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力流动、土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2019-02-14孙颖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江苏

孙颖

[摘要]农业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采用江苏省45个县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均播种面积与综合机械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户均播种面积越大,其综合机械化率就越高。这说明,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同步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土地经营规模是必要的选择。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农药使用量与户均播种面积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户均播种面积的扩大,则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此外,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种植业从业人员比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呈现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化肥和机械化,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劳动力比例下降,有助于增强对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关键词]土地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劳动力流动;江苏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

1 导言

农业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在大力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更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这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韩长赋,2011;洪银兴,2015)。只有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才能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与良性互动。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黄祖辉等,2013;张红宇,2014)。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张海鹏,2014;毛飞,2012)。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土地入股、集体农场等多种形式土地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但江苏省的区域发展不甚均衡,苏南、苏北、苏中在土地经营规模、劳动力流动以及机械化水平方面仍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根据地区差异,选择更为合适的土地规模经营和流转方式,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县域是发展农业的基本区域,也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供给力量,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相较于市区,县域发展农业现代化面临资金、政策、市场等更多的约束条件。因此,本文在实证部分重点关注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选取江苏省45个县(市、区)的相关数据,除了个别加以说明的指标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11-2017年)之外,其他数据均来源于《江苏农村统计年鉴》(2011-2017年)。具体的变量选取和设置如下。

2.1 农业现代化水平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衡量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化和农业化学化三个指标。农业机械化主要采用《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中提供的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作为评价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U=0.4*C1+0.3*C2+0.3*H

其中,C1为机耕率,即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率;C2为机播率,即机械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占比; H为机收率,即机械收割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农业水利化主要采用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来表示。农业化学化主要采用每1hm2使用化肥农药量(kg)来表示,主要将化肥和农药的总使用量加总后,除以耕地面积得到。

2.2 土地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占比以及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其他因素

在已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几点初步假设:一是土地经营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二是土地经营规模越小,农业的生物化水平则越高,即单位土地所使用的化肥农药则越多;三是农业劳动力,尤其是种植业从业人口比重越低,则对农业机械化需求程度越高。

基于上述假设,本文对主要变量做了如下界定和选取:一是土地经营规模主要采用县(市、区)的户均土地规模作为主要衡量指标;二是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主要采用种植业从业人员占乡村总人口比重作为衡量劳动力的指标。除此以外,本文还考察了其他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用人均GDP来衡量;二是政府能力,主要采用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进行衡量;三是金融发展状况,采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四是经济结构,主要采用二三产业的产值占比和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地区经济结构的指标。具体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3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与土地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土地规模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所得样本进行了回归分析,由于缺失部分地区的相关数据,本文只采用了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OLS),为了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分别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的结果来看,户均播种面积与综合机械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户均播种面积越大,其综合机械化率水平就越高,与之前的假设是一致的。这一点在苏中、苏南的回归结果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这说明,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同步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土地经营规模是必要的选择。对于农田水利化而言,土地规模对其影响显著为负,但在三大区域中,仅在苏北显示为为负。本文认为产生负相关的关系,可能是因为苏北地区灌溉条件相对较差,但耕地播种面积相对较多,因此,在结果显示中呈现了负相关关系。而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农药使用量与户均播种面积显著负相关,在苏南和苏北的回归结果也是如此。已有研究表明,化肥农药的使用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节约劳动型的生化技术的使用,例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另一种是提高单位产量的生化技术的使用,例如增产类的化肥。但生物和化肥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可以提高单位产量和节约劳动力,但与土地经营规模不相关,即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而生化技术的推进是科学技术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替代。因此,在土地规模较小的时候,农民更希望通过增加化肥使用量来增加产量,但如果化肥农药使用过多的话,则会使土壤质量受损,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既要注重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要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户均播种面积的扩大,则有助于减少化肥農药的使用量。

此外,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种植业从业人员比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呈现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化肥和机械化,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劳动力比例下降,有助于增强对农业现代化的需求;政府能力是显著为正的,说明如果政府有足够的财政能力,则更有可能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金融支持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回归结果来看,金融贷款比率的上升有助于提高综合机械化率和有效灌溉率,但对化肥农药使用量影响为负。这可能是因为农业生产中的水利设施和机械设施购买需要更多的融资支持;产业结构和外贸依存度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也基本为负,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这或许与当前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更多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和推动有关。

4 关于提高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如前所述,江苏省是一个南北区域差异较为明显的省份,苏南地少、地势复杂、劳动力成本高,但市场化水平较高;苏中和苏北虽然户均耕地较多,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流动较多。土地规模经营会起到解放劳动力,整合土地等相关资源的作用。同时,土地规模经营也为农业机械化生产和标准化作业提供了保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不能将农业现代化简单地等同于机械化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问及农业现代化水平时,很多农民,甚至基层干部在潜意识中都会将农业现代化等同于农业机械化。不可否认,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一些地理条件不适合的地区,例如苏南部分地区,土地经营碎片化,如果购入过多的大型农业机械,推动规模化作业,可能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况且,很多研究也表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但对于农业单产而言并不一定是正相关关系。因此,不能将农业现代化简单地等同于农业机械化,而是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科技水平,因地制宜,只有适合的技术才是好的技术。

4.2 土地经营规模并非越大越好,适度规模经营很重要

土地经营规模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率,但并非土地经营规模越大越好。国内已经有多个案例表明,土地经营规模过大,最终可能反倒使得种粮成本上升,土地规模需要适度。已有的研究表明,大规模土地经营与小规模家庭农户相比并没有显示出可察觉到的全要素节约优势和单位产量优势(刘凤芹,2006)。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如果仅仅为了提高农业现代化的部分指标而增加土地经营规模,加速土地流转则是不可取的。

4.3 土地流转、劳动力流动需要加强地区间联动

如前所述,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是由于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动,是选择节约劳动力的技术还是选择节约土地的技术,主要取决于土地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变化。因此,如何来解决被机械所解放的劳动力的就业和增收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提高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跨区域间的联动问题,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尤其是促进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流动,向发达地区流动。同时,苏中和苏南地区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日益提高,在吸纳劳动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土地节约型的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例如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高质量绿色农产品等。苏南、苏中、苏北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应找准定位,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地发展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实现“三化”同步發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

[2] 洪银兴.以三农现代化补“四化”同步的短板[J].经济学动态,2015(2).

[3] 黄祖辉,邵峰,朋文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13(1).

[4] 毛飞,孔祥智.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和未来取向[J].改革,2012(10).

[5] 张海鹏,曲婷婷.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家庭经营模式创新[J].经济学家,2014(8).

[6] 张红宇.关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定位问题[J].农村经济,2014(9).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图说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