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山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思考

2019-02-14李红莲

山西水利 2019年7期
关键词:山洪防洪演练

李红莲

(山西省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山西省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旱期持续时间长,旱涝交替、旱涝并存;汛期强降雨集中,极端天气频发,特别是局地突发性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落实,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也面临新的挑战。做好新形势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应积极践行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要求。科学研究把握减轻水旱灾害规律,牢固树立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理念,转变“重救灾、轻减灾”思想,更加突出“防”的减灾作用,全面加强我省监测预警网络、健全完善预警机制、强化预警分析、提升科学调度水平,推动我省水旱灾害防御领域补短板、强监管,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

1 新时期山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1 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仍存在短板

经过70年的水利建设,山西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高,但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工程措施仍有短板。

中小河流防洪能力较弱、山洪沟道治理尚未全面开展、防汛抗旱基础设施不足;大多数水库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建设标准低、管理投入不足、维修养护不到位、存在老化失修等问题,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水库安全度汛仍存在隐患,影响着全省防洪安全。

另外,非工程措施尚不够完善,预警、预案没有得到有效实施,预报、预警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水情旱情研判、抢护防御洪水、抗御干旱及应急水量高度的预测、预警等,缺乏有效手段和高效设备。

1.2 水旱灾害防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增多,洪涝灾害频发、多发、重发,传统的水旱灾害防御理念往往注重隐患排查和事故处置,在被动防御理念下,水旱灾害防不胜防。

机构改革后,水旱灾害防御系统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正在构建之中,工作角色有待适应,工作分工有待磨合;加之我省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部分干部群众防汛意识淡薄,麻痹心理滋长,这些都给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带来新的考验。

山洪灾害是我省水旱灾害防御的重点,尽管经过多年建设,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群众的山洪防御意识有明显提高,但部分自然村,尚未达到“九个一”规范的群测群防标准化建设要求;仍然需要对山洪防御预案进行修编完善,对山洪威胁区域内的群众,加强培训、演练、宣传等工作,以提升人民群众的群测群防意识。

1.3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要更加重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高水旱灾害防御标准和能力,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在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2 新时期山西水旱灾害防御的工作思路

2.1 转变思想,厘清职责,强化责任担当

机构改革完成后,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从防抗层面转移至防御层面。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认真落实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要切实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落实山洪灾害防治“九个一”措施。按照“责权对等”原则进行追责,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干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要在防御上下功夫、做文章,从思想上解决被动防御的问题,牢固树立“四个理念”,坚持主动防御治理,紧紧围绕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目标,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全力做好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

按照“责任落实、预案落实、队伍落实、物资落实、防守落实”的要求,落实水库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报汛抢险责任人。所有小型水库和骨干淤地坝都要建立值班房,落实专人值班。结合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重点河流和重点山洪沟道的各类防汛责任人,做到防汛责任全覆盖。

着力落实农村地区、边远山区、城乡接合部等薄弱环节的防汛责任,有山洪防御任务的村要实行村干部包组、党员骨干包户的工作机制,明确监测员、报汛员,组建应急小分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防止出现责任盲区。

2.2 加强监测,完善机制,提升科学调度水平

完善监测预警网络。进一步加强雨情、水情的监测预报,完善监测网络,强化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形成驻测、巡测、调查、应急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相结合的多方式、多层次的监测体系。继续完善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结合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提高预警准确度,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健全完善预警机制。根据水旱灾害防御决策、转移避险、洪水影响等具体内容,制定部门防汛工作预案,组织编制工程洪水预报方案,优化洪水预报,加强技术研究,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拓宽预警发布渠道,加大媒体传播力度,推进预警社会化发布。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科学调度水平。加强人工智能、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强化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共享,进一步完善相关调度方案和年度调度计划,科学实施上下游水库联合调度,充分发挥水库整体防洪作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科学化、智慧化水平。同时根据汛情科学安排和实施上下游水库的联合调度,综合考虑水库库区、上下游地区等防洪形势,充分发挥水库拦洪、削峰、错峰和联合调度的整体防洪作用。

2.3 强化演练、增强抢险技术支撑

完善应急抢险技术支撑机制。做好防御洪水应急抢险技术支撑是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与应急管理部门精准对接、科学协同的一项重要工作。要集中水利部门技术力量,组建覆盖各类防洪、抗旱险情应急抢险需要的省级3级专家库,建立专家动态管理机制,随时赶赴现场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对险情进行研判,协助开展险情应急处置等工作。

加强演练,提高实战应对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水旱灾害演练,重点演练水情监测、洪水预报、调度决策、异地会商、沟通协调、工程运用等内容。通过演练检验方案预案、磨合机制、锤炼队伍,对演练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应对准备,切实提升水旱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针对山洪灾害防御,要对县级平台操作人员及乡村责任人、预警员组织培训,大力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强化村级撤避演练,对预警信号和撤避路线要做到妇孺皆知,不留死角,通过撤避演练切实提高基层群众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2.4 调整防御思路,规范人的活动,构建和谐生态

积极践行新时代防洪理念。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水理念,从组织、会商、监测、预警、决策、撤避、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入手,努力践行防洪减灾新理念、新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规律,充分利用雨洪水资源,科学合理调控洪水,全面提升我省水旱灾害防御水平。在控制洪水的同时,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努力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强化全社会防洪管理。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理念,从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四个层次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包括风险区控制、城乡规划、防灾减灾设施管理以及规范人类活动等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机构以及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体制。依法严格管理,禁止非法侵占、阻塞、乱挖河道,损坏工程设施。加快危险区搬迁力度,加快流域治理,规范流域开发,通过水土保持和河道治理,降低致灾因素。探索多层次、多渠道集资方式和洪水保险,避免因洪致贫、返贫现象,逐步实现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

努力提高群众水旱忧患意识。在有防洪风险的地区要立足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生产生活活动,引导群众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行为,不与水争地,逐步提高社会公众的防洪参与意识,主动防范和适应洪水风险。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的省情,既要时刻警惕突发洪水,又要严防旱涝急转、旱涝交替、旱涝并存。鼓励全民参与抗旱,千方百计开辟水源,积极扩大灌溉面积,必要时采取拉水送水等方式,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3 结语

必须进一步厘清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内涵,找准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站位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站位,拓展水旱灾害防御服务领域,不断践行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和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统筹谋划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全面提升我省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力确保江湖安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山洪防洪演练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优雅地表达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未雨绸缪演练忙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山洪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