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市推进河道生态治理实践

2019-02-15

山东水利 2019年8期
关键词:泰安市防洪河流

刘 晓

(泰安市泰山区水利局,山东 泰安 271000)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等6个县(市、区),属于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境内有长度5km以上的河流266条,这些河流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河道治理工作。

1 河道建设管理情况

1.1 中小河流治理

自2008年以来,泰安市抓住国家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的历史机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共实施了35条河流、57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投资13.98亿元,治理河道482km。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积极探索“水安全、水经济、水文化、水生态、水景观”五位一体,“水、岸、滩、路、堤、景”一体推进的河道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完善了河道排涝设施,提高了河道的防洪能力,形成了河道水面景观,改善了两岸生态环境,方便了两岸群众生产生活,为建设美丽乡村创造了条件。如东平县把汇河治理工程建设做为水上东平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宁阳县在大汶河治理中围绕水文化、结合旅游开发提高治理档次,其治理理念先进、效果显著,成为河道治理的风景线。

1.2 大汶河治理

大汶河是泰安市唯一的大型河道,也是黄河下游的最大支流,全长231km,流域面积8944.1km2,在泰安市境内流域面积6093.2km2,占总流域面积的68.1%,是泰安人民的母亲河。历史上各级政府就重视大汶河的防洪治理建设。金代就有了堤防,解放后又对大汶河防洪工程进行治理,实现了从汶口坝至戴村坝两岸堤防的贯通,不仅有效的提高了防洪能力,为全市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安全环境。而且,治理后的堤段堤容、堤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真正成为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经济命脉线、生态景观线。通过建设拦河坝,形成的大水面,实现“水清、流畅、岸绿”,营造出“水绕山城、人水亲和”的人文自然景观。有力地拓展泰城的发展空间,更为全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有力地推动泰安由“依山而建”向“远山近水”的发展。

2 河道治理主要措施

2.1 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进

一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党委、政府将河流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各级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二是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河道治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副县(市、区)长分别挂帅任组长。三是明确河道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四是强化督导考核,将河流治理项目列入全市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

2.2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各县(市、区)把河道治理工作纳入区域经济、新农村建设的大规划体系,在治理过程中,注重与区域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发展、安全生产等的有机结合。如,泰山区委、区政府把明堂河生态治理作为进一步优化东部新区环境措施,进行河道两侧绿化美化,打造了生态水系建设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新亮点。

2.3 严格程序,措施得力

一是起点高、定位高、标准高、质量高,认真编制河道治理规划。二是采取“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的倒逼工作机制,把河道治理工作安排具体到天、具体到单位、具体到工作岗位和责任人。三是强化工程现场监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规范管理。四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为工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2.4 因地制宜,创新管护模式

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等地对治理后的中小型河流,探索行政推动与市场化经营、物业化管理、个体承包制管理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的管理方式,巩固了治理成果。

3 存在问题

虽然泰安市河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境内的河道众多,分属市级、县级、乡镇级三类管理,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中小河流面广量大,基础设施薄弱,即使治理过的河道也存在治理标准不高的问题。二是规划滞后,缺乏对中小河流系统治理的有效指导。三是投入严重不足,投资额度的限制,大多数河道仅仅是局部治理。

4 建议对策

4.1 突出综合规划,实施流域系统治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要求,坚持以“安全为基础、生态为根本、景观为形体、文化为灵魂”的原则,坚持“先规划保护、后开发利用”的原则,根据不同河道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编制河道保护规划,统筹考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做到从源头到河口、从河道重点河段治理走向全流域治理、从单一的防洪治理走向生态综合治理,实现河道防洪安全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把生态治理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形成水景观、改善水环境、优化水生态、建设水文化、打造水名片。

4.2 加强河道水域岸线管理

根据河道保护规划,规范河道岸线利用行为,建立河道“蓝线”管理制度。加强河道水域保护,建立河道水域占用等效补偿制度。规范涉河行政审批事项和办理程序,实现行政审批公开透明,严格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4.3 加强日常管理,依法治河管河

将河道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纳入各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并明确保护管理要求。建立河道巡查和遥感监测制度,适时掌握河道岸线动态变化和开发利用情况,坚决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的长效管理,保持河道水清岸洁,堤坡绿化整洁。

4.4 鼓励群众参与河道治理管理的全过程

河道治理的目的是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建设和谐社会。这是一件涉及沿河流域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情,在河道治理的策划阶段就应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征求沿河流域居民和专家的意见,给予沿河流域居民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

4.5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河道治理投入是关键,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河道治理的瓶颈,应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对于防洪除涝等河道治理属于社会性、公益性、基础设施性建设的,应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省以上资金的投入比例。对于带有收益性的河道治理开发项目,应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引导、鼓励受益者投入。

猜你喜欢

泰安市防洪河流
振兴乡村经济“互联网+”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泰安市为例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河流
山东省泰安市检察院依法对蔡希有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流放自己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