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属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
——《语境中的从属结构——认知、类型学及话语视角》述评

2019-02-15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语序主句法语

杨 勇

(阜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阜阳236041)

《语境中的从属结构——认知、类型学及话语视角》系芬兰科学院2007—2010年资助的项目“语境中的从属结构”的成果,由Laura Visapää、Jyrki Kalliokoski、Helena Sorva 3位联合主编,是一本收录了13位学者研究成果的论文集。这些成果大都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过,2014年由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该书是近年来从属结构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全书共11章,由1篇导论及10篇相关文章以及1个索引构成。下面分章介绍。

1 内容简介

1.1 第1章:导论

3位芬兰合作者Ilona Herlin、Jyrki Kalliokoski、Laura Visapää指出,从属结构是一个很难清楚、严格界定的语言学范畴。一般认为:第一,从属是一种句法关系,属于小句间的句法现象,与主句是依赖(dependency)的关系;第二,从属是一种语义关系,主从句表达的事件状态在认知上是不对称的,比较而言,并列在认知上是对称的;第三,从属表达的是2个论元之间的语用关系,2个小句之间存在语用动机。除了这3个视角外,还可以从认知、功能、类型学、互动语法、对比分析等视角以及话语分析、语境等基于使用的方法去研究从属结构。分类上,从属结构一般可以分为状语从句、补语从句和定语从句,这三者是从属结构的原型范畴。导论中,3位作者还对10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等都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价。

1.2 第2章:动态语法视域中的从属结构

本章由著名语言学家Langacker贡献。从认知语法的意义[1]、语法、加工及话语等角度看,认为从属至少涉及四大因素:第一,完整性(completeness),即小句是否具备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句子的所有成分,在此意义上,从属结构应该是一个限定句,而不是一个非限定结构或分词结构。第二,包含性(containment),从属结构包含在另一个更大的句子中,作为其一个构成成分,或者说嵌入在主句中。第三,凸显性(prominence),体现在语音和语义上:语音上,从属结构重音减弱,音高降低;语义上,从属结构是旧信息,是背景。第四,可及性(accessibility),在一个排好的序列中,一个成分为另一个成分提供心理可及路径,成分A只有通过成分B才可及,则A从属于B。从属的2个关键因素是凸显性和包含性,包含本是一个静态关系,但从语言和认知的动态视角看,它包含加工活动,即分类(grouping)。分类与关联性紧密相关,接近度和相似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类,比如句子、小句、短语、词、音节、音段这种分类。对3种典型的从属结构——定语从句、补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典型形式进行了认真审视,尤其关注了它们的非典型形式,比如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多种补语从句等,认为状语从句相比补语从句和定语从句,与主句的连接更松散。

1.3 第3章:真的有从属结构的句法范畴吗?

一般认为,即使从属不是普遍句法范畴,在某一语言的语法里,也是特别的句法范畴,为此,语言学家找了很多区别性特征。比如,从属结构至少需要具备两个句法特征:一是嵌入(embedding),一个小句嵌入到另一个小句中,作为其句法成分;二是依赖,一个小句不能独立存在,依赖另一个小句而存活,形式上有连接词为标志。但是,很多语言中,这些句法特征并不成立,比如加拿大的Mohawk语中,起定语从句作用的小句既不嵌入也不依赖,这让人疑惑,除了句法标准,是否应该加入其他的标准比如功能来界定从属结构?目的是显示很多证明从属是一种句法范畴的现象都并不是真正的证据。嵌入是从属结构最没有争议的句法标准,作者举了英语、几内亚语、汉语以及阿塞拜疆语中小句内置、外置、向后照应以及并列结构限制的例子,说明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现象对某一特别小句是嵌入还是非嵌入提供了矛盾的证据,同样的现象在不同场合有时可以,有时却不可以区分不同的小句类型。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语言项构成类,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属于不同类,但是因为不同的机制,不同的适用范围,在说话者的心理表征上,就没有显著证据将它们归为一类。这样一来,用语法证据去归类、去鉴定是否属于某一范畴,在实践中并不一定好用。语言内和跨语言的语料证明,很多认为是证据的语法现象其实并不是句法驱动的,从语义和语用原则,或者语法化和某一特别结构延伸发展的历时过程,可以得到更好的解释。

1.4 第4章:某些芬兰结构中连词的修辞用法及从属范域

本章研究在叙事尤其是戏剧性叙事中的5种芬兰结构的形式和修辞功能。这5种结构都是由1个小句加上1个连词再加上拟声叹词(onomatopoetic interjection)构成的复杂句。分别为:(1)Ja(and)+拟声叹词;(2)拟声叹词+Ja(and);(3)Kun(when)+拟声叹词;(4)Kunnes(until)+拟声叹词;(5)Kun/jos-niin(when/if-then)+拟声叹词,该结构中的拟声叹词无词尾变化,目的是模仿自然界、人、动物或环境中的声音,与标点一起,构成话语的自动延伸,它们往往是故事中的叙事结构,表示进行某些活动。然后介绍了“Kun/Kunnes+拟声叹词”结构的2种变体的形式特征、语义特点以及使用中时态与语态的变化规律,该结构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描述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Kun的变体用于描述一个令人惊讶的过程或导致高潮的起始事件,Kunnes变体用于故事的高潮处,它只能用于从属句,跟在主句后面,为主句提供时间背景、条件或边界。但是也有例外,逆转Kun从句会让从句由背景化走向前景化,从句引出一个重要的、经常是令人吃惊的叙述,而主句提供背景,这样的结构在叙事中更有修辞效果和戏剧效果。Kunnes也有逆转的叙事情况,在新闻语体及体育叙事语篇中用得比较普遍,它表示一个事件的结束和另一个事件的开始,也就是事件的变化,并且往往是朝坏的方向变化,成为事件链中坏事将要发生的标志,已经成为一种修辞手段。两点结论:第一,时间连词有多种用法,其中有些更明确属于从属用法,这些不同用法彼此支撑;第二,仅仅仔细审视小句或复杂句是不够的,有时需要考虑更大的语境甚至是整个语篇,才能真正反映出结构中某些连接成分的关系。从属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不仅是句法现象,更是功能现象。除了句法从属外,还有概念从属、显著性从属、可及性从属、功能从属等。

1.5 第5章:目的从句中的从属——芬兰语及法语中动词语气的变体

以心理空间为理论框架,目的是解释芬兰语目的从句的陈述语气和条件语气的变体,并与法语相关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关注的焦点如下:目的关系的意图(intentional aspect)可以解释条件语气,而目的关系的结果(consequential aspect)可以解释陈述语气。芬兰语动词有4种语气,即陈述、祈使、可能以及条件;而法语动词有5种语气,其中虚拟语气在芬兰语中缺乏对应的显性形式。本章解释了芬兰语目的结构中陈述语气与条件语气的语义差异:条件语气强调主语倾向于实现某一事件,而陈述语气是指出这种倾向可能的结果。本章还对比了芬兰语中目的从句的条件语气和法语目的从句中的虚拟语气,法语陈述语气编码的事件将在真正现实中发生,而虚拟语气呈现的是主语意图范域里希望发生的事,与芬兰语条件语气功能一致。通过深入讨论和分析,得出结论:芬兰语目的结构陈述语气强调事件的时间延续性,而条件语气中,目的关系本身所蕴含的意图性则被前景化,芬兰语目的从句中的条件语气与法语中的虚拟语气功能类似,都标志着另一个从句建构的心理空间的延续,在此意义上,芬兰语条件语气以及法语的虚拟语气的目的从句都可以认为从属于另一个小句。

1.6 第6章:芬兰语joka关系从句的语境概念化(contextual conceptualization)

关系从句的研究一般都区分限制性和非限制性。限制性关系从句是从属句,与主句紧密相连;而非限制性关系从句可以用并列句或2个独立句代替,所以它们作为从属结构的地位就受到怀疑,被划归到非从属关系结构,或者说至少比限制性关系从句的从属性弱。本章用芬兰语料讨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从句理念的有用性。标准芬兰书面语中,joka既可以引导限制性关系从句,也可以引导非限制性关系从句。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的区分标志不是固定的形态语法特征,如逗号或关系代词的指代,而是词汇语法以及语境因素,如主从句中使用的动词,中心语NP的语义,主从句的句法从句类型,甚至更大的语境线索等。所以说,芬兰语中的joka从句似乎只例示了一种结构类型,它属于限制性还是非限制性取决于语境。基于非限制性关系从句话语功能范畴,作者为joka关系结构设置了一个功能连续统:识别(indentifying)—定性(characterizing)—说明(attributing)—延续(continuing)。连续统各点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有交叉和重叠的,这发展了原来限制性关系从句是识别而非限制性关系从句是定性这种两分法。并且,将关系从句仅作为一种结构类型分析,对从属结构研究有理论意义。如果相同的语法结构,其从属功能与非从属功能仅仅取决于使用的语境,则什么是从属的问题就变成了认知语法中动态概念化的问题了。研究认为,芬兰语的joka结构,既不是从属,也不是非从属,但是在真实使用语境中,各种复杂方式能激活其结构潜能,引发多种解读。

1.7 第7章:更多从属?芬兰方言中动词在句末的语序(verb-final order)及从属结构

芬兰语的主句和从属句一般都是SVO语序,有时为了表达话语相关的意义,比如话题/焦点关系,会有灵活的、有标记的语序变动,有时为了回应话语中的小句句首焦点,也会出现动词在句末的语序(SOV,简称OV)。本章基于方言访谈而转写的语料库,研究OV语序。OV虽不能说是从属结构的标志,但是这种语序是从属最显著的语境。研究表明,OV语序小句多有背景化特点,处于另一个小句的阴影之下。OV语序小句的解读较开放,更多样化,有些用法已经远远超出从属范畴。OV语序的从属小句的背景化特点依赖旧信息或认为当然的信息,这些因素包括提供背景环境,识别所指及事件状态,以及小句处于主句辖域。认知语言学认为,从属是一种功能不对称的状况,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中,一个事件受另一个事件支配。从属是一个基于原型范畴的理念,而OV语序小句就是典型的原型范畴。作者讨论了3种普通的从属句:kun引导的各种状语从句,如时间、原因、条件状语从句;jos引导的条件从句以及定语从句。3种从句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从句提供的是旧的,能推理出的,惯常认为是当然的信息,比如典型的动词在句末语序的kun小句一般都较短,提供时间背景,蕴含旧的、不言而明的信息。通过研究OV语序在芬兰西部方言中的状语、定语及补语从句中如何被激活,得出如下结论:OV语序的时间小句陈述背景,指明常规的、典型的时间背景;OV语序的条件小句表示选择一种潜在情况并与可能情况进行对比,这与VO语序小句仅引入一种潜在情况构成对比,VO结构推进话语发展,如在叙述中展开事件,或就话语所指添加新信息;OV语序的定语从句意味着识别所指,而不是描述或仅仅给所指增添些新信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类型的从属句中,OV语序功能类似识别所指或场景。OV语序各种不同用法的共同特征是旧信息或当然信息,如时间或关系小句中,所指或时间点都能在已知或已蕴含的信息基础上识别,条件小句或继承的OV语序小句中,信息肯定是已蕴含的,目的是与有标记的否定或肯定语序对比。

1.8 第8章:阿尔贝·加缪《局外人》中的从属结构及标点符号的韵律标记

考察加缪(Albert Camus)《局外人》(TheStranger)一书中标示小句间从属关系的法语韵律,呈现了从属句与主句间逗号的不同韵律实现。该研究以加缪自己朗诵的《局外人》音频为语料,运用预测语调理论,采用工具语音学的方法,考察韵律在指明句间从属关系时的作用,确认这种特别的句法位置是否抑制了法语中逗号可能的韵律部署。说话的方式与话语本身传递同样多的意义,很多附加信息归功于话语的韵律,并且,韵律可以将话语切分成更小的单位,或者昭示口语中句子的边界,而标点的功能是向读者传达作者关于文本隐性韵律的意图和信息。逗号的韵律原型包含上升语调和随后的一个语音暂停,上升语调可以是整个音节的稳定上升,或者是音节内先降后升的动态上升。作者详细考察了法语中从属句与主句间逗号常见的三种情况:第一,60%的情况下,上升语调+0.4—0.6秒的停顿,上升语调是法语中语流延续的标志,停顿是为了同质化前一单位以成为一个题元整体。第二,“上升语调+无停顿”占29%,这是非典型韵律标记。上升语调表明小句间句法的不连续,不停顿则常有文体效果,其解读依据语境。一般来说,无停顿则缩短了小句间边界,抑制了小句间句法阶层,削弱了主句的支配功能,无停顿语速会加快,创设出一种紧张的情境,语用上降低了从句的信息价值。该结构一般用于强调紧张情境,表示事件连续快速演进,动作、事件间紧密的因果关系。第三,下降语调+停顿,这种模式相当于典型的句号用法,仅占6%,这是一种冷静的语调,语调下降多是结论的标志,文体上会产生平淡化(flattening)效果并失去话语的引导功能,所以这种模式多出现在描述性文本及其他被动性语境里,动作都暂时停滞,话语仅用于描述环境。

1.9 第9章:连词että结尾的话语——完成还是待续?

采用会话分析和互动语言学的方法,分析芬兰语中以että结尾的话语。传统认为,että是一个标句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at,所以,以että结尾的语言单位可以被解读为不完全态(incomplete)或投射一个补语从句。但是,本章认为,一些以että结尾的话语可以分析为完成态。作者提供了很多论据,如句法上,这些话语既不包含带补语的谓语,也不包含与连词että相关的带补语的结构。这就证明että 不是一个标句词,而是一个句法上更独立的助词,并不投射某种特别的延续性意义,有跨语言的佐证,在别的语言如英语和瑞典语中,连词发展出句末助词的用法。会话中,että结尾的话语并不经常投射一个从属小句或其他延续成分,特别条件下,että结尾的话语可以分析为已完成的、独立的会话单位。第一个论据:前有停顿的että要么解读为维持话轮(turn-holding)的连词,或话轮结束成分。että 本身并不投射特别类型的延续成分,投射取决于句法及序列的语境,如在回答不确定的问题时,句末että可以结束话轮,激起特别反应,这些情况下,että作助词,指引听者去解读话轮。第二个论据,同一说话者在助词että及其后的停顿后继续话轮,并不意味着该延续成分是投射而来或预期的,延续可以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等不同类型,说话者通过连词后的停顿检验其信息是否充分,若不充分,停顿后在句法和语义上再予以延续和拓展,然后继续未完成的话轮,以一种精致的方式解决了信息的容纳量(recipiency)问题。“että +停顿”并不预示句法的延续,相反,停顿会创造话语是完成还是待续的含蓄协商空间,等待话轮的转换。尽管没有话轮过渡发生,话语设计为可能性完成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延续成分从前面的话语中句法独立,但又发起一个新的会话行动。这些情况下,että 结尾的话语可分析为一个已经完成的句法单位和会话行为,同一话语者的某类延续成分可以作为证据,表明含有句末连词的话语的完成需要延续成分的原因,可能是互动中出现意外情况。

综上,如不考虑口语中的真正使用,että不应归为从属连词,口语互动中,连词是多功能的,其解读与实际发生的互动语境紧密相关。听者的反应对语言单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这意味着口语中的句子是逐渐地、一点一点产生的,而不是提前规划好阶层关系的完整结构。

1.10 第10章:法语及芬兰语的非限定结构(con-verbal constructions)及从法语到芬兰语的翻译

从属一般由表连接的连词合并小句而成,但是从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产生。法语和芬兰语中都有从属性非限定结构,与主句间存在操作上的依赖性,因为其时、体、态含义都依赖于主句的语义。从属句和非限定结构都依赖于主句,但是从递归角度看,传统的从属句的递归结构更复杂,不过句法结构更明确,而非限定结构的递归结构不复杂,不过构造更复杂,不同类型的信息都嵌入在简化的结构之中,这就解释了非限定结构的解读难度,留待读者去揣摩其时态和语义内容。首先讨论法语中的非限定结构——现在分词和动名词的用法及二者在句法和语义上的差别,然后分析了芬兰语中的非限定结构及其在法语中可能的对应形式。芬兰语的现在分词没有非限定用法,没有动名词这一动词范畴,但有其他的语言形式表达法语中非限定结构的意义。显而易见,两种语言的非限定结构在用法和语义上并不完全吻合,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作者考察了4个法语长篇和2个短篇的芬兰语译本,看译者是怎样解读和翻译法语中的非限定结构的,描述不同的翻译方法,并提供选用这些方法可能的原因。不同的翻译策略,主要依赖法语非限定结构在句中的位置。法语语料中,一共出现了120例非限定结构,其中53例出现在主句前,只有40%译成了典型的芬兰语非限定结构;67例出现在主句后或主句中,只有33%译成了典型的芬兰语非限定结构。120例法语非限定结构,共计43例译成了芬兰语非限定结构,其中21例出现在主句前,现在分词出现在主句前,表达时间与方式时,译成芬兰语非限定结构;22例出现在主句后或主句中,法语动名词不论位置,一般都译成非限定结构。翻译中选用的非限定类型,高度依赖于语义解读(时间、工具、方式)以及动名词的位置。不能翻译成对应非限定结构的,译者一般译成限定结构,比如从属句、并列句、并置句或独立结构等。不过,为了忠实于源语,译出的非限定结构比真实芬兰语语境中的要多,出现频率更高。

1.11 第11章:爱沙尼亚连词kuna(while, because)在20世纪的发展

从时间到原因的演化是语法化中一条有名的路径。本章分析爱沙尼亚连词kuna从时间连词(temporal conjunction)演变为原因连词,以及爱沙尼亚语言规划者对这种变化的态度。一开始,规划者采取严格态度,规定kuna不能用作原因连词,所以编辑们删除文本中kuna的原因用法,但语言规划以及编辑的刻意为之都不能阻止这种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kuna做时间连词的用法盛行,但是,20世纪后半叶,kuna的用法开始变化,原因连词的用法居于支配地位,在表时间和原因用法的中间阶段,kuna用作表相反或相对意义的时间连词。语料库统计发现,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kuna做原因连词的用法在小说和报纸文本里迅速增长;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由于语言规划的干涉和硬性规定,kuna的原因用法直线下降,在书面文本里,其原因用法几乎没有出现过;20世纪90年代,这种变化最终被接受,出现频率再次剧增。kuna的原因用法首先在报纸中发展,然后蔓延到小说,因为报纸文章在较短时间内写成,而小说的写作耗时较长,另外,爱沙尼亚的所有书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认真编辑,而报纸由于时效性,编辑时间相对仓促些。爱沙尼亚语中有3个原因连词:et、sest以及kuna。Kuna演变出原因连词的用法,在两个方面影响到其他原因连词的用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爱沙尼亚语的原因连词系统:第一,kuna部分取代了et引导原因从句出现在主句前的这种用法,减轻了et的重负,现在,一大半的et从句都由kuna来引导,表达真实性原因义;第二,kuna的变化也轻微影响了使用最频繁的sest,kuna作为真实性和解释性原因连词,引导从句,出现在主句后,sest现在则很少用于解释性原因从句,而更多用于真实性原因句。

2 简要评价

2.1 鲜明特点

《语境中的从属结构——认知、类型学及话语视角》一书,以从属结构为抓手,系统牵连起众多语言事实,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学理论,基于芬兰语但又不局限于芬兰语,深入研究与从属结构有关的现象。综合来看,全书有几大鲜明特点:

第一,选题经典。最近几十年来,口语及书面语中的从属结构及小句合并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类型学、功能语法、话语分析、互动语法、认知语法等各派语言学家的关注,一派盛象。作为一个基本的、一般的理念,从属结构很难定义,无法保证所下定义仅代表单一或统一的语言现象。这是一个不同学派都有研究,但是长期论战、互不认可的领域。同时,从属结构连接形态、句法、语义,甚至语用以及语篇,是典型的接口和界面研究,串联起语言研究的方方面面。

第二,全面系统。全书是对从属结构的全面综述与客观评价,十多位作者运用不同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不同语言在不同体裁下,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语料中的从属结构,让读者对从属结构的演变、形式以及功能等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不同作者的研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理论结合实践,全书既有理论的探讨,也有个案的分析。语料丰富,涉及亚、非、拉、欧几大洲的语言,甚至对汉语都有研究,各种例子,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第三,视野开阔。全书不局限于一家一派,不囿于某一特定语言,有类型学视野。不仅将从属结构作为一种形态句法现象,而且从更开阔的视野去审视它。书中大多文章重视语境在从属结构界定和解读中的作用,比如会话、语篇、文体乃至语言规划这样的宏观语境。这种广阔、动态的研究视角对一定结构的功能和发展,尤其在书面语中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比如欧洲语言中从属连词系统不仅受语言自身演变发展的影响,也受语言外因素比如制定的语法规范、邻国语法规范及教育系统的影响。

2.2 不足之处

从属结构问题是一块硬骨头,很多人想啃,但是啃不动;同时,它又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很多问题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尚无定论。当然,金无足赤,该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专业性强。从属结构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各种分类方法,比如从词性角度可以分为名词性从属结构、形容词性从属结构和副词性从属结构等3种;从成分角度可以分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6种。其中的每一种类的研究都汗牛充栋,一本书要解决这么丰富的研究内容是不可能的。写作中,一些认知语法的形式化描写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理解起来也有些吃力。

第二,章节之间缺乏科学的内在逻辑性。比如第2章Langacker的一篇长文,既不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他本人又不是研究芬兰语的,更不是课题组成员,颇有“傍大款”之嫌。最后一章,研究爱沙尼亚语,并且是语言规划的视角,亦有硬凑之嫌。

第三,全书最后也没有一个顺理成章、明确且令人信服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从属结构牵涉的理论和现象非常复杂,引发的争论极为激烈,很多问题至今在学术界也没有被普遍认可的结论。

第四,全书主要以芬兰语为语料和研究对象,对英汉语从属结构的研究借鉴意义不够大。比如英语从属结构很复杂,可以是一个限定分句,如书中所说的状语从句、补语从句和定语从句;也可以是一个非限定分句,即不定式分句、-ing分句、-ed分句。例如:

To be frank, I don’t think much of it.

The man holding a gun in his hand.

Even if invited, I won’t go.

这3句中的To be frank,holding a gun in his hand,Even if invited,都是从属结构。英语从属结构还有可能是无动词分句“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中的When in Rome;甚至可以是一个词组,比如“the man with a gun in his hand”中的with a gun in his hand。这些从属结构应该如何在该理论框架内去分析?如何分析英语中这些从属结构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其语义与主要结构如何区割?如何进行语义补偿[2]?等等。这些问题只有留待后来者继续研究。

总之,本书选题经典,视野开阔,语言理论高屋建瓴,语言事实支撑有力,二者完美结合,全面、系统、深入地对从属结构进行了综述与研究,虽有微瑕,但是瑕不掩瑜,是从属结构研究的一本重要性的理论著作,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语序主句法语
宾语从句考点梳理(二)
提升法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研究
Wheelchair basketball stars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谈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考怎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