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老话多怎么办

2019-02-14马志国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9年1期
关键词:老话晚辈心理疾病

马志国

我是一位60多岁的退休女医师。退休前,我是一个外科医师,由于为人耿直,业务能力又强,总受到一些同事的嫉妒,常常被冷落。

退休以后,由于闲下来没事可做,我经常想起不愉快的往事,便常在丈夫和女儿面前旧事重提,希望得到家人的安慰。结果丈夫和女儿都不愿听,说我老提“陈芝麻烂谷子”,还说我患了心理疾病。

我还听女儿和别人说:“不知为什么,我母亲退休后话太多了,越不让她说,她越唠叨个没完。除了过去在工作上遇到的事,连早点稀饭的浓淡也要指指点点。对我的穿戴从头评到脚,对我丈夫不常在家也非常不满,一再叮嘱我要严加管束,还让我追问丈夫每天的行踪。就是看电视,她也不管不顾地充当解说员,特别是画面上出现医院或医务人员工作的镜头时,她更是喋喋不休,给我们讲述起她过去做过的一例例手术。有时说得兴起,她又是皮肤又是肌肉地讲起没完,直到别人嫌烦离开……”女儿话语里透出的嫌弃,让我很是不知所措,我真的患了心理疾病吗?

人老话多有因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这是常理。人上了岁数话多,一般来说不算病,而属于心理年龄特征,就是说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老年人话多过头了,整日唠唠叨叨,就属于心理障碍。

这类人主要表现为说话翻来覆去,且凡事爱多嘴,在家中什么都看不上眼,都要说上几句;好指点他人,对小辈生活的事不该管的也要管;常爱提起往事,津津乐道,爱炫耀过去的成绩,等等。

总的来说,人老话多是一种老年人回归心理的表现。所谓“回归心理”,就是迷恋过去,感觉过去比现在好,喜欢沉浸于对过去的回忆之中,不愿意面对眼前的现实。

随着生理机能的老化和社会参与性的降低,有些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就容易回归到过去,有时甚至会回归到儿童时代,表现出孩子般的心理。在回归心理作用下,人老话多还有几个具体原因。

排解孤独 说话是老年人排除孤独的一种方式。人的健康心理需要经常接受丰富的环境刺激,而多数老人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原来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刺激没有了,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日常“小事”上。为了排除寂寞,只好借助于唠叨。

过度关注晚辈 话多是老年人对晚辈过度关注的表现。由于回归心理,老年人容易回首往事,就容易感慨良多,因而喜欢对晚辈进行传统教育,寄予厚望,从而表现出过分关切,近乎啰唆。

心理指向内化的表现 老年人由于精力不足,许多事不能直接参与,这种人际关系的退缩,增加了他对自己的注意力。就是说,老年人心理能量更多指向内心,指向回忆、幻想以及富有意义的自我形象中。因此,就容易借助话语表白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维护自己的尊严。

大脑退化的表现 老年人的大脑,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血管硬化。因而,老年人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讲话和情绪,而且语言缺乏逻辑,主次不分,或者话题无中心,重复啰唆。

记忆老化的表现 老年人對眼前的事情容易遗忘,这叫“近事记忆不好”,所以,对自己刚刚讲过的话很快就忘记了,就容易总是重复同样的话。同时,老年人的远事记忆很好,对陈年往事记忆犹新,所以容易津津乐道陈年旧事,不是炫耀,就是诉苦。

心理支招:充实自己的生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老话多这个问题呢?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对自己的心理要自我了解。有了自我了解,就会主动自我调节。

家庭作业法 自我心理调节的一个原则就是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生活。比如,每天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忙碌之中感悟自己的存在,这样就不会像过去那样闲着没事而话多了。

活动替代法 比如参加一些社区的公益活动或者去老年大学,看看书、练练字、打打拳。生活充实了,就没时间、精力去唠叨了。

家人应对:心理支持

人老话多也需要家人特别是晚辈积极给予心理支持。

充分理解老人 晚辈要了解一些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理解长辈。有了理解,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包容。

积极疏导老人 比如鼓励老年人学画画儿,练书法等,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同时,多给老人找些事干,使他们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适当陪伴老人 比如晚辈可以利用休闲时光陪同长辈出游,既增加了亲子感情,又营造了家庭氛围。

社会影响法 在老人又开始反复重提旧事的时候,可以由家人提出去散步,到户外放松放松。

厌恶疗法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厌恶疗法帮助老人心理调整。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家人也来一回唠唠叨叨,让老人为此感到厌烦。这样老人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唠叨,并主动调节控制。

鼓励支持 如果老人特别爱回忆自己一生的成败得失,那么,做儿女的除了倾听外,。这既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也不失为家庭的一笔精神财富。如果老人文化水平有限,晚辈可以帮助整理。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她本人并没有多少文化,却硬是在儿女的帮助下,把自己几十年的坎坷人生写出来,还印成了书。这本书,既是一部很好的家史,也是老人的精神财富,它使老人拥有一种成就感。不难想象,这样的老人还用得着每天唠叨往事吗?

猜你喜欢

老话晚辈心理疾病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过年世相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
“五老话安全”活动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