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记忆档案开发研究

2019-02-14陈伟斌

档案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记忆文化

陈伟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记忆档案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各种乡愁的记忆载体,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和人文精神,开发乡村记忆档案资源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乡村记忆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乡村记忆档案是指基层乡村组织在生产、生活和乡村治理等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地方特色的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包括文献档案、口述档案、实物档案、民俗档案、声像档案和通过各种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等。乡村记忆档案主要以档案为基础,承载着乡村记忆,是乡村档案与乡村记忆相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乡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乡村记忆档案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原始性。乡村记忆档案作为乡村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真实记录和反映了乡村的历史变迁和时代沿革,体现了档案的原始凭证性和真实性。因此,乡村记忆档案具有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特点。

第二,乡土性。乡村与城市位置相比相对较为偏远,乡村文化形态大多还保持着原生状态,乡村记忆档案根植于乡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等日常活动,就会带有明显的乡村原生态气息,具有浓郁的乡土性特点。

第三,文化性。乡村记忆档案是一种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乡村记忆档案是在传统乡村文化不断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全方位反映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所蕴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语言文化、艺术文化等,都是乡村记忆档案的文化精髓。

第四,多样性。乡村记忆档案形式各异、内容丰富、载体多样。乡村记忆档案包含了乡村生产、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档案,内容相当丰富、载体十分多样。既有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既有文字记载的档案,也有口述档案、实物档案;既有纸质文本档案,也有数字形式或非数字形式的图像、音频、视频等档案。

第五,差异性。我们国家是一个幅员辽阔、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居住状况,决定了不同民族聚居的村落有着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由于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在地域环境、群体特点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乡村记忆档案作为不同区域和不同民族文化的真实记录,也必然带有一定的差异性。

二、乡村记忆档案的意义和作用

乡村记忆档案是记录乡愁的重要载体,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乡村记忆档案具有档案特有的原始性、直观性和凭证性的特征,在延续传承农村历史文脉、推进新农村档案文化建设、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乡村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延续传承乡村历史文脉

由于乡村人口结构的畸变和经济文化功能的衰退,更多的年轻一代农村人口选择去城市打拼,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民间技艺、文化艺术等渐渐得不到传承,城镇一体化建设使得很多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村落也在消失。乡村记忆档案作为乡村文化和传统民间技艺的主要记录载体,通过乡村记忆档案的保护与开发,不仅能够保存和保护古村落的建筑、器具等物质文化遗产与技艺、歌谣、剪纸、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使乡村记忆档案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唤醒社会的乡村记忆,更好地延续和传承农村历史文脉,更好地留住乡愁。

(二)有利于推进新农村档案文化建设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资源,具有自然天成的文化属性。乡村记忆档案不同于传统的农村档案,更强调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部分乡村记忆档案既是历史档案又是文化载体。对乡村记忆档案进行保护与开发,既能够发挥档案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记忆功能,记录乡村的变迁和历史沿革,成为乡村过去与未来联结的纽带,又能扩大档案文化的内涵,提升乡村记忆档案的文化地位。乡村记忆档案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优秀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通过乡村记忆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开发,形成乡村记忆档案的保护链条,不断丰富和完善乡村记忆档案资源,可以为档案部门宣传和保护乡村民俗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且通过不断开发和挖掘乡村记忆档案的寶贵资源,推进新农村档案文化建设。

(三)有利于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经济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包括乡村生态文明的振兴。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探寻具体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路径,立足于乡村各地的优势和特色。乡村记忆档案作为乡村治理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记录村容村貌、乡村生态保护的一手资料,记录着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的详细情况,通过乡村记忆档案的保护和开发,一定程度上可以挽救传统村落的生态文明,为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均衡发展提供支撑。同时,将乡村记忆档案与乡村文化旅游相结合,不仅能保护古村落建筑的原始面貌,也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文明与乡村经济建设融合发展。

(四)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乡村记忆档案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建筑、历史、民俗和人文资源,而且可以提高旅游者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乡村记忆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许多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文化,是乡村历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借助乡村记忆档案开展各种形式的展览,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性和趣味性,促进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一些乡村可以借助民俗文化旅游,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带动乡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

三、乡村记忆档案的开发原则和策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长远、自主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档案部门应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切实做好乡村记忆档案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乡村记忆档案开发应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这一总原则,即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有效发挥地域文化的特色,立足各个乡村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乡村记忆档案开发过程中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护性原则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乡村记忆档案开发与利用的前提。乡村记忆档案开发和利用,应以保护乡村记忆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前提,乡村记忆档案的开发应保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不能损害和影响乡村记忆档案的实体安全,尽量在有效保护乡村记忆档案的基础上予以开发利用。由于乡村记忆档案中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档案资源,例如村落中的古迹、古建筑、名人故居、家谱、族谱等,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在不破坏档案实体的前提下,遵循有效保护和适度开发的原则,更好地促进乡村记忆档案保护和开发的融合发展。同时,在考虑乡村记忆档案实体保护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对乡村记忆档案知识产权的保护,由于乡村记忆档案资源中包含一些村民累世传承下来的智力创造成果,如:保存完好尚未公开的祖传技艺或医药饮食配方等,这种乡村记忆档案资源保密性、专业技术性强,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这种类型乡村记忆档案资源的著作权和专利权保护。

(二)品牌性原则

乡村记忆档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开发中要利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乡村记忆档案的特色,以乡村记忆档案拥有的特色资源为核心进行定位,努力打造品牌,形成优势。如:福建省漈头村作为福建省“乡村记忆档案”示范点,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村保存有完整的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古民居、祠堂,以及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讲戏”等历史文化资源,漈头村利用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木雕精品展览馆、历史文物展览馆、清风正气史鉴馆和农耕文化体验馆等11个展馆,通过室内展览与室外场所联动的方式,打造可以供游客参观游览的“乡村记忆档案”品牌项目。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高禹村移民记忆文化馆、耕盛堂记忆文化馆等成为浙江省首批“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同时,在《记住乡愁》这一纪录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极具特色的古村落,无论是以侗族大歌远近闻名的贵州省宰荡村,还是以清正廉洁为特色的福建省廉村,都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乡村记忆档案资源打造自己的品牌。

(三)合作性原则

乡村记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不仅需要各个档案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也需要档案部门与社会、科研机构、商业机构间的交流合作。如:鄉村记忆档案中包含的内容涉及物质文化遗产等实物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文物局、博物馆、图书馆、民间协会等机构往往也拥有相关技术专家和人员,这就需要档案部门与这些部门之间开展合作,促进乡村记忆档案资源的共享和技术交流。如:台州市档案馆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台湾大学数位人文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推进村落的实体建档、数据库建设、数字记忆项目开发和传播工作。除此之外,在商业性开发过程中,政府、档案部门需要和文化企业、旅游企业等相互协调和共同开发,既要达到开发乡村记忆档案的目的,又要避免乡村记忆档案资源的破坏,在多方共同合作下,打造档案文化展示窗口和精品项目,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乡村记忆档案文化品牌,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效益性原则

乡村记忆档案开发的效益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经济效益是指开发乡村记忆档案在经济上获得的利益。如:乡村记忆档案资源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指通过开发乡村记忆档案为解决社会问题或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如:通过各种展览唤起乡村记忆、记住乡愁等。社会效益虽然不能简单地用具体数字衡量,但其作用并不亚于甚至超过经济效益,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在乡村记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不可忽视社会效益,二者应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兼顾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的统一。整体效益是指乡村记忆档案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价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记忆档案的价值不再局限于乡村范围,更具有了国家层面的价值。局部效益是指乡村记忆档案对某一乡村、某一组织或个人的价值。乡村记忆档案的保护和开发,应统筹考虑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有机统一,做到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相互协调和共赢发展。

注: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记忆档案的保护与开发研究》(课题编号:FJ2018B13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档案馆)

猜你喜欢

记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夏天的记忆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端午记忆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