐生草属(Halogeton,2种)、叉毛蓬属(Petrosimonia,2种)、石竹属(Dianthus,2种)、铁线莲属(Clematis,2种)、烟堇属(Fumaria,2种)、南芥属(Arabis,2种)、鼠耳芥属(Arabidopsis,2 种)、 大 蒜 芥 属(Sisymbrium,2种)、蔷薇属(Rosa,2种)、草木樨属(Melilotus,2种)、 苜 蓿 属(Medicago,2种)、 锦 鸡 儿属(Caragana,2种)、霸王属(Zygophyllum,2种)、大戟 属(Euphorbia,2种)、 旋 花 属(Convolvulus,2种)、孪果鹤虱属(Rochelia,2种)、新塔花属(Ziziphora,2种)、茄属(Solanum,2种)、玄参属(Scrophularia,2种)、列当属(Orobanche,2种)、车前属(Plantago,2种)、拉拉藤属(Galium,2种)、婆罗门参属(Tragopogon,2种)、苦苣菜属(Sonchus,2种)、莴苣属(Lactuca,2种)、早熟禾属(Poa,2种)、雀麦属(Bromus,2种)、旱麦草属(Eremopyrum,2种)、 拂子茅 属(Calamagrostis,2种)、针茅属(Stipa,2种)、狗尾草属(Setaria,2种)和郁金香属(Tulipa,2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32.76%、总种数的52.38%,其中仅含2种的有33属,含3种的有15属。较大属只有猪毛菜属(Salsola,13种)和黄耆属(Astragalus,12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15%、总种数的8.5%,也是该区的优势属,黄耆属是新疆的第一大属,猪毛菜是荒漠区的第一大属,它们在该区(系)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表4 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属的组成Table 4 Composition of low mountain desert seed plant genera forming a hierarchy in the Manas River in Xinjiang

单种属与寡种属合计172属(含269种),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98.85%、91.50%,是该区系的主体成分,该区主要的优势种基本上都来自该类型。该区单(寡)种属占该区系的98.85%,表现出该区系中保存有较多的残遗属和新建属[17]。该区域有利于古老残遗植物类群的保存与新建类群的分化迁移定居,因为单(寡)种属代表着植物古老属的终结和新属的建立两个方向,单(寡)种属占区系中属的比例越大,则该种作用表现的就越强[18]。

2.2 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生活型及生态型特点

该区294种植物的生活型可划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一、二年生草本和寄生植物6类,其中一、二年生草本(含短命植物66种)有139种,占47.28%,比例最高;其次是多年生草本(含类短命植物11种),有110种,占37.41%;寄生植物5种,占1.70%;灌木有26种,占8.84%;半灌木有12种,占4.08%;乔木仅有白榆(Ulmus pumila)和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2种,占0.68%。该区以草本植物(254种)为主,占该区总种数86.39%;木本植物(40种)为辅,占总种数的13.61%。这与荒漠植物的一般特征相一致,同时也是大陆性干旱气候影响的结果。

该区的生态型单一,只有旱生和中生两种类型,以中生植物(198种)为主,占67.35%,但旱生植物(含96种,占32.65%)多为优势属种或建群种。该区中生植物能占优势是由于其特殊的适应机制,如许多一季生的短命植物或利用冲沟季节性富水的植物,还有混入的一些中生农区杂草。

将生活型与生态型结合分析发现,该区灌木、半灌木共38种,除个别为中生植物外,多为旱生植物,多为优势种或建群种,它们多分布于低山荒漠山前和山谷等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地方,靠发达的根系满足对水分的需要,少数则分布于山坡,如长枝木蓼(Atraphaxis virgata)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一、二年生草本共有142种,大多数都是中生植物[如,绵果荠(Lachnoloma lehmannii)、鸟头荠(Euclidium syricum)、离子草(Chrispora tenella)、丝叶芥 (Leptaleum filifolium)、烟堇(Fumaria schleicheri)、尖齿荆芥(Nepeta ucranica)、卵果鹤虱(Lappula patula)和旱麦草(Eremopyrum triticeum)等];短命植物比较丰富,多达66种。

2.3 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属级地理成分特点

根据吴征镒等[13]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新疆玛纳斯河低山荒漠种子植物共174属,可以将其划分为8个分布区类型和11个变型 (表 5)。

1) 世界广布成分 (Cosmopolitan type):该类型为广布属,分布于世界各地。该区有29属[如,蓼属、碱蓬属、猪毛菜属、独行菜属、黄耆属、旋花属和早熟禾属等]。其中猪毛菜属和黄耆属是该区最大的两个属,共25种。从生态型来看,属于这种类型的多以中生性的草本为主,在表现植物区系的特征时不起重要作用。

2) 泛热带分布类型 (Pantropic type):该区这种类型有13属,有马齿苋属、山柑属、天芥菜属、白酒草属、画眉草属、孔颖草属和菟丝子属等,占总属数的有8.96%,所占比例不高,这是由于新疆远离热带和亚热带,许多的泛热带成分在这里找不到生息地。

3) 北 温 带 分 布 及 其 变 型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North Temperate): 该 区 这 种 类 型有40属,占总属数的27.59%,该类型许多属在这里生长得很好,而且种系发育也很完全,它们多为各种群落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有12属(榆属、紫堇属、南芥属、鼠耳芥属、念珠芥属、绣线菊属、蔷薇属、青兰属、絮菊属、绢蒿属、蓟属和落芒草属),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8.28%,在植被中起重要作用,如榆属零星分布在山谷和条件较好的山坡,绢蒿属在山坡和冲积扇形成蒿属群落,绣线菊属、蔷薇属在海拔900 m以上的冲沟和山的阴坡形成规模较大的灌丛;北温带和南温带(全温带)间断分布变型有23属,分别是滨藜属、地肤属、蝇子草属、鹤虱属、枸杞属、玄参属、披碱草属和葱属等,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5.86%;欧亚和南美温带间断分布变型仅有5属(麻黄属、点地梅属、列当属、缬草属和蒲公英属),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3.45%。

表5 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Table 5 Generic area types of low mountain desert seed plants forming a hierarchy in the Manas River in Xinjiang

4) 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Old World Temperate):该区这种类型有33属,占到总属数的22.76%。其中旧世界温带分布有22属(如,雾冰藜属、樟味藜属、侧金盏花属、四棱荠属、瓦松属、粉苞菊属、赖草属、顶冰花属和郁金香属等),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5.17%;地中海、西亚(或中亚)和东亚间断分布变型只有2属,是木蓼属和鸦葱属,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38%;地中海区和喜马拉雅间断分布变型有3属,分别是天仙子属、鹅绒藤属和软紫草属,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07%;欧亚和南部非洲(有时也在大洋洲)间断分布变型有6属(石竹属、胡卢巴属、苜蓿属、蓝盆花属、婆罗门参属、莴苣属),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14%。这种类型是该区短命植物和类短命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该区早春植物的优势种,其中木蓼属虽不能形成大的群落,但却是灌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温带亚洲分布 (Temperate Asia):该分布区类型指的是那些主要局限于亚洲温带地区的属。该区属于这一类型的有两属,驼绒藜属和锦鸡儿属,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38%。这一类型常见于灌丛,所占比列虽小,但在植被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锦鸡儿属植物在海拔 950 m以下冲沟形成带状分布,在冲积扇和海拔 700~800 m的山坡形成大的锦鸡儿群落。

6) 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West Asia to Central Asia):该区的这种类型有 42 属,占总属数的28.97%。其中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有35属,变型只有7属。地中海区至西亚或中亚和墨西哥或古巴间断分布、地中海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间断分布和马加罗尼西亚,地中海欧洲、索科特拉、西亚,南至索马里分布都只含有1属,地中海至中亚和南非洲、大洋洲间断分布有4属(霸王属、孪果鹤虱属、烟堇属和齿稃草属),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76%;而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含有35属(如,角果藜属、梭梭属、假木贼属、牡丹草属、异果芥属、异果鹤虱属、大翅蓟属、蝎尾菊属、异喙菊属和鸢尾蒜属等),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4.14%。该分布成分主要集中在藜科、菊科和十字花科等大科中。

7) 中亚分布及其变型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Central Asia):该区这种类型有 14 属,占到总属数的9.65%。其中中亚分布有10属(绒藜属、厚翅荠属、绵果荠属、舟果荠属、脱喙荠属、四齿芥属、丝叶芥属、合景天属、单叶蔷薇属、斜果菊属),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6.89%;中亚东部(亚洲中部)分布变型是顶羽菊属和旱麦草属,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38%;中亚至喜马拉雅和我国西南分布变型是扁柄草属和方茎草属,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38%。这种类型多为旱生或耐旱的草本,多生于山前荒漠、砾石戈壁,它们是低山荒漠植被的重要组成者。

8) 中国-喜马拉雅(Sino-Himalaya):该区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成分的仅有秃疮花属,占到总属数的0.69%,分布在土质松软、植被盖度低的阳坡,对防止风沙和水土流失起重要作用。

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种子植物区系中温带及含温带分布的属有75属,占总属数的51.73%;其次是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的属有42属,占总属数的28.97%;中亚分布及其变型有14属,占总属数的9.65%;泛热带分布仅有13属,占总属数的8.96%;还有1属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仅占0.69%。这说明该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温带性质明显,与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联系较为紧密,有部分中亚分布及其变型,还有一小部分泛热带分布类型。

3 讨论与结论

经过调查,新疆玛纳斯河中上游低山荒漠共有种子植物44科174属294种,其中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43科173属293种,被子植物占优势。

该区较大科有5科,中型科有1科,寡种科有21科,单种科有17科。其中较大科和中型科仅含6科,但所含属数和种数分别占该区总属、种数的58.62%、62.93%,这说明该区科的优势性明显,属和种趋向于集中在有限的少数科内[19]。而较大科仅含5科,所含种数却占总种数的58.17%,较大科能占到如此高的比例,说明其在该区系构建中占主导地位,并且为该区的优势科。将该区主要科与新疆植物区系[6-7]相对比,发现藜科、十字花科、紫草科和百合科优势更明显。而在这8个主要科中有7个科属于世界分布类型,只有紫草科(Boraginaceae)属于热带至温带分布,这反映了该区生境的严酷性,只有世界性的广布科和适应能力较强的植物才能够在该区正常生长[19]。

该区单种属有115属,寡种属(2~6种)有57属(含154种),较大属(11~20种)仅有猪毛菜属(13种)和黄耆属(12种)。其中猪毛菜属为该区的常见属,黄耆属虽为较大属,但该属植物只有木黄耆(Astragalus arbuscula)在部分山的阴坡形成较小的群落,其他种则生于其他植物群落中。该区单种属与寡种属共计172属269种,占总属数、总种数的98.85%、91.50%,属和种趋向集中在单(寡)种属内,这表现出该区系中保存有较多的残遗属和新建属。

该区种子植物生活型较丰富,以一、二年生草本(含短命植物66种)和多年生草本(含类短命植物11种)为主,占总种数的84.69%;其次是灌木(26种,占8.84%)、半灌木(12种,占4.08%)、寄生植物(5种,占1.70%)和乔木(2种,占0.68%)。该区种子植物生态型以中生植物(198种,占67.35%)和旱生植物(含96种,占32.65%)为主。荒漠植物主要以旱生植物为主,而在该区中生植物能占优势是由于其特殊的适应机制,以及该区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山地和绿洲的过渡带),这与该区春季有少量降水、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相符合。

该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表明,从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该区含有8个分布区类型和11个变型,温带性质明显,与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联系较为紧密,有部分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和泛热带分布类型,其他分布很少。这说明该区系的种子植物地理成分类型与该区所处地理位置为温带相一致[20]。

猜你喜欢

玛纳斯变型种数
从当前汉字使用情况调查看《现代汉语常用字表》①
变型数独7月挑战赛
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用药整合管理干预效果研究
西南地区三种天麻变型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比较
简约≠简单
民族史诗入梦来——歌剧《玛纳斯》观感
基于邻接矩阵变型的K分网络社团算法
谈谈“玛纳斯”和“玛纳斯奇”这两个词
绝句(二首)
全国少数民族文字期刊分类种数、印数、总印张、总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