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胎政策对农村养老的影响研究

2019-02-11许海园张兴李雨谦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二胎政策老龄化

许海园 张兴 李雨谦

摘 要:养老问题是影响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老龄化现象进一步加剧,这给我国的养老带来了许多问题。同时,农村养老模式较为单一,农村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老龄化现象、社会保障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养老政策的变化和农村养老现状,来探讨二胎政策实施后对农村养老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老龄化;二胎政策;养老政策

一、养老问题的研究背景

人口问题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人口问题会带来如: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就业问题、经济问题、养老问题等各类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将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8年我国总人口为13.95亿人,这一国情形成了我国人口与发展的三大问题:第一是温饱问题;第二是就业问题;第三是养老问题。2018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为1.66亿人,占总人口的11.9%,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按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了14%就被称为深度老龄社会。那么,目前我国处于严重老龄化的时代。由此可见,人口问题也是我国往后百年来将面临的严重问题。

由于我国传统思想模式和文化历史的发展,家庭一直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力量,即“养儿防老”;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显著的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即“未富先老”;以上两种现象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二、农村地区养老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养老模式现状

因农村地区受经济水平和文化传播速度的限制,养老模式仍保留较保守的家庭养老。

(1)“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

家庭养老成为主要模式的原因很大一方面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家庭规模相对较大、人口年龄结构相对稳定,家庭养老成为了最有效的一种养老方式。

(2)“家庭养老”是老年人的精神慰藉

养老主要包含:經济供给、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家庭养老与其他养老方式相比,主要区别在精神慰藉方面。人到老年,更乐意和子女门居住在一起。

(二)独生子女环境下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1)社会总体养老负担变重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人均寿命在逐步提高,每个家庭需赡养的老人在四个的基础上可能仍有提高。同时,独生子女的一代人现在正成为社会劳动者的主要力量。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所需要赡养的老人数量仍有提高的可能。

(2)养老经济压力变重导致老年人精神空虚

养老问题首先要解决经济上的供养问题,家庭的经济收入和老人的生活状态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社会角度看,随着老人抚养比的增大和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每个家庭赡养老人的压力是逐步增大的。从老年人个体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会出现一些老年病和慢性病,夫妻二人在老人的供养方面经济压力会越来越大。

现阶段,在“421”的家庭结构下,暨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儿女,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大部分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导致产生越来越多的空穴老人,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三、二胎政策对农村养老的影响

(一)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

根据有关的数据分析,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逆转。人口政策的作用显现是长期的、缓慢的过程,需要用一代人的时间来调整。二胎政策的实施有利用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有数据预测,到2050年老龄化水平从34%下降至32.8%,并会在2050年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

(二)有利于挽回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总人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并且下降速度较快,这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的消失。

二胎政策开放后,经过长时间的调整,随着新增人口在未来成为劳动力,在改善年龄结构的同时,有利于挽回人口红利不断下降的趋势。此外,新出生人口在未来可以增加社保缴纳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养老金的不足。

(三)有助于提高家庭的养老功能

我国“421”的家庭结构会给中年人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和时间压力。二胎政策实施后,一个家庭可以有两个孩子,当人到老年时就有两个子女共同赡养老人,使家庭在经济和时间的压力上有较大的缓解。同时,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多,提升了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使家庭能更好的照顾到老人的情感需求和经济需求,强化了家庭在养老方面的保障作用。

(四)增强特殊老人的照顾能力

特殊老人主要指的是失独老人和失能老人。据统计,目前我国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而各地区执行的独生子女伤亡家庭帮扶制度并不完善。例如,郑州市自2016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郑州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办法》,以家庭为单位,夫妻双方为郑州市户籍的一次性救助1万元;夫妻一方为郑州市户籍的,一次性救助5000元。与经济上的困难相比,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的不足才是失独家庭最难承受的。

失能老人因自理能力有限,身边急需照顾者。在“421”的家庭结构下,失能老人的照顾无法完全依赖子女。

二胎政策的实施,能较好缓解以上问题。家庭生育两个孩子,能有效的避免失独现象的出现;而且对于失能老人,子女能轮流探访老人,有助于失能老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五)二胎政策对农村养老的不利影响

短期内,二胎政策对以家庭为主的农村养老模式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现阶段,有条件生育二胎的人员多为“80后”或“90后”,这些群体多数为独生子女。这导致家庭结构从“421”变化为“422”,在一定时间内,对于子女的抚养负担加重,部分家庭会因为新生儿的出生对家庭的经济带来较大的负担,从而减少了对老人的赡养支出和老人生活与精神的照顾。老人在一定程度要反哺二胎家庭,帮忙照顾新生儿。

四、二胎政策下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二胎政策的开放,对于改善人口结构,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增加家庭抗风险能力,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强大的推动作用。从短期内来看,二胎政策的开放,对于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会增加一定的负担。

(一)完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现阶段,农村地区基础建设较为落后,很多地区教育、医疗等资源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很多家庭存在“想生却不敢生”的顾虑。所以,在全面放开二胎的同时应考虑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政策,如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

(二)出台二胎家庭补助政策

经济基础是一个家庭考虑是否生育二孩的重要条件,也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先觉条件。除了配套设施的完善外,还应相应的考虑对于独生子女生育二胎的家庭给予相应的补贴措施,如新生儿补贴和养老补贴,降低家庭的整体负担。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8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2] 王学军.农村养老模式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3] 陆雅婷.探究人口老龄化下的人口政策[J].当代经济,2017,17(06):22-23.

基金项目:文章系河南省2019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L-2019-556。

猜你喜欢

二胎政策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贫富差距影响下的观念差异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