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

2019-02-12程俊丽

科学与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银山绿水青山马克思主义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整体理解,这种生态观以实践作为其逻辑起点,把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关系作为其基本问题,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其理论的归宿,是围绕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关系等问题,从哲学角度所概括、思考而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其目的不是解释生态问题本身,而是为正确处理人类实践中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关系提供一种理论的范导。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这条主线上,自王瑾教授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介绍到国内以来,国内学界以经典作家的文本为依据,借鉴和吸收西方生态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脉络、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二、“天人合一”思想中生态观的体现

1、“知天、畏天”的生态伦理观

归纳儒道两家的思想,所谓“天”在天人系统中,代表着二层含义:至高无上的神、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以及人所处的自然。但无论何种含义,它都带有着某种“规范”的性质。《论语·季氏第十六》记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押大人,侮圣人之言”。也就是说人无论在处理任何事物时都必须遵循天道,孔子甚至将“知天畏命”提高到君子的行为准则的高度,认为人必须顺应社会道德规范和自然规律,不应违逆。

2、“曲成万物”的生态实践观

在天人思想中,“天”不论是社会还是自然通常都具“规范”的意味,这种规范是随着社会、自然的变化而自发演进的。在《系辞》记载的“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遗”以及荀子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自然观中有两个关键字可以很好的描述天人思想对“人”发挥作用的要求,一是“范”,以天地为范本,遵行天地之规律;另一个就是“用”,即充分的运用天地之规律,发挥人的创造力。即强调人应当发挥能动作用引导、调整自然,同时又强调必须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以曲成万物。

3、“庇利万物”的生态形成观

《中庸》提出的“赞天地之化育”的思想就是主张以天地规律为参照,行事不违人性、物性,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人与万物都应当和谐的存在于天人大系统之中,各得其宜而不互相加害。荀子则进一步给出更为细节的要求:“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富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圈髻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强调在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物”生长、繁衍的需要,绝不能够涸泽而渔。并要求通过政府的约束实现对山林川泽的保护性开发。

三、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站在谋求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实现人民福社的战略高度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战略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因此,大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总书记深刻指出: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也就是要一味地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同时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我们应该真正意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2、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也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进展。同时更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真真切切的转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3、“美丽中国”的建设

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并融入“五位一体”的执政理念中。习近平在致力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讲话,使生态文明建设话语逐渐由“生态文化”层面递升至“生态文明”。在美丽中国实践发展的背景下,习近平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完成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这一阶段,习近平开始从顶层设计高度全方位思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入深化期。

四、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实践价值

1、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指南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之一。习近平曾提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等重要论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夙愿,也回应了公众最为关心的环境污染等热点问题。“美丽中国”思想的提出,也是以适宜的生态环境作为根本前提的。

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内核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解,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状态。实现“美丽中国”这一伟大理想,必须使人们从思想上清醒地认识到,从实践上自觉地做到維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

2、是追求实践“中国梦、生态梦”必要途径的高度凝练

真正的“中国梦”不应只有“梦中的景象”,更需要国人掌握实现梦想的能力;就是着眼于中国的美好未来,子孙后代优美的人居环境,立足于现在从自我做起重视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建设。

习近平生态思想正是“生态梦”的具体体现,“生态梦”则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梦”的前提,只有人们健康有序的生活、工作着,才能获得真实而美好的“梦”,并期许梦想的实现。

3、是中国作为务实、负责大国的全球生态呼吁

习近平对自觉自为的生态意识的呼吁,体现了高度的国际主义和世界主义情怀,他强调:“中国将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增强其使用绿色气候基金资金的能力”。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代表中国做出承诺,“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作者简介:程俊丽,(1992.3-),女,汉族,河南兰考人,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

猜你喜欢

银山绿水青山马克思主义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致课堂教学设计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绿水青山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疯狂的传单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