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市河道A、河道B河道底泥污染综合整治工程

2019-02-12张瑜

环境与发展 2019年12期
关键词:底泥水体河道

摘要:某市河道A、河道B底泥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河道截污工程、底泥修复工程、河道改造工程。针对底泥污染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除了人为地创造一定水动力条件,疏松活化底泥、消除底泥污染、控制内源污染物释放的治理修复技术才可以最终恢复水体生态的自净能力。文章主要就河道A、河道B综合整治工程进行研究,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污理念。

关键字:截污工程;河道底泥修复;河道改造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2-00-02

Abstract:Sediment polluti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roject of river A and river B of A city is a integrated systems engineering.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river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bottom mud restoration project,river course transformation project.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project of bottom mud pollution river, in addition to artificially creating certain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loose activation bottom mud,eliminate bottom mud pollution.Control of the release of endogenous pollutants treatment and repair technology can finally restore the water body ecological self-purification ability.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project of river A and river B, it embodies the idea of pollution control that man and nature live in harmony.

Key words:Pollution control works;Restoration of river sediment;River renovation

某市河道A、河道B是季節性渠化后的人工控制河流,自然条件下常年旱季无水补充,河道底泥淤积严重,除了人为地创造一定水动力条件、水生生态系统来维持水体的常年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包括水动力稀释扩散能力和水质污染物降解能力),疏松活化底泥、消除底泥污染、控制内源污染物释放的治理及修复才可以最终恢复水体生态的自净能力。理想状态:河道全段无任何污染物排放入河道,水体清澈,水生物衍生,鱼跃草青;现实状态:河道A、河道B即使在最大化污染物截流情况下,客观现实条件下不可避免的仍有部分污染物排放(如截流不住的部分初期混合污水污染物、截流不住的部分旱季污水污染物、面源污染物、河道底泥的污染物释放等)。这种人为手段的根本目的是赋予河道一定的自净能力来抵御这种现实情况下的污染物排入,这样才能长期的保障河道的景观水质,恢复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符合国内外类似河道底泥污染综合整治的根本思想和思路。

1 治理原则

依据某市内河水系治理中长期规划方案要求,与某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业规划相协调,符合某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技术和经济为基础,结合己完成某市内河治理项目和正进行各片区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对河道A、河道B外源污染实行总量控制和目标控制,最大限度地削减外源污染负荷的总量,特别重点考虑河道A、河道B沿线点源污染和城中村面源的截留、收集和处理,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

按照工程建设条件,河道A、河道B各种类型污染负荷分布和增长变化态势,结合污染治理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河道水量平衡、雨污水资源化,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充分考虑排水体制、管理体制、片区特点及目前技术发展水平等客观现实情况,适应城市化进展各阶段的城市发展要求及管理滞后的风险;坚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2 整体治理方案

本工程整治总体思路是“截污、河道底泥修复、景观建设”,包括几大方面重点内容:

(1)“截污、疏浚”:外源污染源头控制。具体指沿岸的截污最大化、雨季初期混合污水收集处理最大化、底泥疏浚重点化,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排河污染物总量,减少河道环境容量的负荷。

(2)对河道A、河道B进行底泥修复,活化底泥,控制内源污染释放。

(3)进行河道景观和生态建设,涵氧水生生物,增强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4)通过河道整治(包括局部疏浚、河道闸门新建及改造等),提高河道防汛能力,满足防洪标准。

上述4个方面具体工程研究内容中,核心是外部截污和河道底泥修复工程措施,包括排污口的改造;难点是获得长期、可靠、有效的恢复水体自净能力的工程措施;关键是今后河道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严格执行。河道A、河道B承担着重要的排水、防洪和景观功能,在某市特别是主城区占据重要的地位。立足于河道A、河道B的规划水体功能,根据整个某市内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大原则和总体布局,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吸取某市以往河道治理的工程经验,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出某市河道A、河道B综合整治工程的具体工程措施总体思路如下。

2.1 截污工程

多年来,某市在市政基础建设中形成了部分分流制排水系统与大部分合流制排水系统并存的格局,雨污水排水体系的不完善是导致大量城市污水直接通过河道A、河道B等河道入C河,是河道和C河污染没有根本好转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合目前已实施及正在实施的截污治污工程的经验和教训,考虑到施工难度、工程投资、实施周期、社会影响、河道A、河道B治理的规划要求,建议河道A、河道B截污治污采用如下思路:

(1)从排水设施外围上降低对河道A、河道B的污染物总量负荷,继续以大力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实现污水资源化为原则,从城市规划和排水专业规划的角度形成以新城区“雨污分流”分流制为核心、老城区完善合流制为重点的高覆盖率雨污水系统;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原有污水厂规模并提高出水水质,急需对C河北岸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并提高其出水标准。

(2)在实施上要结合现状、立足时效,优化河道A、河道B流域内排水管网改造布局,河道A、河道B流域内新建管道均为分流制,其他均为合流管道,由于雨污混接、错接严重,造成分流制管道形成合流制排水。对于河道A、河道B而言,首先要完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扩大污水管网覆盖率,提高污水收集率,杜绝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其次,扩大污水处理能力,一方面通过挖潜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同时扩建北部污水处理厂,尽量将污水收集后就近进行处理;再者,对现有污水厂进行必要的改造,结合某市节水和污水资源化规划,进行污水深度处理,提高污水厂出水水质,进一步削减尾水中的污染物,出水作为生态用水回补C河。

为了保护和治理河道的需要,城市建设应严格按划定的排水体制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按“能分则分”原则,具备分流条件的地区应改造为分流制,尽可能缩小合流制范围。

2.2 河道底泥修复

2.2.1 底泥疏松活化,底泥水体解毒除臭

河道大量污染底泥的存在是个潜在的巨大污染源,在很长时期内将对水质改善及生态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河道清淤处理可以短时间的去除淤积的河道底泥,工程量巨大,且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因此本文采用新型处理技术:疏松活化底泥,使底泥与水体充分混合,控制內源污染释放转移。消解或降低水体或淤泥中有毒有害物质对生物细胞的毒害,为发挥微生物作用奠定基础。

2.2.2 水质改善及底栖生态改良,微生物复建

提高泥水界面溶解氧,疏松活化底泥,改善底栖生物环境。给微生物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以利于分解有害物质,改善底泥环境。

进行水质还清,藻相控制与微生物复建。杀灭有害藻,分解藻毒素,培养有益藻。提高污染负荷承载能力,持续长效修复水环境。

2.3 水体微生态复建与水生态长效修复

微生态复建的关键环节在于当地土著菌的采集筛分和靶向菌的复配及驯化。

经过多点位水样采集检测分析,对水体微生态系统缺失的差额菌群,用底泥和水按严格比例混合,对复配好的菌群进行两级驯化,再将驯化好的菌群用WRI特殊发酵工艺进行扩繁培养,当微生物含量达到150~200亿/mL时,靶向菌组培结束。采取多种方式,将靶向菌注入水体和底泥,修复水体微生态系统,提高水体对污染负荷的承载能力,达到长效修复水生态功能的目的。

解毒后的沉淀有机物、残饵和死藻变成悬浮的微粒有机絮团,从而为浮游生物、有益微生物和鱼虾提供了营养源,快速形成微生物产品成长的温床。

长效维护阶段使用生态浮床及水生植物修复法。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不仅具有景观功能,还能提供更多的栖息生境(尤其是为微生物提供生存附着的基质),营造生态多样性。水生植物有利于封闭底泥,吸收水体中部分营养盐和有害物质,降低景观水体中的氮、磷浓度,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向水体输送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能有效防治因缺氧引起的河道黑臭现象。

2.4 河道改造

2.4.1 河道整治

对河道的整治,根据上中下游的不同特点,在满足防洪标准的基础上,按防洪标准和沿线防洪规划断面,对沿岸现有护坡、护岸结构进行复核,把握“自然生态”的原则,对不满足要求河段采取拓宽、加固、改造、美化等工程措施,以提高其防汛安全和景观生态效果。

经过河道整治后,河道的总体效果达到“环境友好、亲水景观区”。

2.4.2 建设拦蓄水建筑物

河道A、河道B地处某市中心城区的腹地,为打造一个“水美、岸绿、景观新、河顺、人祥、经济旺”的某市中心城区,改善河道沿线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及水环境,为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条件,结合内河河道综合整治的要求和规模以及水资源调度,根据河道水面景观规划的要求,在非汛期河道内形成水深不大于1.2m、碧波荡漾的生态景观水面,需要在内河上分段设置拦河闸坝,拦蓄河道天然径流及跨流域调来的水资源,在闸坝上游形成洄水,不仅可形成水面景观,而且闸坝前还有一定的溢流水深,能细水长流,以水造景,同时在闸坝处形成小型的溢流瀑布,以达到建设人水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好家园,形成“水通、水清、水美”的内河生态景观,创造亲水宜居的生活环境,打造某市“六脉皆通水,青山半入城”的城市新形象,实现“城河一体,以河兴城”的建设目标。

2.5 景观建设

为了将河道A、河道B建设成具有文化韵味和历史底蕴、环境优美的城市景观轴和生态走廊,使两岸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和亲水的场所,恢复水城风貌,为某市“双创”工作增光添彩,实现“两岸景观化、沿岸生态化”的总体要求,河道A、河道B综合整治在景观上围绕生态修复和河道景观两方面展开,根据不同的生态景观功能特点及要求,在少拆迁、不拆迁的基础上,实现景观工程的建设。

3 结语

河道A、河道B综合整治工程是某市内河水系统综合开发工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正在实施的某市其他河道综合整治等工程一起,把某市建设成为集河道景观、宛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中原特色生态城市。

收稿日期:2019-10-11

基金项目:2018年天津市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城市污泥热解制备生物炭技术研发”(项目编号:18YFZCSF00640),院士专家工作站。

作者简介:张瑜(198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技术研发工作。

猜你喜欢

底泥水体河道
大纵湖(兴化片区)底泥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弯道之妙
黎河污染底泥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撮粮之术(下)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河南省淮河流域底泥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评价
复合纳米材料Cu2O@Au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检测应用研究
抚顺市李石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物分布及沉积物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