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9-02-12陈飞翔

科学与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陈飞翔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学结合"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各个高职院校之间被广泛使用,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可以进入企业学习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由于高职院校教学体制改革制度的滞后,政府鼓励政策的缺乏,学生思想转变困难,思政教育的实施在高职院校中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在企业中参与工作,体验学生与员工双重角色的变化。因此,实行工学结合的管理模式必然会给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和学生心理带来变化。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肩负着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优秀、心理素质高的学生的责任。在当前"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进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如何在思政课程的教育过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工学结合"模型下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在众多高职院校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思政教育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体制不够完善,思政教育的落实面临着下面的问题,只有将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地在高职院校中发展"工学结合"的思政教育。

首先,学生没有做好在学生身份和职业人员之间身份的切换,职业素质与企业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职业道德往往反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会体现出一些与职业人士不符合的品质,比如说好吃懒做,偷工减料,自怨自艾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影响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此外,学生相对较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不能够以正确积极的思想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工作,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仍然存在一个一定的差距,使学生产生消极、倦怠、损失,焦虑,以及自卑等心理上的困惑。思政教育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相关方面的意识,以便于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实习任务。

其次,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课程体制没有相应进行更新,教师还是在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所以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校和企业,还要了解学校对于企业的需求和企业对于学校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建设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但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建设专业教师的教学人员,不够关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几乎没有机会深造,综上所述,构建一支完整的,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再次,社会环境日渐复杂,学生的思想或多或少会受到社会某些消极情绪的影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出纯粹的象牙塔,接触到了社会中的各种和大學生活相差很大的生活环境。在这样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往日没有体现出来的社会弊端逐渐被凸显出来,学生会接触到在繁荣的社会发展背后存在的一些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设,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对这样的问题,也应该给出学生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促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适应。

最后,由于"工学结合"模式是新型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都是处在尝试发展的阶段,相关的教学体制,教学方式构建不完整,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和相互合。但是在没有足够资金支撑学生思政教育开销的前提下,同时,企业更加注重实际的经济利益,缺乏深度和长期的人才培养资金,企业对于学生不健全的培养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乏。因此,,如何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已成为"工学结合"模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工学结合"模型下思政教育问题对策

首先,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建立完善的导师制度,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从学生生活过渡到工作中,导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接触,使得思政教育变成持续稳定的学生教育活动,形成一种长效机制,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障碍,思政导师应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分析自己,在合适的时间给学生及时的帮助。学生在规划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会更有目的性的学习,更有目的性的择业,从而避免学习和择业的盲目性和盲从性。

其次,需要建立完整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只有完善的体系才能帮助教育工作者及时改进,不断改良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理念,积累足够的教学经验,切实提升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水平,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不能仅局限在理论方面的考核,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情况也应该包括在考核的体系之内,从而引导学生将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转变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再次,构建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工学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建立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教育体系,需要注重"小班在学校"与"大班在社会"的联系,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实践环节,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参加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一系列课外活动。此外,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亲自走进实践课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亲自到工厂参加学生的实习,并根据学生在企业中的思想心理状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实习和走访企业的机会进行学习。同时,学院还可以聘请学者、专家和企业领袖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兼职教师,因为这些专家可以用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来指导和激励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有所成就。

最后,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力度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人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来讲是一把双刃剑,为了保证学生从网络上获得信息的积极性,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网络过滤、整合和监测各种各样的信息,删除不好的负面信息,引导学生评价和吸收正确的和有效的信息。为了更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或者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同时,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还要完善对高职学生的心理辅导。

(三)小结

简而言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切实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设置思政教育课程,努力提升企业对于学校学生的认可度,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田谢军.高职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106.

[2]朱中原,朱景平.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科学研究的理念反思[J].菏泽学院学报,2015,37(01):117-121.

[3]胡志刚.从价值解释到价值批判——价值哲学的性质及其路径反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01):7-17.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思政教育高职院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