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改革开放 三个不能忘记

2019-02-13沈祖炜

世纪 2019年1期
关键词:城市化改革开放经济

沈祖炜

改革开放40年,经历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不断的社会进步。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我们读到许多纪念改革开放的鸿文大作,深受教益。掩卷深思,觉得还有三个不能忘记,当列为坚持改革开放的前提。

第一,不能忘记改革开放的动因。

改革开放勃然兴起不是什么偶然事件,而是对十年“文革”浩劫的拨乱反正。“文革”将国民经济推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也充分暴露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极左的思想路线导致斗争哲学盛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政策再也无以为继。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恢复了实事求是精神,于是彻底告别“文革”,成为改革开放的起点。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国共平反冤假错案200余万件,解放了被打倒的干部300万,47万“右派”分子得到改正,一千多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返城,恢复高考,恢复科研院所,重振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解体,允许和鼓励民营经济,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等等。所有的“第一次”,都是改革的结果,都发端于人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只有突破落后的观念,打破旧的条条框框,才开创出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这是万万不可忘记的。

第二,不能忘记改革开放所走过的路径。

改革开放所走过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市场化的道路。尽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提法是逐步明确的。但是改革的路径,其实一开始就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行。市场需要多元主体,国企改革、股份制就培育了市场主体。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兴起更是活跃了市场经济。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私营企业1908.23万户,登记个体工商户5407.92万户。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群体!据统计,2016年民企从业人员有3.1亿之多,提供了城镇就业岗位的80%。民企对GDP的贡献率达60%,税收占比超过50%。随着商品流通量的增加,流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1993年,全国建立各类交易市场近10万个,除此之外,各类拍卖市场、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商品交易活动层出不穷。比较完整的商品市场体系逐步建立起来。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也经历了逐步成熟的过程。

二是全球化的道路。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通过贸易、投资、跨国公司,促使国际分工和要素流动,进而实现市场融合和生产力发展。这对每一个国家而言,都是机遇和挑战同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开始起,邓小平就提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世界接轨”的方针,这意味着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加入了国际分工,汇入了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1982年,流入中国的外国投资累计11.66亿美元,而到了 2002年,这一数字达到4416亿美元。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速加快,到2011年,仅仅十年功夫,中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将近200倍。大量的外國投资和对外贸易,带来人才、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扩大了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有助于中国发挥后发优势,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科技创新。

三是城市化的道路。从经济角度看,现代城市往往是工业、市场、交通、信息、人口等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而城市化又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拉动的效果十分明显。中国的城市化率在改革开放初仅19.2%。而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进程则大大加快了,2017年城市人口增长到8.13亿,城市化率达58.52%。如今,大中小城市同步发展,新兴城市星如棋布,繁华都市高楼林立,经济重镇工商兴盛,旅游城市人流如织。随之而来的是高速公路、高铁四通八达,航空事业飞速发展,串连起全国城乡,串连起国内外。城市化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准和消费水平,刺激了城市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消费与投资共同拉动经济的局面形成了。

第三,不能忘记改革开放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为了实现民富国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必须以人民为本,扎扎实实发展经济,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又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这一点也契合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天下大同”,因此,坚持改革开放就要一如既往地遵循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对内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对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是中国的宿命,也是中国的伟大使命!

猜你喜欢

城市化改革开放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经济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