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水土保持绿化工作探析

2019-02-14苗兴中

山西水利 2019年7期
关键词:龙口水土保持边坡

苗兴中,焦 昊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是晋、陕、蒙接壤的水蚀、风蚀交错区,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该地段60~70年代均为硫磺矿生产基地,地面和边坡上均为废弃的硫磺矿渣,通过水土保持和绿化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生态效果,被授予“晋、陕、蒙接壤地区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 工程概况

1.1 龙口水利枢纽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托龙段尾部、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地带,左岸隶属山西省忻州市的偏关县和河曲县,右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枢纽对外交通便利。坝址距上游已建的万家寨水利枢纽25.6 km,下游距已建的天桥水电站约70 km。

龙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可对万家寨水电站进行反调节,减少流量波动幅度,改善下游河道水流条件,减少万家寨水电站调峰不稳定流对下游农业灌溉泵站取水口、天桥水电站等的不利影响,提高梯级电站的综合效益。同时满足龙口至天桥河道瞬时流量不小于50 m3/s的流量要求,拦截万龙区间洪水,减小下泄洪峰流量,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1.2 项目区水土情况

项目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势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1 000~1 500 m之间,相对高差300 m以上。黄河从西北进入本区,由北向南流经万家寨水利枢纽,在龙口附近拐向西流。区段河谷多为“U”型,龙口以下河谷较宽阔。黄河在此段发育有不完全的四级阶地,其中Ⅰ级为堆积阶地,Ⅱ、Ⅲ、Ⅳ级为侵蚀阶地。区间主要支流有浑河、杨家川、偏关河、县川河、黑岱沟、皇甫川等,平时水量不大或干枯,雨季常有洪水发生。左岸属于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右岸为内蒙古黄土丘陵风沙区,属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晋、陕、蒙接壤的水蚀、风蚀交错区,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龙口水利枢纽地处内陆深处的黄土高原东北部,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每年冬季受蒙古冷高压的控制,气候干燥寒冷,雨雪稀少且多风沙。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暖湿的海洋气流从东南或西南进入本地区,冷、暖气流交汇形成降水。故大陆性气候明显,冬季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388.0 mm,多年平均风速1.3 m/s,地貌形态以黄土丘陵、构造剥蚀低中山为主,土壤侵蚀严重,主要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以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在一年中形成一个交替过程,汛期以水蚀为主,侵蚀强烈,影响较大。

2 水土保持绿化

2.1 工作原则

龙口工程建设管理局,本着“建设一个工程,带动一方经济,治理一片环境”的原则,从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上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结合工程施工情况,以立地条件为依据,选用先进的、可行的绿化技术进行实施。

结合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实际,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体系由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料场区、工程管理区、施工营地及施工临时用地区、施工道路区、办公生活区、移民安置区等8个不同防治区构成,因地制宜、对总体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全面布局、科学配置,与周边生态实现无缝融合。

选择多样化的林木类型,采用乔、灌、草、藤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类似天然植被结构,使周边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并坚持“三同时”原则。对水土保持主要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划进度、投资额度应按方案要求进行控制,避免与方案出现不符或脱节的现象。

2.2 实施情况

2.2.1 主体工程区、工程管理区、施工道路区的治理

对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已建成的建管局办公生活小区北面边坡、通往砂石料系统的公路、左右岸上坝公路、龙口公路桥连接线的边坡等,采取了浆砌石、混凝土网格、喷锚等工程措施护坡。尤其是北面边坡治理,由于该地段60~70年代均为硫磺矿生产基地,地面和边坡上均为废弃的硫磺矿渣,且该坡度均在60°以上,无植被生长条件。

经过详细的方案论证后,对北面边坡,按坡度设置了分级马道,在马道上种植桧柏,并在马道中央的边坡上,通过挂土和网格护坡、护土等工程措施,对边坡进行了治理,动用土方量20 925 m3,浆砌石排水沟500 m。网格中栽植了沙棘护土,用开花的景天作为美化植物。

在左岸上坝路旁,建设乔、灌、草搭配栽(种)植的园林式绿化项目。其中有油松、火炬树、云杉、桧柏、樟子松、海棠、杜松等针阔叶乔木,也有金叶女贞等花灌木,配合种植紫花苜蓿。左右岸进场路对应种植了云杉,爬山虎,花灌木并铺种草坪,完成绿化面积18 000 m2。所选植物种类,具有耐贫瘠、抗干旱、景观效果好等特点。

2.2.2 料场区的治理

工程主采石场的土方剥离时,考虑到有关场地复垦和绿化用土等多种用途,将采石场表层的近10万m3剥离土方拉运出来,存放到空地上,用于复垦和坝区绿化、美化覆土,部分土方直接拉运至需要挂土的边坡上。因该区域的降雨特点是时间短强度大,为了防止采石场工作面上的土石流失,对采石场工作面周围也采取了浆砌石挡墙和浆砌石排水渠的工程措施,在挡墙内按6株/m的间距种植了爬山虎,在其它区域覆土种植紫花苜蓿,人工种草整治面积15.49 hm2。

2.2.3 弃渣场区的治理

原河道在龙口段比较宽,当地60~70年代提炼硫磺的矿渣和生活垃圾全部乱弃在此,结合龙口水利枢纽建成后的度汛洪峰流量过流计算,对下游河道重新核定了治导线。右岸弃渣场按照园林设计方案实施对该河段的边坡采用浆砌石护坡整治,在理顺河道时将弃渣进行了清理整治,因硫磺矿渣导致大型树种无法扎根生长,当树根扎入硫磺矿渣时,会导致树木死亡,所以对清理整治的渣场进行了平整覆土,在平整弃渣时预留了1~2 m的覆土层,覆土后以乔灌草为主,其中在覆土较深处绿化栽植油松、云杉、垂柳等10个树种,在覆土较浅处栽植丁香、榆叶梅、沙棘等6个种类的花灌木,空余区域铺设草坪4 hm2,并修建了鹅卵石地面的林间小道和凉亭等人文景观。形成晋、蒙两省边界经济枢纽带人群休憩的景观公园。

2.2.4 办公生活区、移民安置区、施工营地及施工临时用地区的治理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建管局办公生活小区栽植以云杉、香花槐、卫矛等乔木为主,以海红、桃、杏等果树为辅;并以爬山虎、红叶小檗、胶东卫矛、月季、丁香花篱等作为修饰点缀,最后以人工种草5 983 m2完善绿化区域,做到了春、夏、秋三季有花开,秋季有果香,四季均有绿的景观特点。

马栅移民安置小区主要栽植新疆杨行道树,配以珍珠梅、榆叶梅等花灌木,工程措施以浆砌石挡墙为主,人工护坡网格为辅。

龙口工程施工营地,在建设初期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当地政府沟通后,以满足地方政府在工程建设完毕后的使用需求进行设计,在工程建设完毕后,将施工营地移交给地方政府,左岸山西省侧的施工营地在建设时就是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施工,一栋主楼作为教学楼,一栋副楼作为宿舍,在移交给地方政府后,作为当地村镇的学校进行使用。右岸内蒙古自治区侧的施工营地建设时按照6层家属楼风格进行施工,移交后由当地政府的作为家属楼进行使用。合理的设计与良好的沟通,免除了施工结束后拆除施工营地造成的资源浪费,也为当地的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3 监理、监测保障措施和技术经验

为了进一步规范建设行为,提高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水平,最大限度发挥治理效益,于建设初期设置了水土保持监理机构。监理人员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独立、公正、自主开展工作。对龙口水土保持项目进行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控制以及合同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水土保持监测也与水土保持工作同时开展,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了解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达到全面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技术保障措施上采取从保护水土资源角度出发对水土流失产生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以及后果进行监测并提出相对应的防治对策,监督和评估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情况和效益,充分利用监测成果指导龙口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

以上措施方法的实施可基本保证建设单位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动态以及防治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4 结语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龙口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侵蚀模数由原来0.8~1.2万t/km2年,减少到1 500 t。项目区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8.87%;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6.90%;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6.05%;林草覆盖率为27.44%;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大部分得到治理,拦渣率95.00%;水土流失已基本得到控制,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50。在具体工作中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施工场地比较多且零散,施工干扰大且绿化区域以硫磺矿渣的治理为主、边坡大多在50°以上,合理布局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防、管相结合。因地制宜设计实施,使主体工程与周边自然生态景观相结合,工程景观与植物景观相协调,最终达到人、工程、生态和谐一体化的重要理念。黄河龙口水利枢纽水土保持绿化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对晋陕蒙接壤的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绿化治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龙口水土保持边坡
“龙口”治水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2013年龙口归城遗址调查、勘探简报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水土保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