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应用肿瘤护理计划的效果分析

2019-02-13黄紫文汪晓兰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躯体靶向癌症

黄紫文,汪晓兰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癌症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中亟需攻克的难题,随着医学研究与实践的进步,靶向治疗在癌症临床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在靶向治疗过程中患者面临着身心的巨大压力,而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则是辅助靶向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生活的关键。肿瘤护理计划目前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逐渐受到认可,笔者根据临床调查,对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应用肿瘤护理计划的效果加以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来就诊的107名选择靶向治疗的癌症患者作为调查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4例,采用肿瘤护理计划,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年龄45~78岁,平均(51.32±2.90)岁;对照组年龄47~76岁,平均(52.69±3.81)岁。从基本临床信息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随机取样要求。

1.2 方法

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实验组采用肿瘤护理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交流,护理人员根据护理计划,根据靶向治疗护理要求对患者信息进行收集,并从药物管理、治疗方法、治疗过程、治愈效果、营养管理等角度提高患者对靶向治疗的认识,并做好放松练习,此外,在信息交流过后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召开咨询会议,发放护理手册,指导患者进行自行护理;(2)针对患者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例如针对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进行评估,并从情感沟通与营养管理角度给予专业护理;针对脱发、甲沟炎、手足综合症等进行对症干预,以缓解患者身心压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心理干预,即结合癌症以及靶向治疗对患者心理机制造成的破坏进行科学干预,让患者在有意识、有系统的肢体训练中,逐渐放松身心,从而重新获得控制身心活动强度的能力,以合理应对靶向治疗中的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4)完善护理干预流程,根据靶向治疗疗程划分实施周期,在一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综合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酌情开展下一阶段干预。

1.3 观察并判断疗效

根据健康调查简表从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8个维度患者进行评分,每一个维度中包含不同的选项,分数0~6,并设计相应的计量权重,完成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整体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以。P<0.01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P<0.01

观察指标护理前 护理3个月后对照组(53例)实验组(54例)躯体功能 42.05±5.48 42.13±493 56.17±5.32 68.33±5.07躯体角色 49.37±2.71 48.76±1.69 61.79±1.44 76.43±1.82肌体疼痛 42.11±1.67 42.32±1.71 64.39±3.73 76.01±4.03总健康状况52.17±2.76 52.34±1.61 68.91±2.43 81.66±1.36活力 46.13±1.58 45.82±1.65 63.16±1.43 72.67±2.32社会功能 46.71±2.91 46.06±1.93 67.09±3.16 79.14±2.97情绪角色 47.31±3.10 48.01±1.19 72.33±2.08 81.84±2.04心理卫生 52.37±2.04 50.91±2.31 66.58±2.19 78.34±2.32实验组(54例)对照组(53例)

3 结 论

从上述调查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经过3个月的护理工作,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应用肿瘤护理计划在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不仅在躯体疼痛方面有所改善,在心理、情绪、社会功能等方面也形成了良好的认知与发展,因此,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靶向治疗中适合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躯体靶向癌症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现在干什么?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