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脉络中的迷雾、勘误与践悟

2019-02-11蒿晓敏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4期
关键词: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

蒿晓敏

摘 要:重读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部旨在戳穿西方妄言谬论的专著,能够深入发掘西方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十大错误思潮,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与实践正确的思想自信,从而有助于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职责与思行使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伊格尔顿;思潮迷雾;思想勘误;思学践悟

在资本主义世界正与城乡差距、金融危机等周期痼疾展开“遭遇战”并一败涂地的2008年,英国当代思想家特里·伊格尔顿并未将提供资本主义制度“修补方案”作为其发力方向,而是将命运救赎的目光投向“全面彻底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并兼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面对西方精英阶层和普罗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意曲解或无意误读,伊格尔顿自感有必要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和透彻理解深处“智识迷雾”中的马克思主义,为此,他主动担当起“思想勘误者”这一伟大角色并于2011年4月份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1]这部“回归马克思基本思想,发掘其哲学理论本质力量”的专著,希冀“以言为剑”对时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十大错误思潮进行“靶向消除”,“以理为矛”对西方加之于马克思主义的悲观论调展开“定向戳穿”,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已被证实了的、行之有效的、具有蓬勃生命力但却被资本主义国家有意遮蔽的思想指引与理论蓝图。

一、思潮迷雾:西方社会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十个偏见与三条主线

以前苏联解体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早期实践曲折性表征曾使其理论的正确性和道路的可行性备受质疑,而此时资本主义世界正沉浸制度红利喷发期并沾沾自喜于其道路选择的明智性,在此境况下,經济实力和话语权均处于世界绝对领导地位的西方世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尖锐批判和彻底否定拥有了巨大思潮市场。伊格尔顿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论调归纳为十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终结论、马克思主义实践有害论、马克思主义宿命论、马克思主义乌托邦论、马克思主义还原论、马克思主义机械唯物论、马克思主义阶级痴迷论、马克思主义暴力论、马克思主义极权国家论、马克思主义地位边缘论。对本书所列上述十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后发现,西方所谓的“反马思潮”不过遵循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逻辑主线,即首先否定马克思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思想境界,其次质疑马克思思想作为“一种理论”的渊溯滥觞,再次损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实践”的作用影响。这些伎俩在书中已被赫然指出,比如:

在否定马克思个人思想境界方面,反对者认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醉心于经济的马克思说到底不过是他所反对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倒影”“认为除了物质,什么都不存在。他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将人简化为被动地受客观环境所左右的物质材料”等。

在质疑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溯方面,反对者认为马克思思想“将世间的男男女女都视为历史的工具……相信存在某种任何凡人都无法抗拒的历史铁律”“完全无视人性的险恶……对未来的天真想法反映了他整体政治思想的荒谬与不切实际”“具有革命精神的工人,就犹如邪恶的资本家,不过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凭空想象”等。

在损毁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方面,反对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这个阶级分化日益淡化、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后工业化西方社会里,绝对没有一点用武之地”“与马克思有关必然意味着饥荒、困苦、折磨、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以及具有可怕压制力的国家机器……僵化的社会主义意味着丧失自由和物资供应的短缺,因为这是废除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拒绝了温和渐进式的变革道路,选择了通过制造血腥和混乱达成目标的革命方式”“社会主义革命以专政集权的方式领导,这种方式将会彻底消除个人自由……人民让位于政党,政党让位于国家,国家则听命于一个铁腕的领袖”等。

面对西方制造散布的这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迷雾”,“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伊格尔顿是如何在“层峦叠嶂”的错误言论丛林中披荆斩棘,并在“舌战群儒”征程中最终完成为马克思主义“拨乱反正”这一使命的呢?

二、思想勘误:伊格尔顿肯定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论据与经典诠释

如果要证明一种学说或主义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也许,可以正面、直接地强调学说主义的理论严谨性和实践正确性,然而,在人类思想的深邃复杂性不可测度和社会学说的理论正确性并非绝对的现实境况下,当在完成证明过程的同时便会出现更多关于质疑其理论与实践的正确性的思辨和驳斥论断。与其如此,莫不如直接对已有的质疑言论或驳斥观点进行总结并逐条批判,对之开展“思想勘误”。伊格尔顿即采用了此种思路来直面西方“反马思潮”的基本逻辑并批判论证“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一核心观点。他从资本主义世界十种错误观念入手,通过经典、通过历史、通过理论、通过实践、通过对比、通过案例洞悉西方有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浅见、误解乃至无知,进而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具体做法如下:

在批判马克思主义终结论上,他认为“马克思的时代终将过去,但之后的生活会更加美好。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要义之所在”“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亡”“马克思主义的衰落并不是因为我们失望地发现马克思其实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实践有害论上,他强调“如果没有马克思曾衷心赞赏的中产阶级,我们将失去自由、民主、民权、女性主义、共和主义和科学进步的宝贵遗产“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有设想过会在穷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实现要求有掌握高水平技能、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人民,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明的自由主义传统,以及民主的习惯。”

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宿命论上,他剖析“两条重要的原理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另一条就是历史上各种生产方式的不断交替”“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长期历史变化的理论和实践”“生产力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出现矛盾之时,政治革命的条件也就成熟了”。

在批判马克思主义乌托邦论上,他发现“马克思最反对的,就是那些乌托邦主义者相信单纯凭借论辩的力量就可以战胜对手”“马克思认为,重要的不是对于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在批判马克思主义还原论上,他直言“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决定文明的性质的观点却连许多反马克思主义者都表示认同”“他认为……历史的真相比我们看到的表象要单调的多……贯穿人类历史的是物质的匮乏、强迫劳役、暴力和剥削”“他在对很多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军事动因进行研究时,却没有说这些动因只是深层次经济因素的表现”。

在批判马克思主义机械唯物论上,他指出“对于马克思而言,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应该是人类的真实属性,而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某种模糊的理想状态” “他坚持认为,人类认知的客体并非永恒不变或既定的事物,而更有可能是人类自身历史活动的产物”“在马克思看来,我们的思想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是由我们的身体需要所决定的物质必需”。

在批判马克思主义阶级痴迷论上,他证实“没有哪个人比马克思本人更加钦佩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马克思对工人阶级的关注,与其对民主的深深崇敬是不可分割的……他认为工人阶级是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传播者”。

在批判马克思主义暴力论上,他辩呼“马克思主义并不以暴力程度为标准来定义革命,也并不认为只有举国动荡才是革命应有的状态”“多数西方人声称自己的立场是反对革命的。这其实意味着他们反对某些形式的革命,却偏爱另一些形式的革命”。

在批判马克思主义极权国家论上,他强调“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理念:日常行為源自所有集体的本性,国家作为一个管理的主体仍将存在。马克思所希望的,是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能够消亡。“马克思以一种冷静的、现实主义的眼光审视着‘国家这一存在”“马克思寻求并试图终结的正是这种不公正,而不是‘国家剧院或者‘警察实验室这种具体事物”“马克思认为国家可以变为有益的强大力量”。

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地位边缘论上,他简述“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激进主义政治倾向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还充实了女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的许多著作都无视性别差异”“马克思主义……在反殖民运动中也是最积极的倡导者“马克思主义的目光也并没有囿于民族这一范围,而是带有一种更加国际主义的视野”。

细细读来,面对西方的质疑和曲解,伊格尔顿这种具备明显“让渡性”批判特征的证明方式重新解读了或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论断和思想正统。那么,这本旨在批判西方错误言论的著作的时代意义何在呢?读完之后,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共产党人当如何汲取思想营养并转化成行动动力呢?

三、思学践悟:共产党人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职责与历史使命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首先肯定了马克思的人生成就和个人魅力:“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这是一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面对西方有关马克思的“个人质疑”作出的果决回应。然后,习近平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成就和理论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这是一个伟大政党的掌舵者面对西方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质疑”作出的坚决论断。第三,习近平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这是一位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面对西方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质疑”作出的庄严宣示。

一位西方世界的学者和一位东方大国的领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分别就同一个议题、就三个主线论证了、剖析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真理性,这并非偶然和巧合之举,而是具有百余年生命力并仍具有蓬勃发展力的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中产生的强烈共鸣和和谐共振。

那么,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在新时代该如何通过学思践悟来理解、贯彻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呢?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也为全体共产党人提供了思行指南,那就是: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人民民主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社会建设的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在新时代,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认真学习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任何一位共产党人都将不会质疑自己的信仰,更不会质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真理性和实践性。每一位党员同志都应认真读懂马克思,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读懂了、学深了、悟透了马克思主义经典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才能有思想依托和理论自信,才能有心灵归属和行动动力,才会自发地涵养正气、升华境界,才会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才会自发地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广大共产党员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一个个个体和几个世代的努力,让卑微生命、穷苦大众抑或全体人民更有存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 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伊格尔顿的审美和解之梦
批评理论的责任与批评家的任务
——《批评家的任务》与特里·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谁是“颠倒了的本质主义者”?——新世纪特里·伊格尔顿本质主义立场发微