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兽医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措施分析与研究

2019-02-12梁建华

兽医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鸭舍雏鸭传染

梁建华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动物疫病防治站,江苏南京 211164)

鸭病毒性肝炎属于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其中在雏鸭中快速传播,雏鸭被鸭病毒性肝炎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且有出血斑点,患病后的鸭死亡率比较高[1]。因此在鸭规模养殖期间,发生鸭病毒性肝炎的传染后,不仅对鸭养殖业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将成为难以控制的局面,影响市场的稳定性。为了有效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效果,需要对鸭肝炎病毒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预防鸭病毒肝炎的传染[2]。

1 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病于4~20d的雏鸭,传染性和致死率均比较高,由于雏鸭出生的时间比较短,身体发育不全,抵抗力差,因而鸭病毒性肝炎将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进行传染。

首先,鸭病毒性肝炎发病与环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病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中,如果对鸭子饲养管理不善,比如鸭舍环境差,地面潮湿,饲养人员没有定期对鸭舍消毒处理,且在饲养期间没有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将导致雏鸭的抵抗力差,进而受到鸭病毒性肝炎感染[3]。

其次,鸭病毒性肝炎发病与病毒接种有密切关系。在鸭病毒接种期间,有可能导致胚胎死亡,在死亡的胚胎上能够看到很多血斑,此种症状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胚胎的尿囊液和卵黄呈现绿色,最终导致鸭肝炎病毒在胚胎肝脏上繁殖,并通过鸭粪排除体外,如果外界环境适合生长,将导致鸭群大量传染。

第三,鸭肝炎病毒可直接传染。如果在饲养期间,鸭饲料、鸭舍、垫料等接触病毒,将通过饲料、直接接触鸭舍等传染给鸭群,由于鸭肝炎病毒的传染速度比较快,所以在雏鸭中快速传染[4]。如果鸭养殖业者接触鸭肝炎病毒,则在采购过程中可通过饲养人员传播。因此在鸭养殖业期间需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规范操作,有效降低鸭肝炎病毒的传播。

2 鸭肝炎病毒特征

鸭肝炎病毒一般潜伏时间为1~4d,被感染鸭肝炎病毒的鸭子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不食的现象。日常行动比较迟缓,翅膀处于下垂状态,眼睛无神,且处于半闭半昏迷的状态,部分鸭子出现腹泻症状。最后随着鸭肝炎病毒感染症状加重,鸭子在不安、身体运动失调的情况下,两脚出现痉挛抽搐,最后在几个小时后死亡。鸭子的年龄越小,鸭肝炎病毒被感染的概率越高,对感染后死亡的鸭子解剖发现,鸭子肝脏肿大,甚至肾脏充血、肿胀,并且血管发生显著变化。

3 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由于雏鸭的年龄比较小,身体发育不全,身体抵抗力低下,因此在饲养雏鸭期间,对小于5周龄的雏鸭需隔离饲养。首先,为雏鸭准备良好的环境,鸭舍环境需保持干燥、干净,定时清理鸭舍的粪便,定期消毒,保持鸭舍通风,天气晴朗的情况下需接受阳光照射[5]。其次,在饲养期间需每天为雏鸭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雏鸭的饮食需消毒,避免雏鸭饮用露天雨水,或放置很久的死水。第三,在雏鸭养殖期间发生鸭肝炎病毒感染,则在感染初期,饲养人员需对雏鸭注射高免血清,帮助雏鸭提高免疫力。

3.2 免疫种鸭

在鸭养殖期间,饲养人员需对鸭的孵化、育雏、育成、肥育等有明确的规划,然后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在免疫种鸭预防措施实施期间,首先要选取种鸭,即对选定的种鸭进行弱毒苗免疫,时间为收集种蛋的前2-4周,对种鸭注射疫苗,每周注射两次,疫苗注射完毕后,方可收集种蛋进行孵化雏鸭。免疫种鸭的措施主要通过蛋进行传递,即将具有抗体的蛋孵化为雏鸭,让雏鸭自身具备一定的抗原,减少鸭肝炎病毒的传染。由于免疫疫苗的时间期间为6个月,因此在6个月之后需要进行第二次免疫注射,而孵化的雏鸭需在7~10d后进行弱毒苗免疫,或者通过饲料口服免疫。而对于未获得抗原的雏鸭,需在孵化出1d后立即实施弱毒苗免疫措施。此外,在雏鸭孵化后,可以对雏鸭注射DHV-1活毒株疫苗,采用人工主动免疫的方法降低鸭肝炎病毒的传染。

3.3 饲养环境预防

首先,在采购雏鸭期间,需对采购场进行考察,主要考察雏鸭的养殖环境,避免购买的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其次,鸭养殖人员为鸭群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垫料需定期消毒、更换,每次进入鸭养殖场需消毒,并穿工装服,外来人员需在消毒后方可进入鸭场,避免外来病菌的感染。第三,在鸭养殖期间,如果发现感染的鸭子,需对其进行隔离养殖,并进行及时治疗,并对未感染的鸭群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出现大量感染现象。第四,除了对鸭养殖场内部消毒处理之外,日常养殖期间,也需要对鸭养殖场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一般可喷洒过氧乙酸,必要的情况下可在鸭养殖场周围设围栏,由专人进行负责看管。

4 结语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们对饮食的关注越来越高,肉类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因此也推动了鸭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鸭养殖也提高了养殖业者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鸭肝炎病毒成为鸭规模养殖的最大杀手,鸭肝炎病毒与鸭养殖环境、雏鸭自身的体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鸭养殖期间,对雏鸭进行接种预防,同时改善了鸭养殖环境,提高了鸭肝炎病毒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鸭舍雏鸭传染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四招有效防鸭啄毛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鸭软骨病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
传染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种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
豫南地区规模化养鸭 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