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引领 精准发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9-02-12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特色建设

柳 红/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20 字要求,紧扣建设“强、富、美、高”新如皋目标追求,立足区情、村情,挖掘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典型引领,将平园池村、袁桥社区、里庄分别列为2018、2019、2020年示范村建设,每年度优选20%的村(社区)作为“十佳”村推进,积极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样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平园池村作为首批示范培育村,一直走在省市的前列,引领发展。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源、项目对接等,重点落实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旅游景观等方面建设。建成了“江海荷乡”乡村旅游区、集草庄盆景园、红娟家庭农场休闲采摘、佳鑫家庭农场食用菌、莲藕套养水产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建硬质道路,实施亮化工程,建成污水处理站、星级厕所、移动厕所等。通过市场化运作建成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农家乐主题餐厅、民宿项目,增强接待能力。配备专业团队,高标准常态化治理村庄环境,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培育文明新风,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强化党的领导,提升乡村振兴宣传氛围,成功举办了闹元宵、农民文体艺术节、全民运动会、第二届荷花节等系列活动。平园池村为全市打造了鲜活的样板,率先展示了乡村振兴的画卷。袁桥社区把“小康大富是袁桥”作为梦想追求,围绕特色田园、特色板块(民营经济)、民宿旅游做好乡村建设。整合如海灌区节水工程,实施2.2 公里的风景河建设,以点带面,沿线打造民宿及旅游观光带。

在典型示范引领之下,各村纷纷行动起来,组织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开启心智,拓展思路、找准定位,拿出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一村一突破。从人居环境、庭院环境入手,打造自己的点和面,整合有效资源,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能出成果的地方,精准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整治环境,打造“生态优”。完善垃圾处理体系。落实“组保洁、村收集、区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措施,明确村居和巨邦公司责任,保证日产日清,应收尽收。大力治理村域水体。扎实推进河道“三清”等专项行动,确保岸坡清理、水域清障、水面清洁。全面开展庭院整治。以行政推动和家庭自觉为主线,大力开展庭院环境集中整治。在全市评比出50 家最美庭院户,区内评出最整洁户2787户、整洁户9290户。加强宣传,全民参与。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小手拉大手”、宣传车走村入户、悬挂标语、制定村规民约等形式进行宣传,巩固提升村庄环境整治效果。

因地制宜,打造“村庄美”。多数村居不可能像平园池、袁桥、里庄一样,高标准专业规划设计。但在打造自己的“村庄美”上有特色。多数村通过梳理水系交通,提升道路格局,铺设雨污管网,补充垃圾箱,清除垃圾池,进一步提升村庄沿路、滨水景观,改善村庄绿化环境。何庄、纪港、浦东、邵庄、阚庄、复兴等村,优化村口标志设计,融入村庄特色元素,通过景墙、植物、特色建筑的布置,打造乡村特色鲜明的形象,提升乡村认知度。狮垛、朱厦、柴湾、陆姚、顾巷等村充分利用闲置地、空心房等,增设富有农趣、乡野特色的公共活动空间。花园桥全域皆花木、农业园区遍地都是绿,无不体现乡村的自然美。

优化结构,打造“产业旺”。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2019年增加稻田套养龙虾680 亩、藕田养蟹850 亩,增加稻田养殖收入950 万元;建成省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4.9 万亩;增加农机投资,提高农机化水平;通过降低农药化肥投资成本,增加有机肥施用,亩均降本105 元,全区水稻减少投资735 万元。发展特色产业富民增收。2019年新增土地流转13000 亩,其中新增工厂化食用菌种植15000平方米,高档苗木1050 亩,菊花种植1500 亩,牡丹600 亩,黑塌菜1500亩,设施蔬菜、韭黄、果园等850亩。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2820 亩,增加务工农民1800 多人,增加农民工工资收入1500 多万元,土地流转费1087.3 万元,增加农民种植收入2525 万元。延伸服务,发展新兴产业。2019年对所有涉农村(社区)均建设益农信息社,延伸农产品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平台建设。培育农村新型电子商务企业,加强农业投入品电子商务采购与特色农产品与本地特色产品销售,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新增电子商务交易额5000万元,增加收入350 万元。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在抓好平园池、花园桥特色田园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加快花庄乡土树种研究所的建设与民宿项目建设,组织好乡村旅游节日活动,进一步吸引上海、苏南等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年增加接待游客140 万人次,增加旅游收入1500 万元。

强村富民,打造“百姓富”。认真落实耕地地力补助、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等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普惠于民;落实土地“双整治”开发区独有的惠农政策,对符合条件自愿拆旧复垦的农户,评估房屋资产,财政贴补安置,并足额拨付上级补助资金给村集体,把发展的红利分配于民;研究制定对群众利好的搬迁安置政策,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直接惠及搬迁用地区域。落实兜底扶贫,区内制定政策,由财政出资对建档立卡户中的危房户实施改造,至三季度已实施108 户,涉及财政资金500 多万元。

党建引领,打造“乡风好”。有效落实“一轴四轮”工作要求,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强化。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定程度改变了乡风民风。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宣传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类活动的举办,普遍提高了农民群众政治素养、文化素质。2019 年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丰富文化活动载体,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通过文明家庭评选、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优良家风社风。

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路还很长,面临的矛盾困难很多。就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目前依然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难题:村与村千差万别,多数纯农业村创收渠道狭窄,后继乏力;短期内提高全民素质有难度;文化阵地建设仍然滞后,乡风文明长效机制不够完善。解决这些难题,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挖掘各类资源,全力推进。□

猜你喜欢

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